下载此文档

自律和他律.pdf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2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自律和他律 】是由【小辰GG】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自律和他律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自律与他律
.*1楼
正方辩题:自律重于他律。
反方辩题:他律重于自律。
正方一辩:
主席,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对方辩友:
大家好。
抛开在实现理想的路上的其他复杂的影响因素,单一说一个人如果没有很好的自律意识,不
自觉去学习,自觉抵制花花世界的诱惑,恐怕理想最终只能成为空想。由古至今,找不出一位名
人志士创造出辉煌是靠父母,友人,社会强制监督完成的。这里引出我们今天的辩题::自律与
他律。所谓自律作为社会组成的个体要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他律是指社会道德法律,制度规章
等对个体的约束。:.
社会生活中,尽管有许多道德与法律存在,尽管有国家暴力机关的约束,但还是有犯罪事件
的发生,难道能说这是社会道德和国家法律对每个人的要求不一样吗?不然,普遍的社会约束因
素不会是在某某身上更强化,而对某某更放松。
其实这两个小小的例子恰好说明我方观点:自律重于他律。
我们并非否定他律的存在必要性。人类道德是一种函义深厚,内容广泛的社会意识,社会规
范,价值观念,道德的形成是社会教化这种他律和个人内化这种自律相结合的过程。然而他律作
为外因必须通过作为内因的自律来起作用。不管他律对个人集团的约束有多严多强,没有自律的
支持,任何强制都不会有很好的效果。显然自律在人类道德在个人身上实现的过程中地位是重于
他律的。内因是基础,外因是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这是无数哲人反复提出并证明
的真理。
:.
他律为自律能更好的实现而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待人们建立了更为完善的自律
意识后,他律的历史使命就完成,随之退出历史舞台。
吴力蘅曾说过:学术作风不正,最主要的肯定是自己本身。“自己的嘴只有自己才有管理
权”一句话中出现两个自己,没有说任何外部作用,可见相较他律自律是多么重要啊。
从各类文学作品,文献资料中不难发现,长期以来人们普遍重视道德的自律性,认为道德的维系
和实现主要靠个人自律。
综上所述:我方尊重并支持这一点——自律重于他律。
反方一辩:
古人云“不立不破”。我先阐述一下我方观点:他律重于自律。所谓他律是指依靠外界事物
来约束控制自己的行为;而自律则指社会中的个体要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无论自律和他律,目
的都是为了完善个人与促进社会的生产。:.
“法者天下之公器”,“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他律在个人与社会的发展中起到极重要的
作用。不可否认,自律也在完善个人与发展社会中占有的地位,但相对于他律,自律有不忽视的
局限性。
首先,自律的标准是分散的,不统一的。自律所依据的标准是人的内心准则。在当今社会,
社会意识的多元化趋势使得个人的内心准则即价值观多元化。分散的个人如此,社会本身也如
此。在不同意识形态的控制下,同一行为会有不同的评判结果,因而仅依靠自律,会造成社会秩
序的混乱。二战时期,正是因为纳粹主义的意识形态左右了人们的思想,希特勒的《我的奋斗》
才得以带荼毒一代德国青年。而他律则遵守社会准则,有一个社会的统一标准,为社会秩序的稳
定构建提供了一个平台。
其次,自律不能长期稳定的发挥效用。“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人做一生好事却很难。张
:.
子善,刘青山等经过革命炮火洗礼的党员干部,在后期也因为自律的不稳定性成为万人唾骂的对
象。而他律的约束一般是稳定,长期地对人发挥作用。
再次,自律对人的行为的控制力是薄弱的。自律依据的内心准则的权威性必须通过他律的社
会舆论与法律规定在确立,没有他律,就无自律的权威性。权威性消失,又如何使自律得到最大
限度的发挥?
可见,他律相对于自律有很大的优越性。因而我们要贵自律而重他律。

5
2005-07-0120:49
回复
.*2楼:.
而且,自律必须由他律引起。人最初并无自律意识,在成长过程中受他律约束,才建立起自
己的内心准则,因而自律是他律的内化,他律被轻视,又何言他律的内化。
历史的车轮不停的运转,他律是通往文明时代路上的关卡,把糟粕淘汰,他律是启明星,引导人
们走向文明。
正方四辩:
主席,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对方辩友:
你们好。
有人曾质疑,我们社会性质已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已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在这里我可以
明确告诉大家,我们仍然生活在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大家庭中,我为生活在这个家庭感到自豪。大
:.
家都知道,我们的目标是要实现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的实现离不开我们个人素质的提高,个人
素质的提高则是以“五爱,四有”为基础,四有中“纪律”这一项最重要。
纪律分为自律和他律,那么自律和他律哪个更为重要呢?根据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基础,外
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我方认为:自律重于他律。
首先,他律要通过自律来实现,自律是他律的载体,没有自律,他律就没有了对象。现在,
我国依法治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尽管有许许多多的法律约束我们,但犯罪依然存在。有了法
律,却还有犯罪,犯罪这个主体离开了自律,还是无计可施。这时的法律到哪去了?
其次,他律的使命是帮住自律得到升华。如果每个人的素质都提高,他律还有什么用。他律
虽然有时会起到一定作用,但他的服务对象却是自律。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如此。
第三,他律即使对自律产生一定影响,但不会动摇自律的核心地位。历史的镜头已无数次告
诉我们,有了自律的提高,无论他律的影想有多么大,我们的行为都不会改变。文天祥被俘,难:.
道没有威逼利诱吗?有的,而且很多,但他没有屈服,因为他的自律意识支撑着他。正因为有了
自律的核心地位的存在,我国历史上才出现了“出污泥而不染”的万世名言。
朋友,难道每天生活在他人的监视之下吗?难道这就是你得人生吗?如果是这样的话,你以
后怎样独立生存呢?朋友,为了避免与外界完全约束,让我们把握自己的风帆,去搏击人生中的
风浪吧。
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他律是为自律服务的。
棕上所述,我方认为:自律重于他律。
反方四辩:
关于自律与他律孰轻孰重的问题对方辩友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认识错误:
1对方辩友把他律与自律分割开来我们所辩论的观点是自律与他律哪个更重要,而非要自
:.
律还是要他律。
2过分高估了自律,人的认知是有限度的,意识形态也是分散和不统一的,在不同意识形态
的控制下,自律如何在社会中达到统一,进而附和社会的利益,推动社会发展。
3人是利益主体,利益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关系,在利益的驱使下,自律所依照的道德
法则只能成为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负。因而必须用他律加以规范。
4自律由他律引起的,是自律的内化,没有他律,自律就没有形成的基础,离开他律的自律
只能是无律。
5他律的对象并非局限的,他律不仅针对有错误行为的主体,而且对于没有发生这种行为的
主体也有约束作用,如法律的禁止即是约束法行为的主体。
6社会发展至今各项工作都必须纳于他律的范畴中才能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社会发展,
总体看来,他律重于自律。:.
2005-07-0120:49
回复
.*4楼
自律是指自己约束自己,自觉遵守道德;他律是指靠外界督促、约束来遵守道德。
?
人一般是有理性的。理性的人会懂得只有协调好“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才能使社会和自己可持续发展。只有能自律的人,才是有自由
的人,才能成功。一个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甚至为了发展自己不惜损害他人的人,终究是要处处碰壁、不能成功的。社会对一个人的承认,最终
要根据他对社会的贡献来认定。一味向社会索取而无所奉献的人,是不可能在社会上得到发展的。“我爱人人恒爱之,我敬人人恒敬之,我恶人人
亦恶我,我慢人人亦慢我”。这种人生道理,一般老百姓都是明白的。
社会上能自律的人越多,社会就越安定、越进步。因此,真正的思想家、教育家、社会学家都是致力于公民道德自律意识的教育引导的,这是根本
的基础性工作。科技工作者所获得的知识、发现和发明要公诸于世,由他人、后人验证或证伪;科技成果也都要经过社会实践检验,在科学技术上
容不得任何虚假,造假的科技成果早晚都会在实践中败露。因此,科技人员必须诚实守信,要耐得住寂寞清贫。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人员的
道德自律既是它职业操守的必须,也是他立身处世和事业成功的根本。要知道,最终只是科技成果商品化,而决不是科技人员的人格也商品化;只
是科技成果带有商品属性,而绝不是科技人员的人格带有商品属性。
:.
?
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因此不可能完全摆脱动物的私欲和贪婪。关于人性本质的探讨已经有2000多年了。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不对
了。人之初,懵懂未开,哪知什么善恶!不知为恶,并非性善。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也不对,人之初,懵懂未开,哪懂什么善恶!不知为
善,非即性恶。善恶都是后天习得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才是对的。现在有人说:“人之初,性本私”。我看基本上是对的。“私”是生物
自我防护的一种本能。在自然界激烈的生存竞争环境中,如果不会自我防护,那早就被淘汰了,甚至种群灭绝了。当然,在人类社会中谈“私”,
是以不损害他人为前提的,如损害他人,就进入“恶”的范畴了。过去曾长期把“私”与“恶”等同,认为从“私”考虑,就是“个人主义”;“个
人主义”就是万恶之源,必须坚决消灭之。这种“左”的认识和实践搞了几十年,正当的个人利益被抹杀,不正当的个人欲望却假借“革命”的名
义大售其奸。结果使人际关系日益紧张,你争我夺,勾心斗角。最后导致人心向恶、社会混乱。
承认“私心”的客观存在,并不是承认它天然合理合法,更不是承认可以让“私心”任意膨胀,以至损害他人。固然不能认为从“私心”出发必然
导致“恶”,但也不能认为从“私心”出发必然导致“善”。为使人们的行为尽可能对社会有利,社会就需要有各种措施,如教育、舆论、纪律、
法律等来规范人的行为,防止人的行为向恶。这就是他律和他律的需要。人不可能永远自觉从善。人性中有“私”的原始本性,在“趋利”方面往
往是本能地欲求“多多益善”的。因此不能没有监督。再伟大的人物也是需要监督的,没有监督的权威人物,不可避免地也会犯错误。所以,一个
正常的、理性的社会必须有健全的监督机制,以充分发挥他律的作用。
人是能够接受他律的。“趋利避害”是生物本能。即使单细胞生物即已体现出这种本能,何况贵为万物之灵的人。因此,社会要建立这样的机制。
使全体公民知道“从善有利,为恶有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也就能使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有效地一致起来。

:.
自律不是自在、自发、自生的。自律不属于天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自律和他律并不对立。自律是对他律的认同,是对个人利益
与“公众、他人利益一致性”的认同。没有他律,自律难以有效建立;而没有自律,他律也将困难万分。
自律并不是“无私”、“无我”。自律是在不损公、不损人的前提下,获得一己之所欲,体现“自我价值”。能自律,就决不损人利己、损公肥私
高度的自律者必要时甚至能公而忘私、舍己救人、舍生取义、杀身成仁。那么,为什么本质上皆存有私心的人能这样做呢?现代行为科学认为人生的
追求可分为5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生存,“食色性也”的层次。第二层次是安全,活得没有伤害感。第三层次是富有。第四层次是知名。第五层次
是自我完善,也就是最高层次:“止于至善”。这时就会自觉地“慎独”,也就是能自觉地自律了。现在有的大学以“止于至善”作为校训,就是
要以人生的最高境界作为努力的目标。
为什么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自我完善?它的内在驱动力是什么?答案是一种自我奖赏(self-rewarding)。这种心理行为机制仍属于本能欲望的性
质,而其强度能驱动人们为追求自己的目标而奋不顾身、排除万难、不计甘苦、不求回报。常见这样的现象,在一项科技成果面前,作出一般贡献
的参与者常常为论文署名、奖金分配争吵不已;而真正作出主要贡献的人,却冷静地自置一旁,无欲无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他得到的是自己长期理想得以实现的心理满足,这种心灵上自我完善的感觉,才是人生境界中的一种最高奖赏。
自我奖赏的反面是自我惩罚(self—punishing)。自我惩罚同样是很强烈的内在驱动力,其心理行为的机制同样属于本能欲望的性质;孔子学生子
贡的“负米之叹”,英国作家萨缪尔·强森的“雨中忏悔”,<复活>中男主人翁聂赫留道夫晚年的自愿“充军赎罪”,都是自我惩罚的范例。前不
久,70岁的英国老人詹姆斯·阿·吉尔曼从伦敦专程飞到青岛水族馆来归还他5岁时偷走的一颗“龙牙”;其实是扬子鳄的牙齿。他说这件事成了
他一生中抹不去的阴影,深深的内疚埋藏在他心中65年。可见自我惩罚的心理强度也是很大的。后来报上刊出了记者采访的照片,他满脸绽开的笑
容,表明自我惩罚的解除、自我奖赏的获得。当然,这是在道德修养高尚的、能自觉自律的人群中发生的事例,在道德水准低下的人群中是无从企
及的。这也从另一面说明,道德的他律,各种批评、,是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手段。
2005-07-0121:40
回复:.
.*5楼
浅谈自律
自律,顾名思义,就是自觉,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之意。古人大力主张自律,孔子曾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只要我们多自我反省
自我约束,我们就不会违法纪律,触犯别人,,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却明显下降
,你会发现学生的浪费程度难以想象,令人心寒:早上不管再图书馆,实验楼还是教学楼,你都可以看到学生带着丰富多样的食品再桌子上津
津有味地享受着,有时发出"动听"的吱吱声:无故旷课的现象日趋严重,宿舍成了歌舞厅......这是我们大学生的行为吗?
人无自律,,,学校序的好坏,涉及到
,社会稳定的源泉,是个人健康发展的条件,他对个人的前途
?自律有什麽要求呢?我认为,这主要包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严于律己,遵纪守法和力求上进三个方面.
一,"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道德课)内容
.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陶冶情操,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道德,意志,加强道德行为训练,养成良
好的习惯,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增强社会公德,我们才不会容易违反纪律,触犯别人,自律意识也将增
强.
二,严于律己,,校有校规,国有国法。人一来到世上,酒会受到种种约束,不可能有完全的自由。一旦超越了这些约束范
围,就会受到某种惩罚。这每个人都有体会。为了能得到真正的自由,我们应严于律己,从我做起自觉并积极学法,讲法,守法和护法。争取在家
做个好孩子,在校当个好学生,校外当
个好公民。
三、力求上进。自律并不等于墨守成规。自律提倡力求上进。力求上进是自律的支柱。只有力求上进,才能更好地自律。才能有更大的自由空
间。它要求我们应勤奋好学,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扩大知识面,不畏困难,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等。
人是社会的人,他总会受到社会的制约。自律,是社会的客观要求。自律,我们才不会违纪。自律,我们才有安定的健康生活;只有自律,我
们才能成为文明学生。:.
请同学们增强自律意识,做"守纪,厚德,博学,博学,唯实求新"的好学生。
2005-07-0121:48
回复
.*6楼
自律与他律
关于诚信,我们有着深刻的认识,有些人还有刻骨教训。古人说:“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今人讲时常经济是信用经济。
说起来人人都知道诚实守信的意义,可现实中还是有不守诚信的人,也有像南京的冠生食品厂这样的名牌企业失信于民。究其原因可能是多种
多样的,但经济利益的驱动,恐怕是一个重要原因。怎样才能保证建立一个诚信的社会环境呢?我想,自律和他律是必不可少的!所谓“自律”,
就是作为社会组成的个体要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把个体的所作所为主动地纳入诚实守信的道德范畴里去。应该说,自律是保证全社会诚实的基础
和基石。可是,我们也知道,仅仅有自律是远远不够的,马克思就曾经说过:“物质利益是刻骨铭心的利益。”为了这份:“刻骨铭心”的利益,
少不了会有人铤而走险,为小利而忘大义。在这时候就应该有他律机制来保证我们社会肌体的健康。
他律机智,道理很简单,就是对守信者奖励,让失信者受到惩治。1980年,西班牙投机商把大量的工业用菜籽油当食用油使用。为此,西班牙
出台了多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美国、英国等许多国家也都通过立法,严惩制造假冒伪劣商品的欺诈行为,把保障诚实守信纳入法制轨道是必
要的。还有经济上的中罚,舆论的有效监督,社会力量联手打假都是有效的手段。
只有尽快建立健全的他律法律制度,结合良好的自律精神,我们才有望形成谁也不敢假冒失信风险,人人都靠诚信致富的来年搞好风气。
2005-07-0121:49
回复:.
.*7楼
我晕,这么长都是什么呀
2005-07-0210:23
回复
8楼
不只你晕,.
飘香茉莉
3位粉丝
正式会员
5
2005-07-0315:23
回复
.*9楼
自律是一种境界:.
许铁吉
(一)
人生在世,无处不有林林总总的规则。大到从政从商,小到衣食住行,只要是“地球人”,就不能无视种种规则的客观存在。比如在习以为常的
漫步行走之中,会有交通规则约束着你纵横驰骋的欲望;在万众瞩目的世界杯赛场之上,更会有严密的游戏规则左右着球员的一举手一投足。
规则是秩序的保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类越是繁衍,科学越是昌明,就越是离不开秩序,也就越是离不开规则。那么,面对无
所不在的种种规则,生活在文明社会中的现代人该如何应对?归根结底,不外乎两种方式:一种是在他人耳提面命,甚至强制约束下才能有所遵循
这是他律;另一种是在规则范畴内的纵横驰骋,也就是自律。自律尊重那些符合人们共同利益的规则,而规则同时又庇佑了自律者的行为。
诸多有识之士在论及“自律”这一问题时,都用不同的语言对其予以赞许。英国思想家罗斯金说:“适当的克制,它们毕竟不是束人手足的锁链
而是护身的铠甲,是力量的体现„„克制使得人类引以为荣。”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人被赋予理性意识是为了使人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到理性意
识向他提示的幸福之中。”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高度的才智根植于高度的受容性、真挚的情感和强大的意志力。”先哲们用克制、理性意识、
意志力这样的字眼阐述并肯定了自律的可贵之处。这些思想,凝聚了哲人们丰厚的生活积淀和深刻的生命体验。
社会在进步,人们的阅历在丰富,追求的情趣品位在提升,人们的自律能力也应得到相应提高。同时也应该承认,自律是具有相当层次的一种境
界。:.
(二)
人们总是逐步地深化对事物的认识,这种认识的深化是通过比较和鉴别完成的。我们既然在比较和鉴别中认识到自律是一种境界,就应努力使这
种认识在我们的行为中得以践行。
自律意识不会与生俱来。它或者是经过陶冶和熏染而自觉积淀,或者是历尽挫折和磨砺而逐渐养成,或者是承接教诲和引导的精神升华。不论从
何而来,只要能够自我把握、从容自律,就是一个“自在”的人。
自律是人类精神的苏醒。投入茫茫人海,每个人便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这个一席之地就是所处的位置。每个人都需要认清自己并认清自己
生活在其中的这个世界是怎么一回事,需要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正如一句老话所说,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与不为的
前提是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不为”是为了把极为有限的生命节省下来,去“有所为”。这是践行自律、提升理性意识的基础。托尔斯泰把这种
理性意识的增长视为“真正生命的诞生。”
自律是信心和力量的体现。能够自我约束,需要与自身的懈怠、放任、颓丧进行不懈的抗争。战胜自我比战胜外物需要花费数倍的气力。战胜不
了自身的顽疾,就不能达到自律的境界。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保持了自制力,就保持了自己的优势。”如果能够坚守住足够的自制力,如果能够
强化自我约束意识,如果能够不断地战胜自我,就能保有自己的优势,就能有效地释放自己的能量,就能坚实地接近自律的境界。
(三)
我们赞许自律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是人与目的之间两点连线中的直线。自律,就意味着可以控制并支配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走:.
向成功的目标。不可否认,自律已经成为一个人是否有所造诣,是否有所成就的先决条件。
2005-07-2417:41
回复
.*10楼
说自律
2004年10月01日02:29深圳晚报
自律有点用处,
但基本无用。
他律败坏,
小到一个人,
:.
大到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再大到地球
就要出问题,
他律愈严,
问题愈少,
没有他律世界崩溃。
我认为以“自律”来励志倡廉是有问题的提法。因为就理论而言,任何一种好的理论,都是靠灌输才得纳入的。无论宗教、学说、知识„„马列主
义、苏格拉底„„一概莫能外。从小爹娘教,大了学校教,社会管束,朋友制约,通通都是“他律”。为有这许多的“他律”,才使人有了惧怕心
警惕心,这才叫“自律”意识。他律大致上都是控制欲望的,自律呢?晚上在被窝里,无论是贵人,还是破席牛屋中的潦倒人辗转反侧想的都是国
家大事、人民幸福,怎样为人民服务,如何做好“代表”?肯定不是。恐怕想女人(当然不是自己该想的),想升迁、想出名、想拳脚功夫,什么
太极、八卦抑或美国的泰森、阿里,想形意、武当少林、散打„„怎样如何能打得对桌坐的那家伙满地找牙,想钱、想房子、想儿子怎样出国或厨
房里的酱油„„怕是想这些事的居极大多数,真正专门想学马列、学雷锋,默默无闻为人民做点什么贡献,这才对得起组织和人民对自己培养教育
的,我不敢说没有,我肯定说有,也是极个别的。想干坏事,又怕他律,只好理智些个,如果这个叫“自律”,那倒是有许多的。
在历史现实的实践上,我没见过一个伟人活佛圣贤是靠“自律”立起身来的。并且同时,我也没见一个杰士廉吏是“自律”培养出来的,并且,也:.
没见过一个贪墨之徒“自律”了。真的改正了的,记得是哪一本小说说了一句“大凡做好事的心,一天天会小下去;做坏事的胆,一天天会大起来”
倒是这句话,贴近真理些个。
写《康熙大帝》时,郭琇这人物是必须琢磨的,不可随便绕开的,因为这涉及到康熙这主子的性格特点、人格特点以及书的情节安排。这个人很叫
我诧异了一阵子。什么原因突然他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当然,在另一份很郑重的资料里,说康熙在私下给他下毛毛雨,他写的这奏章,这资
料上有眉批“如此名臣便宜煞”的话头。我不排除这件事有“预先授意”的可能,但是明珠高士门生故吏党羽如林遍布朝野,他这么做,首先要冒
“得罪一大片”的风险。这是一,二、康熙也可能突然变卦,顷刻之间他便万劫不得翻身。明珠只是受了点疑心,康熙对他还是宠爱的。有可能只
是“借机”,让郭琇教训教训他。郭当时官已不小,犯不着打这种冲天炮冒这么大险;更须说的是,倘若他平日甚是庸碌,不是敢言敢为之士,康
熙也不会找他来布置安排。
这是对资料分析,他当初何以突然改邪归正幡然悔过的呢?我绝不相信是王阳明那样:倏然开窍了便举措惊人(王阳明他自个想得发昏犯痛。也还
是没明白所以)。其实郭的情形在清初很是个一般的社会形态。偌大一个中国,汉人不服满人统治是个普遍心态。他原先的贪,是想和这政府捣乱
也为自己捞点实惠变天时用。一下子“突然明白”,是看到了中央政府稳定大局的能力,看到了康熙的雄才大略,本质原不坏的郭就来个“历史
性的转折”。
当然这依旧是形势、心理的分析。无论后头的挺身锄奸还是前头的由贪变清,都还是他律而来。“自律”也就是他律之下的产物尔。
自律有点用处,但基本无用。他律败坏,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再大到地球(地球环境的恶化,不是人类造成的么?地球“自律”
有什么用处?)就要出问题,他律愈严,问题愈少,没有“他律”世界崩溃。
宋太祖以陈桥兵变夺位,怕人说闲话,巴结臣子,说立誓不杀大臣。这一条他律而在,宋室搞成中国历史上最窝囊,最无能软弱的王朝,蒙古人进:.
中原建立王朝,把人分蒙古、鲜卑、色目、汉人、南人几种等色,他欺负下等人,自己失去了“他律”,而是百年剃头的拍巴掌,完了。
我们的杭州市,曾设了“581”的银行账户、官员的黑色收入、灰色收入存进去算缴公。这几年没听再怎么张扬,大约效果很有限,有一位县级干部
有年春节向纪检部门上交了他收的5万元“压岁钱”,也许是“极个别”的自律者,没看见报章表彰。
一种社会现象的解决,靠制度、靠政策。什么叫制度、政策?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措施。是为强大的政权“他律”。自律呢?一时也不准,一声也
不准,一个人,也还是不准。自律这个词,是写检查,自我检讨,写认罪书逃活命的好词。
2005-07-2417:45
回复
.*11楼
实际上,“理性限制规范”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自律”,它靠的是一种约定俗成的道德力量。与法律这种“他律”相比,这种规范能够更自觉地
得到遵守,其根基更为强大、影响更为广泛,自然,成本也更为低廉。因此,它对我国的“依法治国”事业应具有启迪意义。
首先,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自律”与“他律”的作用,克服“法律万能”的思想。举个例

自律和他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辰GG
  • 文件大小997 KB
  • 时间2023-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