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综合
考试性质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招生入学考试专业理论课程笔试。作为选拔性考试,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考查目标
重点考核学生对《工程图学》、《机械制造工程》、《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工程测试与信息处理》、《机电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等本科主干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有关图表、计算公式的综合运用,以及对典型问题的计算和分析能力。
考试内容
一、工程图学
(一)理论考试部分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
组合体的画图、读图及尺寸标注。
表示机件的图样画法,如视图,剖视,断面图,简化画法和其他规定画法。
零件图的阅读和绘制方法、机械零部件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基本理论、测量误差和测量数据处理方法、零件表面粗糙度、常用计量器具的工作原理。
装配图的绘制、读图及拆绘零件图。
(二)技能考试部分
常用测绘仪器的基本操作能力。
机械零部件的几何参数测绘方法。
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的选择和标注方法。
表面粗糙度的选择和标注方法。
根据测绘数据,徒手绘制零件草图。
根据测绘数据,徒手绘制机械部件的装配示意图。
常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操作能力:二维图纸的计算机绘制(AUTOCAD绘图软件)、使用三维建模软件(UG),完成指定零部件的零件建模和装配体建模。
二、机械制造工程
(一)理论考试部分
1. 金属切削过程、切削用量选择
2. 六点位原理、工件在机床夹具中的定位
3. 机械加工精度基本概念
4. 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及其分析
5.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分析
6. 工艺规程设计基本概念、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点
7. 粗、精基准选择原则
8. 加工余量及其计算、工艺尺寸链分析计算
9. 先进制造技术概述
(二)技能考试部分
1. 机械加工方法、金属切削机床、刀具选择
2. 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3. 工件定位及其定位误差分析、定位方案分析
4. 加工误差综合分析
5. 工艺规程设计
三、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一)理论考试部分
互换性的基本概念,标准和标准化;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测量和检验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分类,常用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
极限与配合有关概念,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系列,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公差带的绘制;已知孔和轴的配合代号计算孔和轴的极限偏差;根据孔和轴的实际使用要求(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计算孔和轴的极限偏差、选择孔和轴的公差带代号。
形位公差的基本概念和标注方法,各种形位公差的公差带形状;公差原则的基本概念和选用,最大实体要求和最大实体实效要求的相关计算;形位公差的检测。
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和标注方法;表面粗糙度参数值选择和测量。
根据要求对机械零件进行综合几何参数标注,包括:尺寸公差、形位公差标注、表面粗糙度。
尺寸误检的概念;用通用计量器具测量工件;光滑极限量规的基本概念。
(二)技能考试部分
常用计量器具的基本操作,量块的选择和使用,光滑极限量规检验孔或轴的尺寸。
相对法测量的基本原理,利用光学比较计或机械式比较计测量轴的外径尺寸,利用内径百分表(千分表)测量孔的尺寸。
直线度测量的原理,自准直仪的工作原理,直线度误差的数据处理方法。
用光切显微镜和电动轮廓仪测量表面粗糙度。
四、工程测试与信息处理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包括:工程测试技术、传感器技术、标定技术、计算机在测试技术中的应用等。以下是考试范围及要求:
;
、测量电路及特性;
主要包括:应变式、压电式、电感式、电容式、光电式、热电式、数字式传感器等。
、力、温度、应变量和振动信号测量原理及方法;
,包括传感器的正确选用和测试系统的设计;
;
。
五、机电控制技术
(一)理论考试部分
常用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用途;低压电器元件的文字和图形符号的绘制。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继电器—接触器的常用基本线路的电气原理图。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降压启动控制线路、制动控制线路、速度控制线路等常用线路的线路分析和简单的设计方法。
典型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PLC的工作原理、与其他典型控制系统的区别以及PLC的系统组成;基本指令及程序设计方法。
(二)技能考试部分
电气控制系统基本知识的运用。电气控制系统图的画法,电气图、电气安装接线图的阅读方法。
采用继电接触器控制控制电动机或其他执行电器的系统的设计和分析能力。
采用PLC控制电动机或其他执行电器的系统的设计和分析能力。
根据
09工程-复试 中国海洋大学 工程学院复试考试大纲 机械专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