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圆梦行动.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圆梦行动 】是由【王善保】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圆梦行动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圆梦行动
王彬蓝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七彩的阳光,皎洁的明月,
这一切美好的事物仿佛离我们很遥远,
因为我们是一群失去光明的孩子,终日与黑暗为伴。
然而在我们心中仍有一方天空无比灿烂。
我们的天空广阔无垠,没有人为的束缚,没有空间的局限,
在这里我们潇洒地把黑暗丢开,让阳光进来。
为了真正地活一次,我们勇敢地承受了一切艰辛和磨难,
从未艳羡过别人的天空比我们的蓝,比我们的宽,
也未慨叹过我们的梦幻比他人黯淡,
只是抵御不了生命那遥远而真切的呼唤。
五彩缤纷的梦像一道绚丽的彩虹划遍我们的心,将我们的生命纵贯,
赤橙黄绿青蓝紫,一道光环代表着一个美丽的梦幻。
小时候,我们曾为一休的机智而折服,为白雪公主的命运而惊叹,
为卖火柴小女孩的不幸而伤悲,我们的心儿是那样的纯真友善;
长大后,我们曾为海伦·凯勒的奋斗而振作,为海迪姐姐的坚强而备受鼓舞,
我们不懈地拼搏,只为实现自己美丽的梦幻。
以上文字摘自天津市视力障碍学校一名盲生的作文,它真实而细腻地表达了盲孩子的心声。“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虽然不幸视力残障,但是,你们生长在党的阳光雨露里,生活在社会主义和谐的大家庭里,时时刻刻感受着幸福和温暖。家长和老师从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关心与呵护着你们。但是,家长和老师不会跟随你们一辈子,总有一天你们会长大。请你想想以下的问题,有家长和老师在你身边时你应该做什么?你能做什么?离开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你又应该做什么?你能做什么?你能照顾好自己吗?你能支撑起一个家庭吗?如果你认为掌握必备的生活技能很重要,如果你想靠自己的能力创造未来美好的生活,那就让我们从校本课程开始,从给家人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开始,踏上你们坚强、自信、自强、自立之路吧!相信自己,喊出‘我能行’!相信自己,让听到的和触摸到的世界一样美丽、一样精彩!用自己的双手去圆梦吧!”这是天津市视力障碍学校的校本教材中一位教师对学生的寄语。
圆梦——校本课程创视障教育特色
天津市视力障碍学校创建于1958年10月20日,原名“天津市盲童学校”,1992年更名为“天津市盲人学校”,2008年更名为“天津市视力障碍学校”,是天津市唯一一所面向视力障碍儿童、青少年实施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5076平方米,建筑面积11080平方米。学校建有综合楼、教学楼、宿舍楼、文体楼、食堂、200米环形塑胶跑道的田径运动场等基础设施,根据视力障碍学生教育教学的特殊需要,还设有视觉功能训练室、家政教室、按摩手法教学室等十多个特色专用教室,设有盲人门球馆、盲人乒乓球室、室内健身房、形体训练馆等多个艺体教育场馆。学校现有教职员工51人,义务教育学段教学班9个,共95名学生,职业高中学段教学班3个,共30名学生。
为了促进视障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地发展,学校制定了“一专二能三合格”的培养目标,“一专”即具有一项专业技术,如按摩、音乐、文学、法律、工艺等;“二能”即具有社会交往适应能力,具有独立学习、生活能力;“三合格”即德、智、体三方面都能符合要求。提倡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挖掘他们的潜在才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快乐与满足。学校以“尊重需求,开发潜能,融入社会,追求卓越”为办学理念,面向全体视障学生,以提高视障学生综合素养为根本,最大限度地满足视障学生的教育需求,采取医教结合、缺陷补偿、因材施教等特殊教育手段,解决生理缺陷给他们带来的各种困难,携手视障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教学校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殊教育需求,校本课程建设是学校全面实施新课程方案的重要环节。学校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计划)》和《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更新教育思维,创新教学特色,以校为本,以生为本,凝聚教师团队力量,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着眼视障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尊重视障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不断探索天津视障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之路。
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强调开发学生潜能、补偿视障缺陷,让视障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学校校本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学校校本课程研究,以课题为引领,创新校本培训与教研活动的方式、内容。学校根据校本课程建设的需求,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各种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参训教师回校后进行校内二次培训,将最新的视障教育教学理论与专业技能及时传达给全体教师。安排高级教师谈视障教学经验体会,为课程研究提供借鉴。为使校本课程建设落到实处,学校召开了多次校本课程建设集体教学研讨活动和教学观摩活动,集中团队力量,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反思。学校根据校本课程建设需求,积极开发专用教室,添置专用设备、教具学具,购买参考书籍,为参与课程建设的教师提供各种支持,充分调动他们研究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学校已完成了以“我能行”和“圆梦工程”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建设,成绩斐然。通过两年多的课堂教学实践,这些课程均取得良好效果,学校综合实践、综合康复校本课程开发课题已被中国教育学会确定为“十二五”重点科研课题。
优质全面的生活教育课程
为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学校坚持视力障碍儿童教育与普通儿童教育共性的同时,从视力障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调整教育内容,以达到促进视力障碍儿童全面发展的目标。让视障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残疾,具备乐观、进取、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立志成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以及平等参与的公民意识。
视力障碍儿童因受到视力障碍不同程度的制约,普遍存在行动迟缓、笨拙、体格不够健壮、协调能力差等不同层次的非健康状况,有部分视力障碍儿童不爱运动、不敢跑、不敢跳、弓腰、驼背、走路四肢不协调,并且还伴有一些重复的非正常性的动作,俗称“盲态”。由于这些体态上的不良习惯,导致有的视力障碍儿童脊柱异常弯曲(驼背、前探头)、左右侧肢体发育不均衡(偏向、侧发育),直接影响他们一生的身体健康。生理残疾带来自身形体的不完美,导致一些视障儿童走到哪里都带有“盲人标签”,因而受到歧视和不平等待遇,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对其将来回归主流、参与社会生活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改善这些不良状况也就成了视力障碍儿童的普遍需要。因此,学校坚持对视力障碍儿童进行科学、系统的形体训练,改善他们的身体素质,提高他们身体的协调能力、灵活性等动作能力。视障学生特殊需要满足得越多,其视觉缺陷就补偿得越好,他们与普通儿童的差距就会越小,发展的起步就越接近,普通需要的满足就会更圆满顺利,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若视障学生的行为举止与正常儿童没有什么两样,他们就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目前,视障学校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里没有弥补此状况的课程,因此,学校本着教育与康复、教育与训练、教育与心理辅导等相结合的原则,设立综合康复校本课程,为视障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对人的认知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何通过训练,帮助视障学生应对将来错综复杂的生活境况,是学校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居家生活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家庭和睦的一个重要因素。普通人通过“看”的途径,就可以初步掌握择菜、洗菜等一些简单的家务事。而视障学生因视觉缺陷导致了“观察和模仿”这一重要学习途径的缺失,他们对各项家庭生活基本技能缺乏表象的认识,学起来既吃力又难以达到要求。起初,他们都乐于尝试动手实践,但曾经的失败,加上他人有意或无意的指责与嘲笑,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另外,害怕在劳动中伤到自己的恐惧心理、对家人保护与照顾的过分依赖,都会使他们放弃主动学习和积极实践的愿望。长期缺乏锻炼,又会影响到他们身体的发展,使他们完成各种动作的准确性、灵活性不断降低。可以说,学习开始得越晚,学习起来就越困难,以至于影响他们将来的家庭生活。
学校通过必修、选修、个训三个校本课程体系,形成了在国家课程中补充校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方案开发校本课程、将兴趣小组升级为校本课程、医教结合个别化综合康复课程、“融入社会我能行”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等五个校本课程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家庭生活能力和家庭、社会责任意识,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为此,学校还成立了综合实践校本教材开发课题组,教师们以适合视障学生生活中独立实践的理论知识和简单技巧为基础,结合自己多年视障教学经验,把握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补偿性等特性,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结合学校培养目标确定了不同年级、不同主题的校本课程内容。
一至三年级的教学主题是“我能行——生活自理篇”。低年级学生生活能力起点低,刚入校的孩子大多数不能照顾自己。学校以生活自理和校园生活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指导学生熟悉学校环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他们快速融入学校生活。通过集体活动,使他们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与同学沟通交往,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的情感和理解、尊重、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四至六年级的教学主题是“我能行——生活技能篇”。视障学生因观察能力缺失,对社会和生活的了解缺乏兴趣,学校增加了绿色环保、安全出行、家庭生活、文明礼貌等教学内容,指导他们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体验劳动的乐趣。使他们初步养成进行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勇敢地面对残疾,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七至九年级的教学主题是“我能行——社会生活篇”。为了让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技能、技巧,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学校开设了家庭烹饪、家庭维修、缝纫编制、沟通交流、应对青春期等课程。力求通过系列体验活动,使他们认识自身价值,培养健康心理,形成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心理品质,为他们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打好基础。
丰富多彩的艺体教育课程
视力障碍儿童虽然失去了直接观察自然和社会的明眸,不能亲眼去观察丰富多彩的自然、变幻莫测的世界,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从此失去了欣赏美、感受美及创造美的能力,失去了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追求。相反,他们的求知欲望、奋斗信念比身体健全的同龄人表现得更为强烈,他们的思维也有着更广阔、自由的天空,他们可以摆脱或超越许多客观的约束,借助灵敏的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器官独辟蹊径,去体验自然、品评生活,陶醉于自己制造的趣味无穷的想象之中。他们能凭借盲人所特有的敏锐来体味着世上的一切一切,从另一个角度来发现自然之美、艺术之美。
艺体教育对视障学生精神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由于视觉缺陷,视障学生的听觉、触觉等器官发挥了代偿功能,长期的训练和使用,使他们的听觉和触觉很灵敏,注意能力也有较好的发展,短时记忆力和机械记忆力比较强。这些特点为视障生学习艺术提供了一定的条件,艺体训练也为他们听觉、触觉、记忆力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接受艺体训练,视障学生要克服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艺体训练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是无穷的,给他们一生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没有艺术、体育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校落实《全日制盲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在此基础上,学校结合视障学生特点,不断尝试优化艺体教育课程体系,创新教学特色,深化校本课程研究,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增加了《形体训练》《音乐欣赏》等校本课程,还编写了《形体训练》教材和一至九年级美工教材,为艺体课程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学校重视对视障学生的艺体教育,注重提高他们的艺体素养。除了加强艺体课程建设,学校还成立了十余个学生社团,不断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学校艺体教育结出累累硕果。学校盲人乒乓球队是全国第一支盲人乒乓球队,田径、游泳、盲人门球、盲人乒乓球、盲人柔道等体育项目的成绩,代表着我。多名学生参加了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和远南运动会等国际比赛,夺得金、银、铜牌三十多枚,在国内各种盲人体育比赛中保持着多项全国纪录。
学校舞蹈队是世界上第一支盲人舞蹈队,创造了国内外盲人舞蹈成功的先例,填补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史上的一项空白,曾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多次在国内外巡回演出,受到舞蹈界专家的认可,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他们用优美的舞姿演绎了完美的艺术,用准确的乐感、独特的魅力征服了观众,赢得了热烈的赞誉。他们用精湛的技艺舞动激情,用青春的心灵放飞梦想,让鲜花围聚,让掌声不息,让奖杯闪亮,让辉煌与奇迹在成功的舞台上一次次呈现。2007年3月,学生视障舞蹈《去看春天》代表天津市参加在深圳举行的第二届全竞争,在全国57个参赛队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2008年,舞蹈队学生代表参加了北京残奥会闭幕式演出。2009年,视障舞蹈《春天的花衣裳》获得第七届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舞蹈特等奖。2011年,打击乐表演《螳螂视界》获得全国特教学校文艺汇演器乐类特等奖。2013年,视障舞蹈《我们的世界》获第八届全国残疾人文艺会演特等奖。学校“六点文学社”是全国首个视障学生文学社团,已成立二十多年,学生作品在《中国盲童文学》《盲人月刊》《中华少年》等多家报纸杂志上发表。“校园之声”广播组每天坚持两次广播,深受师生的喜爱,它不仅是同学们倾诉心声、沟通心灵的渠道,也是他们了解社会、开拓视野的驿站。在中国残联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2010年、2011年学校两次被中残联、教育部授予“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荣誉称号,这也是对学校多年来艺术教育的充分肯定和巨大鞭策。

圆梦行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王善保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23-01-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