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曹禺的戏剧创作与《雷雨》课件.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现当代文学
蔺春华
四、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
1、戴望舒诗歌概况
在象征派诗歌的艺术冲击和新月派诗歌的形式探索的共同影响下,从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期,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现代主义诗歌潮流。最初被看作是象征派新星的戴望舒,成为了这一潮流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1928年8月,他的《雨巷》在《小说月报》上由著名小说家叶圣陶编辑发表,并得出了“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的结论,不仅使这位新星一举成名,而且更得到了“雨巷诗人”的美誉。
关于象征主义
波德莱尔这样描述爱伦·坡的创作:“有人对我们说,诗学是根据诗形成和定型的。可这里有一位诗人,他声称他的诗是根据他的诗学写出来的。”象征派的诗人基本上像爱伦·坡一样根据他们的宣言、主张、诗学进行诗歌创作。确切地说,象征主义首先是一种诗歌流派。这种流派主要有法国象征派先驱波德莱尔(1821-1867)、韩波(1854-1891)和魏尔伦(1844-1896)的艺术创作发展而来。
马拉美(1842-1898)认为读诗的乐趣在于逐渐猜透诗人的命意,诗人要求自己的作品暗示对象,藉以表达一种心理状态,使读者反复阅读从而辨别其中的意味。
魏尔伦指出,诗即“谁也说不清作品到底是什么”,这样的诗才叫象征派的诗。
象征派诗人认为:现实世界是不可信的,诗人的追求点不在现实世界,而应该在远离现实的另外一种更真实的世界。
强调整部作品的象征性。追求的是从有限到无限的意念,而不是修辞的象征手法把象征作为服从于作品的主题思想的意念。
瓦雷里(1871-1945)的《风灵》:
无影也无踪,我是股芳香,活跃与消亡,全凭一阵风!无影也无踪,神工呢碰巧?别看我刚到,一举便成功!不识也不知?超群的才智,盼多少偏差!无影也无踪,换内心露胸,两件一刹那!这里,诗人以风灵(风灵是中世纪克尔特和日耳曼民族的空气精)来象征诗人的灵感。
歌德《神秘的和歌》:一切消逝的,不过是象征; 那不美满的,在这里完成;不可言喻的,在这里实行了永恒的女性,引我们上升。梁宗岱认为:歌德的这首诗表达了象征主义的概念。歌德虽然不是象征派诗人,但这首诗客观揭示出,象征主义不仅仅是对一花一草、一丘一岭的感发,而是要通过这种感发表达作者对于永恒的思想的追求,要从有限的现象走向无限的丰富的世界。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朝寀,曾用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1922年开始写诗,1923年进入上海大学文学系,又转入震旦大学学习法文。1926年与施蛰存、苏汶一起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因参加革命宣传被捕入狱。保释出狱后,正遇“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全国都笼罩在“白色恐怖”中,诗人藏在朋友施蛰存家中,产生了严重的幻灭情绪,在苦闷和忧郁中埋头于文学创作和翻译。1932年自费留学法忆》(1929)、《望舒草》(1933)和《灾难的岁月》(1948)三部诗集。1937年出版的《望舒诗稿》是以前两部诗集为主的诗选集,流传较广。
戴望舒最初的诗歌受新月派诗歌影响,诗集《我的记忆》中《旧锦囊》辑中的12首作品是诗人在1923-1924年间的试笔,记录了一个孤独青年的愁苦、一个多情男儿的感伤,反映出当时青年学生普遍存在的苦闷心境,在形式上重视句式、词藻和结构,重视押韵、平仄和音乐性。后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的影响,开始追求诗的音乐性,追求情绪的流动性和形象的朦胧性,《雨巷》是其杰出代表。

曹禺的戏剧创作与《雷雨》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017848967
  • 文件大小151 KB
  • 时间2017-09-1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