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回顾过去
第章全球化和世界大战
世纪虽然短暂,却充满了毁灭性的战争和泡沫式的经济繁
荣。未来的历史学家很可能将年看做是一个决定性的年份。这
一年,随着柏林墙的倒塌,冷战时期东西方对峙的核心消失了。德
国的分裂曾是二战后世界秩序的基础。现在,这一分裂不复存在
了。苏联国内日益动荡不安,两年后瓦解为个新国家。超级大国
曾经主宰世界长达年。随着德国的统一和苏联的解体,它们之
间军事和意识形态的对抗也烟消云散。不仅如此,共产主义势力的
削弱,标志着一场世纪之战的结束。在这场战争中,不同的意识形
态(君主制度、自由民主制度、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竞相主宰
未来的工业社会。到本世纪末,自由民主制度取得了决定性的胜
利,以至有些评论家宣称“历史已结束”或更审慎地说成是“西方
的胜利”。
伴随着规模宏大的政治斗争而来的是日益增长的全球化趋势,
这种趋势在很多方面构成了政治斗争的一部分。世纪不仅仅因
两次世界大战而为后人所铭记。世纪,经济及信息交流全球化
迅速发展,世界性的国际组织与跨国组织纷纷建立,西方的意识
形态向全世界推广,全球环境日渐恶化,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这
一切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强度进行着,使世纪成为一个对抗
与联合并存,进步与灾难同在的世纪。
里程碑
表冷战时期主要事件
时间事件
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实行对苏联及共产主义遏制政
策: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
柏林危机
北约成立
中苏联盟
日美安全保障条约
朝鲜战争
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
中苏关系破裂
古巴导弹危机
越南战争和东西方关系缓和的第一阶段
阿富汗战争和东西方关系缓和的第二阶段
苏联民主改革开始
柏林墙倒塌
苏联解体
乍一看, 世纪的历史画卷有三大显著特征。冷战刚刚过去,
我们仍生活在冷战结束引起的动荡不安中。二战发生在半个世纪
前,虽然已开始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但其阴影犹在,对现
在仍有显著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本世纪初,现在想起
来它的起因、结果及残酷的杀戮,仿佛世纪的战争一样遥远。人
们大体可以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两战之间看做
一个完整的事件、一场欧洲大陆内部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欧
洲强国进行了最后一次大规模的争夺战,起因是德国想要争取欧
洲的霸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划定了美国与苏联对峙、自由民主与
共产主义对立的格局,这一格局遂成为冷战的显著特点。年
欧洲及亚洲的停火线除少数几处调整之外,都成为冷战中意识形
态和军事对峙的最前沿。重要的是,德国大部分及整个日本都被
纳入西方的势力范围。这意味着,从前法西斯强国的工业核心地
带已在政治上为西方所控制并被强行转为自由民主制度。德国及
日本的加入,特别是在其经济实力完全恢复之后,大大打破了
年来西方同苏联对峙的平衡,并最终确立了工业社会的政治格局。
进一步审视超级大国因对抗而形成的重大的政治事件,我们
会发现,还有其他四个方面同样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首先就是
全球经济在贸易、生产以及年代晚期以后金融领域的迅速开放
和发展。
同时,跨国公司的数量增长惊人,由屈指可数的几个增加到
年代初的万余个。年,它们的国外子公司及分厂的销售
额占了世界经济的五分之一,远远超过世界总出口量。这些发展
不仅使各国经济更加互相依赖,而且使国家经济与越来越复杂的、
强大的世界市场的顺利运转密不可分。
第二方面是全球政治中的非殖民化运动及第三世界的崛起。
世纪,出现了许多新兴的独立国家,使国际社会的成员数量比
世纪增加了三倍多。年世界共有个国家, 年
增加到个, 年有个, 年有个,到年代末,
国家总数达到多个。第二次世界大战迫使几大强国大规模收缩
其海外殖民地。年以前,世界处于由不平等的政治关系所组
成的国际旧秩序中,只有几个欧洲大等,而把其他的国家看做是次等国家(如保护国、自治领、殖
民地)。情况稍好一些的次等国家也不得不承受强加在他们头上的
图年世界商业贸易长期发展指数(设年为)
年份
注: 年和年时段数据缺。
资料来源:世贸组织、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等条约(治外法权);次等国家通常被大国军事占领并受到直
接控制(殖民地);情况差一些的地方,人民被奴役、屠杀或因被
驱逐而流离失所。非殖民化运动的展开最终使所有等。虽然各国的实力和发展程度仍存在差异,很多
新独立的国家的经济情况实际上比殖民时期亦无大的改观,但这
《时间笔记》文学杂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