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墓石雕
12级08班于莹
陈思蓓
霍去病墓陵简介
霍去病墓位于茂陵东侧,形制巨大,墓前布置有各种巨型石兽雕刻,是现存古墓中最早有石雕的墓葬。由于西汉时期的礼教制度森严,墓葬的级别分别由陵、墓、冢、坟、穴依次向下排列,唯有帝王才能建造陵墓,致于将军之封,霍去病墓的巍峨浩大却是首屈一指,空前绝后,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仅有的特例。在陵墓的高大封土之上,布设多种人兽石雕,再现了野兽出没、刀光剑影的祁连山真实意境。石雕群原本散置于封土上,远望如山石,近看神态十足,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批石雕艺术精品。
马踏匈奴
霍去病墓冢底部南北长105米,东西宽73米。顶部南北长15米,东西宽8米,冢高约25米。墓前石刻现存16件,为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石象生实物资料。可辨识的石象生14件,其中有3件各雕两形,总共有生物17体;不同物象12类。计有怪人、怪兽吃羊、卧牛、人抱兽、卧猪、跃马、“马匈奴”、卧马、卧虎、卧象、短口鱼、长口鱼、獭、蝠、左司空刻石和平原刻石。石刻依石拟形,稍加雕凿,手法简练,个性突出,风格浑厚,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批大型石雕艺术珍品。
霍去病墓石刻群的代表,风格沉著雄厚!具有端庄肃穆的意趣!题意含蓄,而表现意境博大,是一件融合写实与浪漫两种手法的重要作品>
卧虎
用整块石头雕大形,虎的四肢及皮的斑纹,皆以深浅不同的阴线表现,给人的感觉是虎皮的松软富有弹性的特点似可触摸。
,
利用石材的圆形,稍加雕刻,塑造出一只威猛的伏虎。身上的斑纹用聊聊几笔阴刻,简介明快,不损伤大块面的整体感。
高114厘米,长260厘米,利用自然石块稍加修饰的办法来处理,形象动态上不受局限。头部微仰,一只腿向前伸出,蹄用力着地,另一只前腿微曲抬起,都反映出这匹马将起未起的动作过程。作者仔细观察这一生动的动态,然后又智慧地,细心而又大胆地雕凿这一具有深意的题材。尽管这一件卧马形象拙朴但蕴有一般的马所具有的活力。
卧象
,神情安详宁静,,圆睁双目,肥大喘息的鼻和宽厚的嘴,使象的形象真实生动。
霍去病墓石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