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来宾市兴宾区民族小学覃艳先
【课时目标】
1、紧扣中心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激趣导入:
(课件配乐,师旁述)同学们请看,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以及散落在小溪边的风情民居,但让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二)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已经熟读了课文,也了解了什么是搭石,同时还知道了搭石是家乡的什么?(一道美丽的风景)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复习旧知,是为了从整体入手,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认识搭石,寻找美
自由朗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你从中感受到了乡亲们哪些美好的情感?把最能打动你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意在找出学习课文的切入点,切入点找准了就能统领全文,学生的读、疑、析、议也能轻易激出来了。)
三、重点精读,品味美
(一)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才肯离去。”
1、生读句子,老师指导朗读。
2、从这个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得见的是什么?(摆搭石)看不见的美是什么?(为他人着想)
3、带着为他人着想的心情,再读句子。
(二)出示“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指名朗读。
2、理解“协调有序”:板书:协调有序
(1)师(质疑):这几句话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情景? (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2)创设情境,小组合作读。
3、结合画面,理解“轻波漾漾,人影绰绰”。
4、拓展练习:说出几个“”式的词语。
4、美读佳句,背诵积累:全班配乐齐读。
课件出示:
每当上工、下工,
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
后面的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轻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读——生配乐齐读。
(二)出示“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指名朗读。
2、师(质疑):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3、出示“伏”的造字原理和演变过程,学生表演“伏”的字型和年青人背老人过河的情景。
4、此情此景,多么感人,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要表达自己的赞美,如果你当时正站在岸边,你准备用怎样美好的语言来赞美他们呢?
5、理解“理所当然”。
6、先扶后放,写话训练。“假如遇到, 总要,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7、生朗读,让学生体会乡亲们的互相谦让,尊老爱老的品质
(设计意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