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研究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
2017年7月
一
研究背景
发展基础
重大意义
主要内容
二
三
总体思路
四
合作重点
五
保障措施
六
一、研究背景
《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
辐射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
支撑“一带一路”对外开放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
深化内地和港澳合作发展
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规划依据
一、研究背景
香港回归祖:中央政府将一如既往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支持香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支持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持香港等重大发展战略中发挥优势和作用。
合作宗旨
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完善创新合作机制,
建立互利共赢合作关系,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
国际一流湾区
内地与港澳优势互补
政策优势叠加
发展平台众多
具备了成为国际一流湾区的基础条件
经济高度发达
创新资源集聚
生活环境优质
交通基础设施完善
区域发展格局功能明确
在世界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创新资源高度集聚
优质生活圈初具规模
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面向全球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二、发展基础
初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经济发达活跃
排序
城市
GDP(亿美元)
1
香港
2
广州
3
深圳
4
佛山
5
东莞
6
惠州
7
中山
8
澳门
9
江门
10
珠海
11
肇庆
总计
二、发展基础
经济发达活跃
2015三大城市群人均GDP比较(单位:万元)
二、发展基础
初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指标(2015年)
东京
湾区
旧金山
湾区
纽约
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
大湾区
内地9市
香港
澳门
人口(万人)
4347
715
2340
6671
5874
732
65
GDP(万亿美元)
GDP与本国GDP比重(%)
43
面积(万km2)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万TEU)
766
227
465
6520
4494
2011
15
机场旅客吞吐量(亿人次)
第三产业比重(%)
90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
5
6
2
-
22(深圳)
4
-
二、发展基础
优势
双方可以实现互补发展。香港可以发挥“超级联系人”作用,内地可以支持港澳产业落地,提供广阔内需市场、提供就业创业机会、拓展港澳发展空间。
两地可以在构建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事业共建共享、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进行合作,共同进行制度创新。
大湾区是中国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集中了经济特区、自贸试验区、国家级新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试点试验区等众多平台,政策优势叠加,可先行先试。
三地语言相通,文化相近,内部具有天然的认同感。同时,该区域在近代以来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东西方文明在此汇聚,具有开放包容的文化内涵。
1. 优势互补携手发展
2. 制度创新共同发展
3. 集聚高端资源
4. 文化认同
二、发展基础
优势
大湾区已具有较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社会保障制度,是中国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人们生活富足,幸福指数较高。
辐射国际、国内的对外通道正在形成,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跨界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得以完善,湾区内通达率进一步提高,交通枢纽功能初步发挥。
门户枢纽功能、科技创新功能、先进制造功能等核心功能得以强化,国际交往功能、现代服务功能、休闲旅游功能得以提升,区域空间格局初步建立。
粤港澳湾区是中国移民人数最多的地区之一,外来人口红利持续增加,不断为经济保持长久活力注入新鲜血液。
5. 优质生活圈初具规模
6. 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7. 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8. 外来人口红利全国前列
二、发展基础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研究(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