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新时代教师标准 】是由【Smail_xiang】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新时代教师标准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Document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新时代教师标准
新时代教师标准
“新教师”显然不单纯是一个知识的“二传手”,他应该扮演4个“者”:教育专业者、学校生态的建构者、学习和生长的开发者、信念的传播者。
,努力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人类心灵进化。现阶段,必须敢于投身课改,坚定不移地走素质教育之路,做教育大任和使命的担当者。
,服务人类,奉献教育,热爱学生。
,应包括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两个方面,教师专业化的支撑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也就是基于“人本”对学生的尊重、研究、认识。教师专业化水平,主要取决于对“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要具备学科知识“心理学化”的能力。教师必须清楚,教学不是灌输和表演,从“教中心”到“学中心”不仅考验教师的教学勇气,而且体现教师的教育教学高度和境界。
“认识”学生,一切“从儿童出发”。
,保卫学生的好奇心和展示欲,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理解和宽容学生,维持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生活和成长营造一个温暖、自然、信任的场所。
,不可越权、盛气凌人甚至扮演某种权威。
,不侵占学生的生活隐私空间。
,敢于让学生超过自己。
,成就学生、发展自己。
解读:我们一直不厌其烦地倡导教育必须是基于对人的“信仰”。从狭义的教育学角度,这个信仰应该是对学生生命成长方式的“遵顺”,是“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我们应该用“四新”概念承载这样的教育认识:新教师、新课堂、新学校、新学生。
“四新”的关键在新教师,核心在新课堂,唯有新教师才能有新课堂,有了新课堂才可能有新学校,只有新学校才能培养新学生。我们所说的“新教师”与工作年限、学历、年龄、性别甚至知识水平都关联不大,也不是指新入职的教师,而是指具备“三观”的教师。所谓“三观”,一是教育观:教育即“人学”,是“从儿童出发”的对学生的尊重、发现、认识、接纳、包容;二是教学观:以“学中心”来围绕学、设计学、服务学;三是学生观: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学生是“第一”教学资源;一切的学习都是自学(自主学习的简称)。
按照教育部最近颁布的《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条例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四个基本理念,即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新”在内涵发展、教师评价和教育价值指向上完全符合条例要求。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有效的教学行为应该是用最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谓的“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而这种有效性的获得,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仅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而且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教材的内容与结构方式等都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诸多因素中,我们尤其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源泉在于人本身,在于人的活动本身,在于教学活动的投入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性。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1)转换角色,教师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学习的主人。
(2)充分相信学生,全方位放权,让学生明确目标后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提出问题,自己去做题,自己总结知识规律等。
(3)丰富教学形式,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可采用的方式有:
(1)自主式。以问题引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辅之以教师精讲导学,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思考精神和自学能力。
(2)讨论式。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学生定向阅读教材,随后分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增强了参与意识和成就感,兴趣盎然,乐在其中。
(3)辩论式。教师提前布置辩论题目,确定正反两方,学生预习新知,查找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展开辩论,最后由老师点评小结。
教师的倾听能力.
反思能力.
教学效能感。
———有效教学的基本心理能力。实践表明,优秀的老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不幸的是,许多老师喜欢独占课堂,滔滔不绝讲,很少听听学生的想法。
教学的本质在于交流,能否与学生沟通是衡量教学效果好坏的标准。(给学生讲话的机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作为教师,进入教室作演讲容易,但要与学生形成高质量的交流却很难。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当这一过程被阻断或者处于混乱无序的时候,师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就将陷入困境,教育的危机也将随之出现。可见,教学的本质在于交流,能否与学生沟通是衡量教学效果好坏的标准。(个体与全体;结果与过程)
例子:
一位父亲经常带他2岁多的儿子去逛超市,同时他也总是认为儿子也喜爱逛超市,可每次逛超市时孩子的哭闹、不安等情绪又令他费解。终于有一天,孩子在超市摔倒了,这时,父亲赶紧蹲下身去扶小孩,也正是在这一瞬间,父亲忽然发现了什么。原来从孩子的高度看到的超市几乎是闪动的篮子和人的裤腿等,怪不得孩子每次到超市时总是很胆怯、很害怕地紧抓父亲的裤腿不放。至此后,父亲每次去超市时总是把孩子挺在肩膀上,那么,这时孩子眼中的超市是令他流连忘返的琳琅满目的商品。
从这个例子中,我深受启发与感动,作为老师,怎样设身处地从对方角度去思考问题,去倾听学生的心声,确实是一种很难做到的而又是不可缺少的衡量教师教学是否有效的心理能力之一,这种能力是需要经常锻炼的。
为了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逐渐做到从对学的关注转向对人的关注,从对结果的关注转向对过程的关注,从对独白的关注转向对教学对话的关注,正如一句古训所说:“倾听学生的意见与心声,就像你希望学生倾听你的意见与心声那样。”
———有效教学的根本指标
正如我国有的教育学者认为那样,“有效教学既是一种技术或策略,同时有效教学也
是一种观念,它要求每一个教师超越一般的、共同的技术,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反思对于学生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对于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也具有重要作用。
正像有的学校教师三十年书教不好,不是水平和能力问题,而是他只用一种教学方法重复了三十遍,有的教师只教了三年教得很好,当他用第一种方法教效果不好时,他不怀疑学生教不会,而是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所以摸索第二种教学方法,第五种、第十种、第五十种教学方法,相信总会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这说明批判反思的老师能够从自己过去的经历中学习,他们不再仅仅依赖过去教学中用过的好的方法和活动,他们知道每一次面对新的学生,这些学生就会带来新的挑战。
敢于经常反思过程的教师,正是象临产的母亲经过终身难忘的阵痛后才感受了新生的活力。他们有一种兴奋的感受,认为自己的实践是有目的的。在参与实验过程中,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对待教师的权威,打破了传统的权力机制和师生关系,通过自由民主的教学对话创造了和谐的情感氛围,促进了学生进行最有效的学、教学随笔)
我们的教师应该把有效教学当作一种观念,具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意识。通过关注学生对教学的反应,根据教学情境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改进方法;通过倾听学生的意见或建议,不断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从而避免重犯类似的教学错误。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教师的批判反思能力的高低应成为判定教师教学是否有效的最重要的指标。
———有效教学的动力保证
教学效能感的概念在理论上来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的概念。
班杜拉认为,所谓自我效能,是指个人自己对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班杜拉同时指出,一个人可能相信某种行为会导致自己所期望的结果(结果预期),但是他不一定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这一行为(效能预期)。人的行为主要受人的效能预期的控制,个人对某种行为觉察到的效能感不仅影响着个体处理困难时所采用的行为方式,也影响着他的努力程度和情绪体验。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定。是教师的自我画像,是教师的自我评价能力的表现,它能极大地影响和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研究表明,教师教学效能感是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他们的教学效果存在密切的关系。如果教师对自己上的课都没有信心与兴趣,有什么理由让学生对该课程感兴趣呢
实验过程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些效能感高的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教好学生等方面表现得更为出色。她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注意对全班学生的指导,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指导学生时,这些教师往往表现得比较民主,能够鼓励学生自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失败时,这些效能感高的教师表现得很有耐心,他们会通过重复问题,给予提示等方法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他们来说,教学是一门行为艺术,每节课都是一次表演。因此,从教师教学的动力角度考虑,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解释教师动机的关键因素,它影响着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影响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发挥。
总之,优秀教师对教学质量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成功的教学是一个不断试验的过程,是终生的学习过程。怎样实现有效教学是当前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向我们教师提出了一系列要求,需要我们研究教育科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倾听学生的心声,提高教学效能感能力,不断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完善有效教学的心理能力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没有哪位教师不想成为有智慧的教师,但是,教师的智慧从哪里来列夫·托尔斯泰说:“书是智慧的钥匙。”教育智慧的生成,需要教师手捧书卷,沉浸其中。翻开《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时而激情澎湃,时而掩卷沉思,无不令人欣喜、感动。这是一本可以让教师汲取智慧的书,而教育的智慧就来自于
——
仁爱与赏识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纵观古今中外的教育名家,无一不是对教育事业热爱、执着,对学生关爱、负责。然而,要成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还必须具有仁爱之心。
教师桂贤娣被称为“小学里的大师”,从教多年,经常问自己3个问题:你爱你的学生吗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也就是说,身为教师,要爱学生,更要懂得如何去爱。经过长期的思考和实践,桂贤娣按照学生特征将其分为十大类,提出了极具特色的“因生给爱十法”——病残生爱在得体、体弱生爱在关心、过失生爱在信任、屡错生爱在严厉、向师生爱在珍惜、背师生爱在主动、个性生爱在尊重、普通生爱在赏识、后进生爱在鞭策。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一个有智慧的教师眼里,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只是还没有被发现。如果每位教师都善于用“放大镜”观察学生,哪怕十分微小的闪光点,也能让学生的潜能爆发。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赏识,赏识是人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赏识教育则是培养、引导学生走向理想之路的“金钥匙”。
坚持与改变
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到底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取决于个人的努力与坚持。
“成功无捷径!”是第56号教室的座右铭,也是雷夫的座右铭。在过去的20多年里,他每天都在一片漆黑中赶到教室,用大量的时间和学生相处,寒暑假也不例外……雷夫就这样沉浸在坚持中,并在坚持中收获幸福。
如果说雷夫所处的环境与我们不同,那么,在同一片天空下成长起来的教师的经历对我们更有借鉴意义。魏书生,为了实现教师梦,写了150多次申请书;薛瑞萍,在“经历了一大圈后,发现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还是学校的办公室”,于是重返教师岗位……
诚然,教师要获得职业幸福感,不仅要坚持梦想、坚守岗位,还要积极做出改变,像教师汤普逊一样。
许多年前,汤普逊对她五年级的学生撒了一个谎,说她平等地爱每一个孩子,但这是不可能的,例如泰迪——一个邋遢、上课不专心的男孩。一天,汤普逊翻看学生的学录表,意外发现泰迪之前的老师对他的评价。
一年级的老师:泰迪是个聪明的孩子,永远面带笑容。他很有礼貌,能让周围人都感觉快乐!
二年级的老师:泰迪很优秀,很受大家的欢迎。但是,他的母亲罹患绝症,他很担心,家里的生活一定不好过。
三年级的老师:母亲去世,泰迪一定很难过,他很努力地表现,父亲却依旧忽略他。若再没有改善,家庭生活将严重打击泰迪!
四年级的老师:泰迪开始退缩,对课业没有兴趣,也没有什么朋友,有时还在课上睡觉。
此时,汤普逊才了解了真实的泰迪。从此,她开始特别关注泰迪,这让泰迪的心慢慢活了过来。很多年后,在泰迪的婚礼上,汤普逊热泪满盈地告诉泰迪:“泰迪,是你让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改变。直到遇见你,我才知道该怎样教书!”
有人说,教师要做学生的贵人,但泰迪何尝不是汤普逊的贵人。
细节与反思
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的差别,并不神秘、复杂,通常体现在不易觉察的细节上。
同样是开学第一天,教师俞玉萍并不只是点名、打扫卫生、发新书,而是根据每位学生名字的内涵书写寄语,在学生心上种一粒爱的种子。这是俞玉萍开学第一天一个不起眼的举动。然而,这看似不起眼的举动背后,是她15年如一日的坚守。
书中还讲了一位可以在开学第一天就正确叫出每位学生名字的教师——阿莫纳什维利。他说:“如果我力图显示出自己对儿童真正的爱,就必须以最完美的形式去显示它。”而开学第一天就一个不落地叫出每位学生的名字,无疑是最有效的方式。记住学生名字看似是一件小事,但要知道,教师在开学第一天,不看花名册就能脱口叫出所有人的名字,对学生而言是何等的亲切和感动。
阅读、实践、反思、研究、写作,是教师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其中,“反思”作为连接“阅读、实践”与“研究、写作”的纽带,显得尤为重要。善于反思的教师,才是有智慧的教师,也只有善于反思的教师,才愿意将自己的教育智慧进行总结、梳理,与他人分享。
从农村民办教师成长为山东省特级教师的朱良才,是一位充满“野心”的教师,他想把自己的书放到别人的书架上,与大家分享。为此,除了参加函授学录、反思,时刻陪伴着他。就这样,他撰写的3本教育着作相继出版,摆上了别人的书架。
余映潮,这位从田垄走出来的名师,也是一位善于反思、总结的教师。他把自己处理教材的艺术和对课堂教学中“简与丰”的把握,归纳为6种方式,即一课多篇、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短文细教、浅文趣教和美文美教。与其说这是他的教学艺术,不如说这是他在无数次实践后,经过反思而提炼出来的教育智慧。
仁爱与赏识、坚持与改变、细节与反思,是《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为我们开启的智慧之门,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又仿若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我们,正身前行。
做一个智慧型教师
新时代教师标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