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风诊疗方案
中风(脑梗塞)急性期中医诊疗方案
(2011年)
一、概述:中风又名卒中,是指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导致痰浊瘀血内生,隐伏脑脉,气血不畅,加之情志或劳倦等诱因,使气滞或气结血凝,或阴血亏耗,血脉凝涩,痹阻脑脉,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脑部疾病。现代医学中的脑梗死可参照本篇诊治。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或伴神识昏蒙。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
:发病2周以内。
:发病2周至6个月。
:发病6个月以后。
(三)病类诊断
: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四)症候诊断
(1)痰蒙神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缓。
(2)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
或呕血。舌脉象: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3)元气败脱证: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脉象: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微欲绝。
(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三、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治疗重在祛邪,佐以扶正,以醒神开窍、化痰通腑、平肝熄风、化痰通络为主要治法。
(1)痰热内闭证
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方药:羚角钩藤汤合温胆汤加减。羚羊角粉冲、生地、钩藤后下、菊花、茯苓、白芍、赤芍、竹茹、川牛膝、川芎、丹皮、半夏、陈皮、栀子等。
(2)痰蒙神窍证
治法:温阳化痰,醒神开窍。
方药:涤痰汤加减。茯苓、石菖蒲、竹茹、胆南星、陈皮、半夏、牡丹皮、知母、代赭石、人参、
2011中风诊疗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