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年少不再、自由不再的伤感.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年少不再、自由不再的伤感
谷城三中胡文勇
我认为《荷塘月色》表达的是一种伤感,一种对成人不能再像年少时那样自由自在、热热闹闹而又无牵无挂、无名无利而生活的伤感。这种情怀我们每个人都有。大体上,未参加工作、成家、还由别人供养以前,一个人大都很自在。特别是十几岁以前,一群伙伴在一起,那种热闹,那种无所拘束,我们这些在名利场上身不由己的成人,哪一个不怀念,不感叹“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我不否认朱自清有很高的修养,但我想在工作、交往中,他也会有常人一样的情感,也有令他讨厌的、看不惯的人和事。正如他自己所说,有不愿说的话,不愿做的事。而身为一家之主,朱自清在生活上的艰难我不想再赘述。工作、交往、家庭中有多少烦心事,怎不让人怀念那种无忧无虑的日子?就是现在,生活富裕了,人们有了很多休闲、享受,然而,当人们走进高级宾馆,开着空调,放着音响,坐在餐桌上,山珍海味、农家小菜,伴以美酒香烟,还有星级服务,同桌的也都是自己的“熟人”“知己”,热热闹闹地吃饭,或欢声笑语地打牌的时候,我们很自在吗?快乐吗?这种自在与快乐和儿时的饥不择食、伙伴之间玩乐相比,怎样呢?一番享受过后,我们会不会感到空虚呢?即便一个人少年时受尽磨难,壮年时春风得意,他也会觉得最甜蜜的回忆还是年少的时光,而不是眼前正过着的得意生活,这恐怕是上帝赋予每个人的一个天生情结。而这种情结,在中年时期表现最明显,朱自清正是在这一个普遍性的时间写了这一篇普遍性的文章。
上面我是就普遍性而言的。就朱自清个人来讲,他不是一个交际场上的活跃分子。冯至在《朱自清先生》一文中说他很少说话,我相信这是真实的朱自清。而在朱自清笔下两个知己叶圣陶与互生(见朱自清的《哀互生》),也都是不多说话的人。“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用在朱先生身上是不会错的。陈孝全在《朱自清传》中写道:“朱自清是个注重感情的人。生活圈子比较狭小。……现在想到朱先生讲课,就看见他一手拿着讲稿,一手拿着块叠起的白手帕,一面讲,一面看讲稿,一面用手帕擦鼻子上的汗珠。他的神色总是不很镇定,面上总是泛着红。他讲的大多援引别人的意见,或是详细的叙述一个新作家的思想与风格。他极少说他自己的意见;偶尔说及也是嗫嗫嚅嚅的,显得要再三斟酌词句,唯恐说错了一个字,但说不上几句,他就好像觉得已经越出了范围,极不妥当,赶快打住。于是连连用他那叠起的手帕抹汗珠……朱自清也是当时知名的作家,但他在课堂上绝不讲自己的作品,同学们发现了这一点。有一天,他们提了出来,朱自清面红耳赤,非常慌张,半晌才镇静下来,不好意思地说:‘这恐怕很不重要,我们没有时间来讲,而且也很难讲。’”任何一部传记,都免不了有些想象及后人的附会,但里面也往往隐藏着一些历史真实,虽然有些并非作者本意。陈孝全在《朱自清传》里的这些描写虽然主要是为了表现朱自清的真诚与谦虚,但

年少不再、自由不再的伤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好文档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3-2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