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早期希腊哲学
一、米利都学派
二、赫拉克利特
三、毕达哥拉斯学派
四、爱利亚学派
五、原子论及其先驱(元素派)
一、米利都学派
(一)泰勒斯
鼎盛年为公元前 585/584 年,“哲学之父”。
由于年代久远,古人的生卒年月不详,故以“盛年”来估算他们的年龄。“盛年”大致在40岁,希腊人认为40岁是一个人出成就的极盛期。
泰勒斯的盛年被定为公元前585年,是因为据说他预测到了这一年的日食。
他指出一年有365天,确定冬至、夏至的日期。
1、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泰勒斯宣称“大地浮在水上”。他首次突破神话宇宙论,以哲学方式表述宇宙本原思想。
亚里士多德质疑;水依赖什么?
2、万物都充满着神灵。认为灵魂弥漫在整个宇宙中,例如磁石能使铁移动是因为磁石有灵魂,因而万物都充满了神。灵魂不是精神东西,而是水的湿气。
(二)阿那克西曼德(鼎盛年BC 570 年)
1、万物的本原是“无定”或阿派朗(apeiron);
世界的原初状态。
万物的生成是“无定”分化,万物的消亡则是万物归复于“无定”;
2、事物的生成必然伴随着另一些事物的消亡。
“一切存在着的东西都由此生成的也是它们灭亡后的归宿,这是命运注定的。根据时间的安排,它们要为各自对他物的损害而互相补偿,得到报应”。
(三)阿那克西美尼(鼎盛年BC 546/545年)
1、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
2、气有冷和热两种性质,以及与之对应的浓聚和稀疏两种运动,万物就是根据这两种运动由气转化而成;
“气”作为万物的本原时候,他不仅以气的凝聚与疏散说明宇宙万物的生成,从本原自身内部寻找运动变化的原因,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将泰勒斯的两个命题合而为一了:
“气”是维持生命存在的因素,而“灵魂”的原义就是气,气息或呼吸,这就使本原与灵魂统一起来了。
二、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 Heraclitus,鼎盛年公元前 504-501 年)出生于米利都以北的另一座商业城邦爱非斯的一个贵族之家。
据传他因为不满于社会现实而愤世嫉俗,放弃王位,隐居山林。他性格内向、语言晦涩、思想深邃,当时就有“晦涩哲学家”之称。
他的哲学观点要比米利都派更丰富,尤其是在关于运动和变化问题的认识上。
(一)火本原说
“这个万物自同的宇宙,既不是任何神,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团永恒的活生生的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分寸熄灭”。
1、从外在形态来看,火是万物的本原,万物是火转化而成。
2、从内在本性来看,万物与火一样,有着同样永恒不变的原则。
神从属于“永恒的活火”,世界是熊熊燃烧的活火;
神是矛盾统一体,是完满的“一”,蕴藏在活火之中。
“这个神是昼又是夜,是冬又是夏,是战又是和,是盈又是亏。他流转变化,同火一样,混合着香料时,就按照各自所发出的气味得到不同的名称”;
对神的真正信仰,在于真正地知道神,在于通过思想把握“逻各斯”;
(二)逻各斯学说
1、逻各斯的含义
“逻各斯”(logos)在古希腊语中本是一个源于动词lego(说)的普通名词,基本含义是言说、话语,据此而派生出道理、理由、理性、考虑、比例、规则等许多其他的含义。
中文中难以找到与之相应的概念,因而通常音译为“逻各斯”,有时亦以老子的“道”译之。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把逻各斯作为重要概念引入哲学,并赋予了它新的意义。
逻各斯是万物必须依据和遵守的尺度或比例、普遍原则或必然性,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规律”。
他指出,这个逻各斯不仅永恒存在着,而且“万物都根据这个逻各斯生成”,“逻各斯乃是共同的”。谁不认识并进而服从逻各斯,谁就无法获得智慧,把握真理,相反,“如果不听从我而听从这个逻各斯,就会一致说万物是一,就是智慧”。
西方哲学史第一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