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当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才的要求更加全面。但在当前的中学教育中,还存在一些老师注重讲述知识、轻视能力培养、将学生视为被动装载知识的仓库等教学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明显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实施素质教育、探所新的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活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素质和创造力,这样就要求教育模式改革要常态化。2001年,教育部发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从而明确将素质教育的内容、结构、课程体系的相关调整要求规范化了。不同地区的学校立刻纷纷响应,学习新的课程理念,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形成众多的好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喀左县第一高级中学的“345”教学模式即是众多教学模式中的一种。
(一)选题依据
2001 年,国家教育部下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将三维目标明确的提出,规定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是课堂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谈及合作和互助的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是为了保障教育成果的优化,打破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培养学生获得必要的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历史教学活动的传统内容集中体现在问、写、讲等要素中,学生在回答、看、听讲等要素中实现教学目标,客观上来说这种模式并不能够带来良好的教学成果,理论知识僵化的转移到学生思维中的效果并不能够满足实际客观教学目标,实际上学生的接受程度完全被忽视。这种教学模式的僵化抹杀了历史教学的乐趣,让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快乐,在各种理论教学中变得沉沦,没有了乐趣,失去了探究的欲望,不但束缚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而且使得有些“学困生”产生厌学情绪,自暴自弃,听到的更多是抱怨。
由此可以看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要贯彻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就应该进行新课程改革,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更是社会环境调整的需求。所以我所在的学校认为“345”教学模式值得实践,就是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彻底摆脱过去满堂灌式教学的弊端,这样学生才会从题海中走出来。“345”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经过不长时间的应用,效果显著,特别是辽宁省规范办学以来,学校的高考成绩逐渐上升,
尤其是整个文科成绩的平均综合水平相较于学校而言要高不少,同时也优化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本人作为这种模式的实践者,认为这种教学模式非常可行,值得推广。
喀左县第一高级中学是我县一所示范性高中,虽然是示范性高中,但由于地处辽西,物质条件有限,教育资源有限,基础教育相对于省内其他地区,也比较薄弱,学生都是来自县内,很多是留守儿童,学生的素质也参差不齐。自从国家提出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来,喀左一高中人一直在探索,学校领导带领老师去各地考察,学习个学校的优点并结合自己的实际,2011年秋季,我校在借鉴山东省潍坊市“345”课堂教学模式,和结合喀左教育的实际情况,推出了有喀左特点的“345”教学模式。实践“345”教学模式,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与能力。
围绕导学案开展额教学模式在课堂知识教学环节具备创新性,相较于传统课堂具备更多的获利。我在整个教学模式实践改革环节参与中看出其对学生理论成绩和综合教学质量都有着推动效果,但是其缺点也是存在的。
为了保障实践可行性,在高
历史教学模式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