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行业标准《盐肤木果》(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又称五倍子树、五倍柴等,属于漆树科(Anacardiaceae)盐肤木属(Rhus)的落灌木或乔木,全世界约有250种,我国有6种、3个变种,在境内分布广泛,主要用于生产中药原料五倍子,是我国的主要经济树种之一。2013年,卫生部批准盐肤木果油为新资源食品。,标志着盐肤木果油可以进行批量生产,计入食用油行列。
盐肤木主要在我中国辽宁、吉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安徽、浙江、福建等地有分布。吉林省分布稀少,仅分布于集安市和通化县的少数区域。在集安市分布于老岭山脉以南,鸭绿江北岸的区域。盐肤木是中国主要经济树种,可供制药和作工业染料的原料。其皮部、种子还可榨油。在园林绿化中,可作为观叶、观果的树种。花开于8-9月,蜜、粉都很丰富,是良好的蜜源植物。根、叶、花及果均可入药,有清热解毒、舒筋活络、散瘀止血、涩肠止泻之效。对盐肤木的利用早在《山海经》中就有记载,入药首见于《本草拾遗》,其植物周身均可入药,具有祛风化湿、消肿软坚、收敛解毒、生津润肺、降火化痰等功效。
以盐肤木果实为原料,经气爆、压榨、浸提、过滤等工艺而制成的黄色透明油状液体。其油酸含量>52%,可用于食品生产。与传统油料作物相比,盐肤木果实是小颗粒核果、坚硬,含油量较低(12%左右)不易提取。陈洪章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选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污染低压汽爆技术对盐肤木果实的预处理,提高了油脂提取收率,解决了盐肤木果实的加工难题;并系统研究了果油各项微生物学指标、盐肤木果油农残、重金属和盐肤木果油毒性实验,上述指标均符合食用油国家标准。
近年来我国食用植物油总供给量持续增长,单自给率严重不足。发展油料生产,提高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中大战略。开发生产新型油料作物,可增加国内植物油供应。此外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食用油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消费者对质量、营养、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营养性、保健性、功能性的特种营养植物油产品将呈现出巨大的市场空间。因此,新型植物油的加工生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结果表明,所采集的盐肤木果实中油脂、蛋白质和矿物元素含量十分丰富,尤其是油脂含量非常
可观。综上可知, 盐肤木果实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 具有很大的开发前景。
作为新资源食品,盐肤木果的开发和利用还不是很多,产品质量也层次不齐,并且目前我国尚未有盐肤木果的相关国家标准,因此不利于盐肤木果的生产、消费和市场管理。因此,制定盐肤木果的国家标准,对规范盐肤木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障盐肤木果油的品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保维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盐肤木果贸易等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当前粮食行业发展需要,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委托江南大学牵头修订粮油行业标准《盐肤木果》。在标准起草过程中,委托单位江南大学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广泛征求生产、销售、应用、科研和监督检验等方面专家的意见,加强标准的试验、验证工作,保证标准技术内容的科学性。
(二)起草过程
1、收集国内外标准及相关资料。查询和收集国际、国内外相关标准情况及资料。
2、征询修订的意见和建议。向全国从事盐肤木生产加工企业、行业协会、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征询本标准修订的意见
盐肤木果编制说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