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
的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与高血压的水平
密切相关。高血压病病因迄今未明,目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
传基础上由于后天因素的影响而患病。与发病有关的因素:
①遗传:高血压病患者中有家族史者占,双亲均
有高血压病的正常血压子女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浓
度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病家族史的子女。②年龄: 岁以后患
病率明显上升。女性绝经期后患病率升高。饮食:人群平
均血压水平与食盐摄入量有关,摄入量少于每日克平均血
压水平较低,而每日克者患病率增高。降低总脂肪摄
入,改变食物中脂肪酸结构比,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成分,减
少饱和脂肪酸比例,可使人群平均血压下降。④精神因素:注
意力高度集中、精神紧张而体力活动又较少的职业,或对视、
听觉形成慢性刺激的环境可能是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⑤其
他:吸烟、大量饮酒、肥胖者高血压病患病率高。
祖国医学认为高血压属“眩晕”范畴。本病的发生,属于
虚者居多,如阴虚则易肝风内动,血少则脑失所养,精亏则髓
海不足,均易致眩晕。病机为素体阳盛,肝阳上亢,或气郁化
火,肝阴暗耗,肝风内动;气血亏虚,脑失血养;肾精亏虚,髓海
不足,脑失所充;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均可引起眩
晕。各类眩晕可单独出现,亦可相互并存。如肝阳上亢兼肝
肾阴虚,血虚兼肝阳上亢,肝阳挟痰浊等证。临床上以虚证或
本虚标实证较为多见。
【中药康复
专方验方康复
降压清眩汤,竹茹克,茯苓克,龙胆草克,川芎
克,天麻克,黄芩克,黄连克,菖蒲克,龙骨克,牡
蛎克,栀子克,桑寄生克,夏枯草克。水煎服,每日
剂。
降压合剂,玄参克,钩藤克,夏枯草克,地龙
克,夜交藤克,炒枣仁克,加水毫升,煎至毫
升,每日剂,分次服,每周剂。
)降压方,生石决明克,罗布麻克,豨莶草克,
白芍克,益母草克,汉防己克,桑寄生克,丹参
克。水煎服,每日剂。
)钩藤克,加水毫升,煎煮分,分早晚次
服, 天为个疗程。
)黄芩克,切片加入酒精毫升,
浸天,过滤,残渣再加酒精过滤,制成黄芩酊,口服,每
次毫升,每日次。
中成药康复
牛黄降压丸,每次丸,每日次。适用于高血压
肝阳上亢者。
)压得平片,由田七花、钩藤、萝芙木总碱等制成,每次
片,每日次。
全天麻胶囊,每次粒,每日次,平肝熄风降压。
六味地黄丸,每次丸,每日次,滋阴补肾降压。
太极通天液,每次毫升,每日次,化痰平肝降压。
中药外治康复
外敷降压膏,白花蛇、蜈蚣、土鳖虫、地龙、蝉蜕、葛根、黄
连、甘遂、白芥子、细辛、玄胡、三七、麝香各适量。研面成粉
剂,外敷于心俞、肝俞、肾俞及关元穴。隔日次, 次为
个疗程。
【针灸康复】
体针
肝郁化火,以平肝降火,滋阴潜阳法。取足厥阴、足太
阳经穴。主穴:太冲、阳辅、风池、太溪。用泻法,留针分,
每日次。
痰湿中阻,以化痰祛湿,健脾和胃法。取足太阳、足厥
阴、足阳明经穴。主穴:风池、丰隆、足三里、太冲。平补平泻
法,留针分,每日次。
阴虚阳亢,以育阴补肾,滋阴潜阳法。取手厥阴,手足
太阴经穴。主穴:风池、曲池、内关、三阴交、太溪。用补法,留
针分,每日次。
耳针
取神门、肝、肾、内分泌穴,肝阳上亢再配降压沟,每次
穴,留针分,每日或隔日次, 次为个疗程。亦可用
埋针法或用王不留行子代替埋针,每日按压次。
梅花针
轻叩头部、脊柱两侧,隔日次,每次分, 次为个
疗程。
埋针
取曲池、风池、足三里、血压点及太冲等穴,每次取
个穴位,常规皮肤消毒后将消毒针埋于穴位上,用胶布固定。
日更换穴位次。
灸法
灸足三里、绝骨,每灸壮,灸至穴上能见到小泡为
度,灸毕覆以小胶布,促使发灸疮,待灸疮愈合后再灸。艾灸
涌泉、石门也有调节血压作用。
【按摩康复】
推头法是让病人坐位,术者左手按在病人前额部,用
右手拇指平推或侧推,先推督脉,从前发际推至后发际,然后
推头部两侧足少阳胆经,各从前发际推到后发际,并指推太阳
和风池,最后从印堂至太阳用拇指推头法。
推背法是继上体位,用拇指平推背部膀胱经线,由上
而下,先推左侧两条,后推右侧两条。
)揉腹法是让病人仰卧,先沿顺时针方向揉摩整个腹
部,用拿法、掐法或振法,施术于肩井、少海、内关、神门、合谷、
足三里、三阴交、委中、承山、复溜、行间等穴。
【食疗康复】
药茶
茶叶克,红糖克,高粱穗克,茜草克,水煎代
茶饮。
)菊花克,芹菜克,
《疑难杂症康复》中原农民教学丛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