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贫困问题
教学要点:
贫困的概念与类型
贫困线的测定方法
我国的贫困群体状况
贫困的一些理论解释
反贫困措施的理论
我国的反贫困实践
一、贫困的概念与状况
贫困的概念与类型
贫困的测定方法
世界贫困状况
农村贫困群体的状况
城镇贫困群体的生活zhuangk
(一)贫困的概念与类型
朗特里()(1901):如果一个家庭的总收入不足以维持家庭人口最基本的生存活动要求,那么,这个家庭就基本上陷入了贫困之中。
(Amartya Sen)(1980’s) :贫困是指对人类基本能力和权利的剥夺,而不仅仅是收入缺乏。
世界银行在《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对贫困下的定义:贫困是指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
世界银行《2000年世界发展报告》将贫困定义为:物质匮乏,低水平的教育和健康,还包括风险和面临风险时的脆弱性和无助性等。
,缺乏权力和发言权是定义贫困的核心因子。
所谓绝对贫困,也称生存贫困,是指缺乏维持生存所必需的最低生活标准的能力,这些维持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包括食品、住房和衣着消费等。
相对贫困则是指一个人或家庭的收入低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达一定程度时的生活状况。
2. 客观贫困与主观贫困
所谓的客观贫困,是指按照某种划分贫困的标准,某些人所处的贫困状态。
主观贫困是指某些人根据他们自己的主观判断,认定他们自己处于贫困状态。
第十一讲 贫困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