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优质宽皮柑桔生产技术 】是由【phljianjian】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优质宽皮柑桔生产技术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六讲 优质宽皮柑桔生产技术
一、椪柑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一)栽种密度准时期。树姿直立,实行方案密植可显著提高前期总产量。挖大穴,用2年生大苗定植,亩栽植150株,×3m。封行后,隔行间移或间伐,亩保留75株。每年秋季9月下至11月初和春季2月中至3月底均可定植。
(二)科学施肥。幼树结合春、夏、秋梢的抽生全年施促梢壮梢肥5-6次,-,氮、磷、::。
椪柑投产园一般年施肥4~5次:①春梢萌发前约半个月,即2月上中旬施肥以促春梢生长和提高花质。②花谢后第一次生理落果期,即4月下旬至5月初依树势和花果状况补肥以提高着果率。③在放秋梢前10~15天,即7月中下旬施重肥促梢壮果。④在9~10月追肥促进秋梢充实和果实膨大。⑤采果前后施肥以恢复树势和促进花芽分化。开花幼果期,养分生长旺盛的树应防止施肥量过多,树势较弱的树应防止养分不足加重其次次生理落果。此期一般以施用有机肥和复合化学肥为主,速效氮肥则依据花果数量和树势把握用量。柑桔稳果后,在果实膨大和秋梢生长期间则可加大速效肥用量。
结果树全年施肥3次,采果肥、萌芽促花肥、壮果促梢肥的施肥量分别占全年施肥量的40%、20%、40%。亩产2500-3000kg的桔园,年施尿素60-90kg,氮、磷、::,有机肥约占50%。
(三)土壤管理。挖大穴或壕沟定植,定植后2~3年内重点做好根际土壤改良熟化工作,随后就应进行全园扩穴改土以满足树体生长和结果的需要,封行前,在行间种植绿肥或生草掩盖,夏、秋干旱,适时灌水,树盘掩盖10-20cm厚的绿肥或杂草,保水防旱。。经长期耕作后,成 年柑桔园可再次轮换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更新根系。在深耕改土的基础上,每年进行一次表层土壤(约20厘米深)全园深翻工作。深翻时间在柑桔采后结合清园进行,此时切断部分根,有利花芽分化,但应在采后树势恢复后进行,以免加重冬季落叶。深翻时间也可在5~6月间进行,此时深翻切断表层根系,可抑制夏梢抽发,有利着果。但由于5~6月是 生理落果期,深翻切断表层根系,势必影响树体养分,易加重其次次生理落果,故一般以冬 季进行较为稳妥,夏季深翻则适用于养分生长旺盛的初结果树。山地柑桔园水土流失严峻,成年柑桔园适时培土是高产优质栽培土壤管理的有效措施
(四)树冠管理 幼树进行整形,对主枝、副主枝要做好拉枝工作,让树冠能形成上小下大成宝塔形的树冠。对结果树广泛应用抹芽控梢技术,促使夏秋梢抽生全都,一般初结果树一年留3次梢,一是春梢,二是稳果后6月底至7月初放夏梢,三是于8月中旬放秋梢。随着结果量增多,一年仅留两次梢,即春梢和秋梢;放秋梢时间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高海拔果园宜早施重施促梢肥,培育晚夏梢和早秋稍为次年结果母枝。
实行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相结合。冬季修剪在采果后至春梢萌发前进行,剪除枯枝、病虫枝等无用枝条,并依据大小年结果状况,对次年大年结果的树部格外围枝条进行短截回缩修剪,促发春梢养分枝,调整大小年结果。夏季修剪主要是调控夏秋梢生长,幼树通过夏秋梢扩大树冠,培育丰产树形,结果树则通过把握夏梢生长以促进着果,并培育秋梢结果母 枝,以获高产稳产。对于成年树树冠外围衰退枝条的更新修剪一般在6月份进行,以利抽发壮梢。对有壮梢抽发的衰退枝条,可回缩至抽梢位置;~,一般在7月中下旬每个剪口可抽出2~3条壮梢。
(五)调控果量和保花保果。盛果期单株结果量可多达800个以上,易导致果实偏小,第2次生理落果的,分期分批疏去病虫果、畸形果、密生果,每株留果300-400个,株产保持25-50kg。对少花树,花谢2/3用增效液BA+GA(喷布型,每10ml加水15kg)保果;对多花树,可用40ppm九二○在花谢2/3进行第一次保果,在5月中下旬即其次次生理落果前视座果状况进行其次次保果。这项技术是提高椪柑丰产的关键点。
(六)防治病虫。以红蜘蛛、锈壁虱、潜叶蛾及疮痂病为重点进行综合防治。冬季全面清园,并喷洒石硫合剂,削减越冬病虫源;3-10月,依据病虫发生状况,适时、科学使用农药防治,将病虫危害把握到最低限度。
二 特早熟温州蜜柑的栽培
特早熟温州蜜柑与一般温州蜜柑相比,具有以下特性:树势稍弱,枝叶短小,树冠明显矮化;花芽易形成,结果性能良好;果实着色早、减酸早、成熟早(比宫川、兴津早10-15天),为充分发挥特早熟品系早上市的特点,如何保持强旺树势、防止衰弱,如何调整开花结果量是栽培中的主要问题。
1、选择园地 以耕作层浅、排水良好、日照充分的山坡地栽植较合适。水田和过于薄的红壤土必需经改造方可栽种。
2、培育壮苗 培育壮苗是特早熟温州蜜柑投产后保持树势健壮、丰产稳产的关键。
3、合理密植 特早熟温州蜜柑树冠矮小,每亩栽植220株为宜。
4、培育大树冠 特早熟温州蜜柑树势易衰弱,建园时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块。栽前定植穴中施入腐熟猪牛栏肥或鸡粪等基肥,并与土拌匀。栽后一年生幼树在春、夏、秋梢抽发前要追施速效氮、磷肥,以氮肥为主,促使新梢抽生多而整齐。2年生幼树即可开花结果,但过早结果,会抑制树冠快速扩大。为培育大树冠必需在花蕾期摘去全部花蕾,且摘除花蕾宜早不宜迟。定植后第3年再让幼树挂果。进入盛果期后,坐果率高,宜多留梢,以梢压花,并重视疏花疏果,避开形成大小年。
5、科学施肥 幼树的施肥原则是施肥量要充分,做到基肥足,追肥少量多次、勤施薄施。春、夏、-%的尿素液,%的磷酸二氢钾或稀的鸡粪浸出液。与一般温州蜜柑相比,特早熟温州蜜柑成年结果树的年施肥量要削减50-70%。以秋肥(采果肥)为主,占全年施肥量的70%左右,-,,菜饼2-。并要在采果后(10月上旬)尽早施用,以利树势恢复,促进花芽和叶芽发育,有利于翌年春梢抽发多而健壮。其次是施少量以速效氮为主的春肥。一般不施壮果肥,尤其不能施迟效肥,以免使果实延迟着色,达不到“特早熟”的目的。
6、正确修剪,增加树势 通过把握开花量来保持树势,确保均衡结果。把握花量较为简便有效的方法是对小年结果树或较为衰弱的植株,于当年11-12月喷赤霉素GA350-100毫克/升2-3次,其作用是抑制花芽分化。疏花疏果也是保持树势、防止早衰的有效方法。新的疏果方法是让一部分枝条簇状结果,另一部分枝条上的果实全部疏除,使其轮番结果。接受与这一疏果方法原理相同的集中短缩更新修剪法,对于调整花量把握树势也很奏效,即在修剪时,选择树上的一部分侧枝,将其上年抽生的全部结果枝全部剪除,只让其抽生养分枝,并使这些养分枝健壮生长,成为次年优良的结果母枝。
特早熟温州蜜柑成年结果树的修剪量宜轻,方法以短截为主,在早春萌芽前对部分2年生枝和上一年的结果母枝适度短截,以促发春梢。在花量和果量多的年份应在坐果基本稳定后的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疏果,按叶果比35-40:1留果。疏果应越早越好,应首先疏去病虫果、畸形果和小果,再考虑树冠内膛和下部着色不良的果实。
7、适时采收 采收上市的适宜时期为:大浦,9月上旬至9月中、下旬;山川、市文,9月中下旬。采收不宜过迟,否则果实宜浮皮。
日南一号的栽培技术要点
1 选择良好的立地条件 宜选择年平均气温16℃、最低气温-5℃以上、年有效积温5000℃以上、昼夜温差大、海拔200m以下、日照充分、土层深厚和排水良好的山地缓坡东南面建园。不宜选择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简洁积水的凹地或者土层较薄、沙砾化严峻、肥力低下和光照缺乏的山坡处种植。
2 建园定植 日南一号特早熟温州密柑树势强,树冠较一般温州蜜柑略小,投产早,适宜方案密植,×,6~7年树冠形成之后间伐至3m×。选择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的壮苗。种植前挖80cm×80cm定植穴,每穴施腐熟的有机堆肥30~50kg作基肥,覆土后再行种植,一般在春季定植成活率较高。
高接换种时应选用粗大的1年生春梢作接穗。选用10~20年树龄的桔树进行高接,每株接20~30个芽。接受春季切接或腹接相结合的方法,夏秋季视成活状况再行补接。
3整形修剪 幼树以整形为主,宜接受长放拉枝等方法,以培育树形,扩大树冠。成年树,在春季应删除部分30cm以上直立的夏秋梢徒长枝,剪除交叉枝、病虫枝、枯死枝、下垂枝及过密枝,以进一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夏季对于可成为结果母枝的春秋梢,应留意摘心,强枝留13~15叶,弱枝留7~8叶。为了确保结果母枝的数量和质量,可对当年抽生徒长的春梢进行拉枝,促进花芽分化。长结果枝修剪以短截1/3为宜。
.4肥水管理 一年主要施3次肥。春肥,一般于2月下旬施用,施肥量约占全了肥量的30%~35%;壮果肥,宜在6月10日之前施用,施肥量约占全年施肥量的10%~15%,过迟会使成熟延迟,果皮变粗;采后肥,10月施用,约占全年施肥量的50%~60%,挖沟深施有机肥3t/667m2,~,(每667m2栽65株)。
另外,在枝梢生长期和幼果期进行4~5次根外追肥,%%尿素溶液或绿芬威800~1000倍液或其他叶面肥。
桔园宜接受生草栽培,适时割草,既可增加土壤肥力,也可削减水土流失。在夏季高温干旱期及9月份转色期如高温干燥,应适度灌水(相当于5~10mm降雨量为宜)。成熟期把握水分,是生产优质果的关键;若水分过多,着色延缓;若太干燥,减酸变慢。
5疏果 日南一号树势旺盛,除在花期遇到低温多雨天气造成生理落果较严峻外,通常结果量偏多。为了保证果实质量,宜在定果后进行疏果。结合修剪提前疏去一些细弱枝梢的花,在6月下旬基本定果时进行第一次疏果,接除迟开花结的果;7月中旬至8月上旬进行其次次疏果,~,摘除一些小果、朝天果,同时对5叶以上的有叶大果、病虫果和畸形果全部摘除,保持叶果比(25~30):1为宜。
6病虫害防治 日南一号病虫害与一般温州蜜柑一样,%~%等量式波尔多液喷布1~2次,防治疮痂病。若果实膨大期降雨量在150mm以上,喷布80%大生M-45600倍液3~4次,以防治黑点病,同时兼治锈螨。在8月底至9月上旬果实着色期,依据气温存土壤湿度喷布45%晶体石硫合剂150~300倍液2~3次,既防病虫害,又可提早果实着色。
第七讲 柑桔主要病虫害防治
柑桔病虫害较多,病害有柑桔黄龙病、裂皮病、溃疡病、炭疽病、疮痂病、脚腐病、黑斑病、蒂腐病、青绿霉病、树脂病、酸腐病、水肿病、黄斑病、煤烟病、苗疫病、干疤病、柑桔果实日灼病等。
虫害有:柑桔全爪螨、柑桔锈壁虱、柑桔木虱、褐圆蚧、糠片蚧、桔蚜、桔二叉蚜、柑桔潜叶蛾、柑桔卷蛾类、柑桔黑刺粉虱、柑桔凤蝶、柑桔小实蝇、柑桔台龟甲、柑桔根结线虫病、桔蝽、柑桔灰象虫、天牛等。
防治原则: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乐观开展病虫猜测预报工作,优先选用农业(园艺、耕作和物理机械)及生物防治等综合措施,将病虫害把握在最低水平,并达到无公害食品的要求。
柑桔黄龙病
柑桔黄龙病(Liberobacterasiaticum)是一种世界性的柑桔病害,对柑桔生产危害极大,感病的柑桔品种得病后可在3-5年内丢失结果力量,甚至枯死。
症状 得病的柑桔树初期的典型症状是在浓绿的树冠中消灭1-2条或多条的发黄枝梢,这种黄化的枝梢有两种症状类型:一种是整张叶片均匀黄化(左图为均匀黄化),另一种类型是叶片呈黄绿相间的斑驳状(右图为斑驳状)。这两种症状类型的共同特点是叶质硬化、无光泽,但在黄梢下部的老叶仍呈正常绿色。
病树开花早,花多,有的病枝仅开花不长新叶,花瓣较短小,肥厚,淡黄色,无光泽,小枝上的花朵往往多个聚集成团。这些花最终几乎全部脱落,仅有极少数能结些果。病果小,果皮光滑,畸形,无光泽,味酸,果皮着色时黄绿不均匀或在果蒂四周变橙红色(左图),而其余部份仍为青绿色的青果(greening)。
病原柑桔黄龙病病原为薄壁菌门韧皮部杆菌属,柑桔黄龙病病原细菌分为两个株系:在亚洲发生的黄龙病,其发病的最适温度为27-32℃,传播介体为亚洲木虱(Diaphorinacitri)(图5)其病原为柑桔黄龙病原亚洲株系(Liberobacterasiaticum);在非洲发生的黄龙病,其发病的最适温度为20-24℃,传播介体为非洲木虱(Trioza aryteae),其病原为柑橘黄龙病非洲株系(Liberobacterafricanum),病原可以通过嫁接及菟丝子(CuscutaCompestris)传播,但不能通过汁液和土壤传播,自然传播介体为柑桔木虱。
发病条件柑桔黄龙病发生严峻与否与下列条件有关:
1、苗木带病率及田间病株率是黄龙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一般苗木带病率在10%以上的新果园或田间病株率达20%以上的果园,如介体木虱发生数量大,则病害将严峻发生流行。
2、介体木虱的密度打算病害的集中速度。田间木虱的发生数量多,病害集中快;反之,则集中慢。
3、栽培管理是影响黄龙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科学的栽培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柑桔的抗病力而且通过控梢使柑桔木虱发生较少,病害发生也较少。
4、良好的生态条件有利于阻挡病害集中。如在日照短、湿度大的山谷;具有良好的防护林带或位于高海拔的果园,都不利于木虱的生长,繁殖和传播,病害发生较少,进展也很慢。
防治方法
1、实行检疫 禁止病区苗木及一切带病材料进入新区和无病区,新开拓的果园要种植无病苗。
2、建立无病苗圃,培育无病苗木要切实做到①对优良单株进行脱毒(茎尖嫁接脱毒或热力脱毒)并经鉴定证明不带菌;②在网室内建立种质圃;③在隔离地方或在网室内建立无病母本园;④在隔离地方或在网室内建立无病苗圃。
3、挖除病株 发觉病株或可疑病株,应马上挖除,用无病苗进行补植。
4、防治柑桔木虱 通过水肥管理控梢以削减木虱繁殖和传播。新梢期喷布1-2次杀虫剂。果园四周栽种防护林带,对木虱的迁飞也有阻碍作用。
5、加强管理 保持树势健壮,提高抗病力。
6、病区改造 对于一些黄龙病发生格外严峻,已失去经济价值的果园,应实行病区改造。把整个果园的柑桔树(包括未显症状的植株)全部挖除,喷杀带菌木虱,然后用无病柑桔苗重新种植,把病区改造为无病新区。
柑桔裂皮病(CitrusExocortisViroidCEV)
柑桔裂皮病(CitrusExocortisViroidCEV),在世界柑桔种植区分布很广,从60年月起此病在我国四川、浙江、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等地相继发生。在广西的柳州、钦州、桂林、南宁、玉林和梧州都有发生,在以枳、枳橙作砧木的甜橙树上发病严峻。
症状以枳或枳橙作砧木的甜橙,在定植后2-3年便开头发病,病树的砧木部格外皮呈纵向性爆裂,树皮翘起,后呈鳞片状剥落(右图为枳砧甜橙上的症状),植株表现矮化,新梢少而弱,叶片较正常的小,有的叶片叶脉及叶脉四周绿色,叶肉黄色,类似缺锌症状。病树开花较多,但落花、落果严峻。有的病树只表现裂皮而植株不显著矮化;更有相当部分病树体内带有裂皮类病毒,而外表不表现任何症状。
病原柑桔裂皮病病原是类病毒,称为柑桔裂皮病类病毒(CitrusExocortisViroidCEV)。它没有蛋白质衣壳,是游离的低分子核酸,有高度稳定性,能忍受110℃高温。
发病条件
柑桔裂皮病的远距离传播主要是通过苗木和接穗,在田间则主要通过受病原污染的工具(如剪过病枝的剪刀及嫁接刀)。菟丝子也能传病。但种子不能传病,也未发觉传播该病的媒介昆虫。
柑桔裂皮病在以枳、枳橙、黎檬等砧木上发病严峻,而用酸橙、红桔和酸桔等砧木则在受侵染后不表现症状,成为隐症寄主,隐症寄主可以用Etrog香橼和爪哇三七等指示植物进行鉴定(左图右为在Etrog香橼上的症状,左为健苗),也可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病原DNA分子探针进行诊断。
据广西、四川、湖南和浙江等省(区)用指示植物鉴定证明,我国现有的柑桔品种已有不少感染裂皮病,如伏令夏橙、脐橙、桂夏橙、新会橙、血橙及温州柑等,尤以甜橙类品种感病较为严峻,宽皮柑桔类品种较少。
防治方法(1)实行严格检疫此病在国内分布还不广,更应实行严格检疫,防止病苗及接穗传进无病柑桔区。
(2)培育无病苗木选取品质优良、无病的柑桔单株,通过指示植物等方法鉴定,用茎尖嫁接方法培育出不带裂皮类病毒的母株,再从无毒母株上采接穗,培育无病苗。
(3)严格工具消毒剪过病枝、接穗的刀、剪要进行消毒,将受污染的工具浸在10-20%%次氯酸钠溶液或2%福尔马林液片刻,可以防止此病的机械传播。
柑桔溃疡病(Xanthomonascitri)
柑桔溃疡病是柑桔重要病害之一,为国内外检疫对象。在我国柑桔产区都有发生,南方各省尤为严峻。溃疡病为害柑桔叶片、枝梢与果实,造成落叶、梢枯;果实带有病疤,重的会引致落果。
症状:受害的叶片,开头在叶背消灭黄色或黄绿色针头大小的油渍状斑点,扩大后形成近圆形,米黄色隆起的病斑。不久,病部表皮裂开,隆起更显著。表面粗糙木栓化,病部中心凹陷成火山口状开裂,四周有黄色或黄绿色晕环。病斑大小依品种而异,一般直径在3-5毫米(右上图)。枝梢和果实上的病斑与叶片上的相像,但病斑较大,木栓化比叶片上的病斑更为隆起,火山口状的裂开也更为显著。在果上,病健部分界处有褐色釉光边缘。严峻时引致枝梢枯死(左图为病枝)及早期落果(右下图为病果)。病菌的生长温度范围为5-35℃,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故此病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发生严峻。在田间以夏梢发病最重,秋梢次之,春梢最轻。
发病条件
气象因子 在适宜的温度下,雨量与病害的发生成正相关。高温多雨,尤其是台风雨有利于病菌的繁殖、传播和侵入,病害发生重。
2、栽培管理 不合理施肥或施氮肥过多,使柑桔抽梢次数多,老熟速度不全都,会加重病害的发生。为害柑桔叶片的害虫如潜叶蛾、凤蝶幼虫等发生数量多,造成大量伤口,利于病菌侵入,病害发生严峻。
3、品种感病性 甜橙类、柚类及柠檬最感病,柑类次之,桔类较抗病,金柑最抗病。这种差异与气孔的分布、密度及开放大小有亲密关系。
4、在寄主生育期 溃疡病菌一般只侵染肯定发育阶段的幼嫩组织,对刚抽出的嫩梢、刚谢花的幼果以及老熟的组织不侵染或很少侵染。
防治适期:新叶开放期(芽长2cm左右),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大风暴雨后
防治指标:发病较轻的可在见到初期病斑后马上防治;发病较重的果园,在各主要防治适期的均需喷药爱护。
防治方法
一、无病或新区的防治方法:
1、实行严格检疫禁止从病区输入苗木、接穗、种子、果实等。
2、建立无病苗圃、培育无病苗无病苗圃应建立在隔离区或在塑料大棚内育苗。砧木种子及接穗要进行消毒。砧木种子消毒:先把种子放在50-52℃热水中预热5分钟,后转入55-56℃恒温热水中浸50分钟,处理后用清水洗净,凉干后播种。接穗处理方法:用700单位/毫升链霉素加1%,用清水洗净,即可嫁接。
二、病区的防治方法应实行以清园为中心,结合适时喷药的综合措施。
1、清理果园冬春季结合修剪,剪除病枝、病叶并集中烧毁。感病严峻的成年树剪除夏、秋梢,只留春梢;幼树剪除夏梢,只留春、秋梢。做到先清园后放梢。
2、适时喷药喷药爱护新梢及幼果。新梢生长期喷药是在萌芽后15-20天,果实生长期喷药是在谢花后15天开头。有效药剂有:700单位/毫升链霉素+1%酒精或新植霉素、78%科博WP(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氯氧化铜胶悬剂5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代森铵水剂500-800倍液;另外留意:果实膨大期后(7月份至实行收前)尽量少用波尔多液等铜制剂,以免产生药斑,每年最多用1-2次。
3、加强栽培管理要通过合理水肥管理,把握夏梢生长,准时做好潜叶蛾等害虫的防治。
柑桔炭疽病
柑桔炭疽病[Colletotrichumgloeosprioides(Peng)Sacc.]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各柑桔产区均有发生。可引起叶枯、梢枯,果实腐烂及落果;带病果实在贮运期间常发生腐烂,所以又是一种重要的采后病害。
症状该病为害叶片有两种症状类型:(1)急性型(叶枯型)。症状常从叶尖开头,初为暗绿色,像被热水烫过的样子,病、健部交界处不明显,后变为淡黄或黄褐色,叶卷曲,脱落。从发病到叶片脱落只是3-5天。病枝梢上产生很多朱红色粘液并很快枯死。(2)慢性型(叶斑型)。症状多消灭在成熟叶片的叶尖或叶边缘处,病斑初为黄褐色后变灰白色,边缘褐色,圆形或近圆形,稍凹陷,病、健部分界明显,后期在病斑上消灭黑色小黑点。病梢症状有两种:一种是由梢顶渐渐向下枯死,初期病部褐色、枯死部分呈灰白色,病健部分界明显,上有很多小黑点。另一种是发生在枝梢中部,初为淡褐色,椭圆形,稍凹陷,当病斑环绕枝梢一周时,其上部枝梢很快干枯。果实受害多从果蒂开头或其他部位消灭褐色的病斑,边缘明显,呈黄至深褐色,稍凹陷,果皮革质,空气湿度大时,病斑渐渐扩大,终至全果腐烂(左图)。
发病条件1、气候因子该病菌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1-28℃,一般在高温多湿的条件下发生较多,故在夏、秋梢发病较多。
2、栽培管理该病与栽培管理关系甚为亲密。管理粗放或管理措施不合理,树势衰弱则发病较重。相反,管理合理,树势健壮,发病较轻。
3、品种感病性该病菌能为害多种芸香科植物,相对而言,甜橙、椪柑、柠檬、温州蜜柑、年桔等发病较重。
防治适期:新梢抽发期、花期、果实生长期、大风暴雨后和果实接近成熟期。
防治指标:枝梢、叶、花或果实发病率4一5%时则需喷药,假如是急性型,则见症状即喷药。
防治措施:防治柑桔炭疽病应以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病力为主,辅以冬季清园及喷药爱护等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增加树体抵制力。结合春季修剪,清除病枝、病果。
药剂防治在春、夏、秋梢的嫩梢期各喷一次药。爱护幼果要在落花后一个月内进行,每隔10天左右喷药一次,连续喷2-3次。
有效药剂有:40%灭病威悬浮剂5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代森铵水剂800-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
优质宽皮柑桔生产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