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着力写主人公的远望。一开始,他若有所思地站在水边,向对岸望去,看到他所爱慕的那个姑娘正向水边走来,心里很高兴;可不久,芦苇挡住了他的视线,看不到她了。他以为那姑娘正向上游走去,也就沿着河岸向上走;走了长长的一段艰难而又曲折的路,却依旧是什么也没有看见。他不灰心,又折回来去追寻好,最后终于看到她正站在河中的一个小洲上;这时他内心便充满了喜悦。
主要内容
第一节: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了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欢会艰难之情。
第二节: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把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第三节: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而不可会晤,深沉的相思之情。
结构内容
全诗共三节
诗以清秋为背景,抒发了诗人企慕和怅然若失的情感,揭示了人类永存的企慕情感。
“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伊人”之境让我们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若有若无、可望不可及的影子。
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与个体生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人类对完美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
描写艺术形象
一、蒹葭、霜露、秋水
二、伊人在水中央
三、上下求索的青年
——凄清的秋景(渲染气氛)
——可望不可即
——执著追求
特点
诗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
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
《蒹葭》内容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