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技术
“数字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40多年的发展,地震勘探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主要体现在:首先,地震勘探由解决单一的构造问题向解决岩性、地层和油气检测方向发展;其次,地震勘探由油气勘探向油气田开发、油藏工程方向发展,并卓有成效。以下从地震勘探技术方面进行阐述: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
1、背景:松辽盆地是一个大型陆相薄互层沉积盆地,它的特点1)中浅层地层平缓,构造辐度小;2)断层多且断距小;3) 油气储层为薄互层,单层砂岩厚度一般仅为几米,且横向分布比较零散。
因此用常规地震勘探技术很难对这类储层进行精确的描述,进而就不能满足精细油气勘探、开发的需要,必需进行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七五“期间深度反射层主频实现了3000m为40HZ、带宽为10~80HZ,能分辨15~20m的薄层、寻找10~15m的构造及查明落差10~20m断层的技术指标。为发现榆树林油田、汪家屯、羊草及宋站气田做出了重要贡献。
“八五”期间:在广泛推广和应用“七五”成果的基础上,
继续对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进行了研究,进一步发展了此项技术。但是,随着大庆油田勘探和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地震勘探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已有的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难以满足薄互层油层勘探和开发的需要。“九五”期间形成了一整套具有大庆特色的“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地震分辨率比翻了一番。几年来,此项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和完
善,并进行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获得了显著的地质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
2、关键技术:
(一)高分辨率地震勘探采集技术
高分辨率地震采集的难点:
1、表层速度横向变化快,井深选取及静校正难度大;2、地层对高频成分吸收衰减强; 3、环境及激发噪声干扰强烈; 4、高频成分信噪比低。
针对以上难点,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如下
表层结构分析及静校正量计算技术多道、小面元、高覆盖次数采集技术多种方法综合确定井深技术--- 震检联合组合压制噪音技术。
1、表层结构分析及静校正量计算技术
1)加大微测井观测密度方法
2)表层结构分析及静校正量计算软件--WISS
WISS软件:
可以较好地利用小折射和微测井资料
解决表层的结构及表层的物性等问题,还可以提供表层静校正量,为解决静校正问题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WISS软件的特点:
(1) 在利用小折射技术进行野外地表结构分析时采用了广义相遇法,提高了计算精度;
(2)“层位解释模块”使表层计算结果更精细,增强了软件适应复杂地表的能力;
(3) 模型数据计算的厚度精度达2%,速度精度达3%,适应地层相对倾角20度以下的表层计算。
2、多道、小面元、高覆盖次数采集技术
采用1200-1920道以上的千道接收,使方位角分布比较均匀,纵横向比较接近,单炮采集信息比较丰富。采用小面元、高覆盖次数可以提高勘探精度和记录的信噪比。
3、多种方法综合确定井深技术
(1)量化方法
(2)潜水面、虚反射界面、表层岩性及速度联合使用方法
(3)根据波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综合确定井深方法
4、震检联合组合压制噪声技术
地震勘探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