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书院的兴起与古代教育
古代教育
官学
私学
书院
第一节官学与私学
官学是古代统治阶级建立并控制的教育机构,一般中央、地方都有,形成了一个完备的官学教育系统。私学是民间或私人创办的学校。它们为历代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与积累起了重要的作用。
一、历代官学的演变
夏商时期“庠”、“序”、“校”。
西周国学、乡学。“学在官府”,“官师合一”。
汉代的国学(太学、鸿都门学、四姓小侯学)、郡国学。博士、博士弟子和太学生。
魏晋南北朝国子学。
隋代国子监。
唐代的“二馆”、“七学”即崇文馆、弘文馆和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广文馆、书学、律学、算学。
“身、言、书、判”,“关试”、“释褐试”。
宋代太学与“三舍法”。
《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出门莫愁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元、明、清时期的国子学。历事制度。
二、私学的产生与发展
春秋时期兴起。
两汉时兴盛起来。
“精舍”或“精庐”,马融、郑玄等
“书馆”或“学馆”。
教材有史游仿《凡将篇》体裁作的《急救篇》。南北朝时有《千字文》。
宋、元、明、清为发达的时期。
北宋胡瑗的苏湖教授法。
元代程端礼的《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教材北宋初年编有《百家姓》
南宋有《三字经》
加上前代的《千字文》、《千家诗》,即著名的“三、百、千、千”。
第二节宋代书院的兴起和发展
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种重要而又独特的教育机构。“书院”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如“丽正修书院”、“集贤殿书院”。在宋代正式成为一种高等教育机构,并达于兴盛。因此,宋代书院在中国书院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受到宋以后教育家、思想家的重视。
一、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
1,宋代官学的衰败
2,理学的发展
3,书院具有独特的私学价值
4,宋代印刷业的发展。
中华文明简史(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