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梳理.pdf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梳理 】是由【书犹药也】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梳理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梳理
——以20XX年高考为例
●广东/刘国伟
选择题具有客观性公正性等特点,是当前高考不可或缺的重要题型。在高
考历史中,选择题的分值比重占到全卷总分近半(如2010广东卷选择题占总分
48%)。从选择题在整个试卷中所占的比重来看,选择题解答的准确性,决定了
整份试卷的总成绩,选择题的位置一般处在试卷的前半部分,选择题解答是否
顺利且时间耗费多寡,直接影响了考生解答后续题目情绪与考试总体时间分
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选择题的成败直接关系历史考试的成败。
可见,提高选择题的解答技巧对提高整个试卷的考试成绩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高考历史来,选择题的解答技巧,讲除了平时多练以外,还必须分析、把
握其题型的特点,研究其内在规律,做到胸有成竹。
虽然选择题数量较多且考查非常灵活,但选择题有其特点和规律可循。下
面笔者结合20XX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对历史高考选择题的题型进行总结
归类,并对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行梳理,基本囊括了选择题的所有类
型,希望能对学生20XX年备考有益。

表述型选择题是选择题中容易设计且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题型,它要求考
生按照题中提供的选项选出应该肯定的一项。此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再认
识能力。按照题干的表述类型可分为三种。
(1)表现型关键词有“表现在”,“体现”;
(2)评价型关键词有“表明”、反映了;
(3)概念型关键词有“标志是”“内容是”“性(本)质是”“特点
有”。
解答此类题目可以采用比较法,即辨析比较选项的词语含义与句意,辨析
其与题意的合适程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010江苏15)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
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
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
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解析】:本题所给材料完整。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以后,英国就确立了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的权利中心在议会,议会至上,即议会权高于王权。
以上是本题目考查的基本史实。所以按照时间推断在1701年时英国已经是议会
制君主立宪制。通过比较四个选项,只有最后一个适合。
【答案】:D
:(2010全国16)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
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
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C.《双十协定的协定》
【解析】: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开始,故A错;
国名党撕毁协议,发动内战,故B错协定》上签
字,和谈破裂,故D错。而基本史实是《双十协定》的签订避免内战提前爆
发,映证答案。
【答案】:C
此类选择题题目所给的四个备选项一般会采用偷梁换柱或以偏概全,鱼目
混珠或以本代末因果倒置等方式呈现,只要仔细分辨不难作答。

因果型选择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中存在的因果关系的描
述和解释能力。因果型选择题常用标志性词语为“原因是”“目的是”“是为
了”“结果是”“影响是”“背景是”等,其考查原因时原因又分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主要原因、主客观原因等多种。大多是题干为果,选项为因,可以
是一因一果,也可以是多因一果,也可以是一因多果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种题型多变且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解答此类型题要把题干与题肢结
合起来分析,题干为果,题肢就因该为因,反之亦然。时间交久远的一般为
因,出现时间于今较近的一般为果。
:(2010天津4)“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
础”。这是因为




【解析】:17到18世纪自然科学飞速发展为思想领域发展提供了根据和方
法,理性学说为启蒙运动的理成论基础。理性学说是对中世纪以后文艺复兴所
宣传的人文主义的继承与发展。本题考查的是“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
蒙运动奠定了基础”这一论断的原因,所以,不难选出答案。
【答案】;A
:(2010北京17)“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
的团结一成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
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
《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解析】:本题材料主体叙述了一段史实,考查学生通过对材料信息解读推断
该史实可以发生的原因及背景。从“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一成个整体”“为着
争我们民族的生存”可以看出,全国性的联合,关乎民族生死存亡的活动只能
是抗日了。
【答案】:D
:(2010全国15)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
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
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
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梳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