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oc西部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摘要:文章利用柯布和道格拉斯的c-d生产函数模型,构造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非线性回归模型,并以人口规模、产出规模、产业结构、能源效率、科研投入等经济增长因素为解释变量,对西部地区1991-2009年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人口规模与产出规模对碳排放的正向影响程度逐渐减弱,科研投入对碳排放产生负相关效应,能源效率对碳排放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碳排放;经济发展;西部地区
一、引言
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一直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总体上看,目前国内外关于低碳经济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主要以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在发达国家,panayotou(2003)认为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长期呈倒“u”型关系,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导致公众的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并由此开始关注环保,最终使得污染物排放减缓。salvadorenrique(2008)采用lotka-volterramodel对能源消耗量、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数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验证了人口结构对碳排放的重要影响。mikelynch(2009)以169个国家的数据为样本,以碳排放量为因变量,将人口密度、各国对美国的出口量为自变量,fdi为控制变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显示,碳排量和出口的正相关性。
在我国,王中英等(2006年)发现,gdp增长和碳排量的增加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且以工业为主和以投资为主的方式是导致温室气体的首要原因。LoCAlHoST谭丹、黄贤金等(2008年)运用灰色关联度法测算了我国第二产业各行业单位gdp的碳排量与整个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发现碳排放和产业增长存在密切关联。林伯强,除此之外,能源强度和能耗结构都对温室气体排放有十分明显的影响。李国志、李宗植(2010年)基于动态面板模型定量分析得出结论,一是人口对碳排量的影响有双向性;二是gdp对碳排量有促进性;三是技术水平对碳排量有缓解性;四是报告期内的经济状况对未来三年的空气质量有“惯性”的影响。
综上,建立影响碳排放的指标体系与找到合适的研究方法,并得出适合西部经济发展的正确结论,将有利于西部地区顺利地发展低碳经济。
二、模型设定及变量描述
(一)模型设定
c-d模型最初是柯布和道格拉斯用来研究1899-1922年美国制造业的生产函数。基于该模型,本文对碳排放量大小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建模如下:
其中:cq表示西部各省总的碳排放量;peo表示人口规模;gdp表示产出水平;str表示产业结构;epr表示能源效率;rd代表技术水平。
将该非线性的模型,通过对数变换变成线性模型:
ln cqi=β+β1lnpeoi+β2lngdpi+β3lnstri+β4lnepri+β5lnrdi+μ
其中:β为常数项;βi是解释变量对cq的偏回归系数;μ为随机扰动项。
模型的基本假定:
h1:碳排放量与人口规模、产出水平、产业结构呈正相关,即β1>0、β2>0、β3>0;
h2:碳排放量与能源效率、技术水平呈负相关,即β4<0、β5<0。
(二)数据与选取
本文研究区域是我国西部的十一个省(市)(注:由于统计年鉴中西藏多年相关数据缺失,所以选取西部十一个省市),所有
西部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