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整”出方法,“合”出高效.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整”出方法,“合”出高效
【摘要】文学作品阅读是中考必考板块,深受师生重视。本文从复习现状出发,从整合题型、整合教材资源、整合复习法等方面去探究初三文学作品阅读整合复习法的效果。
【关键词】初三;文学作品阅读;整合;复习
文学作品阅读是中考师生不敢忽视的必考板块。但复习常陷误区:忽视知识的梳理与积累;抛开课本盲目拓展;题海战术以练代讲。复习过程中,重复做题――讲题――做题的过程,题目均出自课外,覆盖题型,笼罩考点,可谓不厌其烦,不厌其多。复习费时耗力,效果不明显。是复习原本就是“苦海无边”,还是我们走错了方向?这是笔者一直反思的问题。为此,笔者开展了初三文学作品阅读整合复习法探究,寻求回归文本,整合题型、整合复习的方法。
一、初三文学作品阅读复习现状
笔者对96名学生作学情调查:%同学认为文学作品类题型是整份语文试卷中最害怕的一个板块内容;%的同学认为文学作品复习效果不明显;%的同学认为课文学习对文学作品阅读解题作用不大。此数据反映出文学作品阅读复习的现状:①害怕文学作品类考题,认为文学作品复习效果不明显;②忽视教材的重要性;③没有统一的答题格式,容易失分;④教与考脱节,造成学生漠视教材的作用。笔者认为,忽视知识的梳理与积累,脱离文本,是教师和学生的集体迷路,是复习过程的舍本逐末。

二、初三文学作品阅读整合复习法
“整合”是把零散的东西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初三文学作品阅读整合复习法就是复习文学作品时,把零散在考题、教材中的知识点、解题技巧等衔接起来,从而提高中考得分率的复习方法。该复习法希望通过整合考试题型,找到学生已掌握或未掌握的题型和解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阅读解题时无效、低效甚至负效的原因,再整合教材资源,找到可用的例子,给予学生以正确的答题格式指导,提高学生得分率。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摸索出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整合方法:
(一)整合题型,明晰方向
首先,笔者深入研读了近五年的考试说明,研究过去五年文学作品中考题,对历年考点整合,得知文学作品主要考查整体感知内容情节、情感变化、品析语言,内容理解、写作技巧、阅读感悟等。近五年文学作品考查方向及考查次数如下:情节概括
2次,情感变化1次,内容理解3次,关键句的作用1次,标题的含义及作用3次,结尾的含义及作用2次,对比2次、伏笔1次、悬念1次,语言赏析3次。标题与结尾的作用以及语言赏析考查概率很高,几种写作手法轮流考。通过整合题型我们就可以明晰复习的方向。
(二)整合教材资源,得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技能。”可是很多师生在匆匆赶完课程就“辞退”课本,让试卷大举入课堂,师生一同跳进无边的题海。其实,中考试题中的每一种题型,都可以从教材中找到例题。

以人教版新课标七至九年级教材为例,课后“研讨与练习”有三个题目。第一大题都着眼于整体感知,或把握文意,概括要点,或梳理思路,提取信息。比如复述故事情节训练,全套教材就安排了12次之多;语言赏析题,全套教材安排多达36次。譬如中考题中的语言赏析题,我们就可以领用课后练习作为复习的例子,如人教版七上教材中第11课《春》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结合上下文,

“整”出方法,“合”出高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iros009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17-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