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真的平了吗
一个产品能?o我们的生活带来多少变化,是无法预料到的。比如汽车,你是否认为它仅仅具备方便出行的功用?其实,汽车的出现还使人们第一次远离家园,了解到同一个商品在不同地区的价格差异,最终打破原有的局部价格垄断,形成新的定价规则及市场新体系―很长时间以来,空间距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交通工具的更新不断克服着这一障碍,使人和信息自由流动。某种程度上,新技术和汽车承载着类似的功能:网络对世界的焊接力前所未有的强烈,人们相信,地理、经济乃至政治和文化上的沟壑可以逐渐被填平。
托马斯?弗里德曼的著作《世界是平的》将这种对技术和全球化的乐观态度推向了极致。商业民主化的论调因此流行开来。我们一度对此深信不疑,但就在今年春节后,编辑部里的一场讨论使我们重新思考这个问题。不少记者在自己家乡的shopping mall里看到了和一线城市迥然不同的品牌陈列,他们好奇,既然这已经是一个信息可随时传遍全球的时代,既然中国的电商发展已严重冲击实体门店,为什么身在不同城市的同龄年轻人的消费习惯还会千差万别?
本期封面故事中提到的蚌埠正是这样一个值得探讨和挖掘的商业样本。蚌埠距离上海491公里,高铁两个小时可达。这里的年轻人喜欢太平鸟、欧时力等本土品牌,上海年轻人青睐的ZARA、H&M、优衣库却鲜有人问津。在一些低线城市的商场,本土品牌的销售业绩超过了国际品牌。
在同一个信息语境之下,中行空间―何止是两个空间,中国市场的多元性和复杂程度超乎想象。早期开拓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习惯把庞大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直接转化为商业潜力,但在渠道下沉的过程中,不少公司发现自己在一线市场的经验并不适用于低线市场,这种雄心几乎成了一种陈词滥调。从商业生态,到消费者地域差异,相反,这种差异反而愈发强化。
前几期,我们的专栏作者徐涛写了一篇《信息民主化的幻像》,她说自己曾是个信息民主化的鼓吹者,但现在发现,即使在信息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还是会根据
世界真的平了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