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和政策的总体研究
中央提出促进中部崛起战略以来,社会有关方面对中部问题展开了广泛
的讨论和较为深入的研究,中部各省也积极响应,并结合各自特点研究提出
了各自的战略思路和政策举措。分析各种研究成果,一个比较共性的问题,
是对能否制定和出台切实符合中部实际并能取得显著效果的战略对策,存在
较大的认识分歧。这种认识上的分歧实际上源于对中部问题的实质及现阶段
促进中部崛起的任务缺乏清晰一致的认识。有鉴于此,我们首先着重探讨中
部问题的实质,然后,在分析中部崛起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提
出促进中部崛起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中部地区覆盖的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中部是在“七五”
计划时期确定的,覆盖吉林、黑龙江、山西、内蒙古、安徽、江西、河南、
湖北和湖南等九省区。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
提出来之后,内蒙古被视为可以享受西部政策的地区,吉林、黑龙江被振兴
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覆盖。这样,原来的中部地区中尚有山西、安
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等六省区没有被特殊的政策惠顾。这六个省区
被视为狭义的中部,是中央提出的“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所覆盖的地区,
也是本书所要研究的区域。
一、中部问题的实质和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着力点
促进中部崛起是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地
区协调发展的需要。
世纪年代以来,从协调地区发展的需要出发,中央相继提出了沿
海地区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和促进
中部崛起战略。促进中部崛起是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实现地区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地区差距
日益成为最引人关注的社会矛盾之一,抑制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是新世纪中
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改革开放之后,鉴于国内外环境发生
的变化和中同志“让一部分人、一部分
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和帮助落后的地区”思想的指导下,中国选择了非
均衡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其核心内容,概括地说,是通过给予沿海地区优
惠政策、允许和鼓励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方面进行大胆创新,促进沿海地区
率先发展。随着这一战略的实施,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
比重不断上升,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整体上不断下
降;另一方面,东部与东北、中部和西部人均水平的差距不断扩大。
见图和图
图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的变化趋势
图显示,作为一个整体,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
重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整个发展进程中不断下降。但是,分开来看,东北地区
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在整个进程中一直处于下降的状态之中,而中部和西
部地区的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在不同的时段却有着不同的趋势:在世
纪年代维持不变,甚至有所上升;进入年代之后,比重不断下降。至
世纪末,东北地区生产总值份额下降个百分点,中部下降个百
图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人均水平的比较
分点,西部下降个百分点。
图则显示,在改革开放初期,四大板块之间人均水平差异不甚
显著,东北地区的水平甚至高于东部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东部地区逐步
拉大了与其他三个地区在人均水平上的差距。至年,东部人均
扩大到东北的倍,中部的倍,西部的倍。
地区差距的扩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鉴于此,在世纪末,
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思想,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年,提出了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 年提出了促进中部崛起战略。
中央相继提出这三大战略,回应了社会关于地区差距扩大的关注,其主要目
的之一便是抑制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
)国际竞争的加剧,要求东部地区必须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也必然
要求产业在空间上进行重新布局。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迅速从一个贸易小国
成为一个贸易大国: 年,其进出口总额只有亿美元左右,占全球
贸易的比重不足年,其进出口总额超过亿美元,在世界上
排第三位。
①一个大局,就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开放,使之较快地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
局;另一个大局,就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就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沿
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东部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年,按货源地划分,东部外
贸出口占全国的以上。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东部的出口产品结构不
断升级,但是,到目前为止,东部地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品
的低价格上,而这种低价格,不是源于生产率的高水平,而是源于自然资源
和劳动力价格的低水平。面对发达国家逐步筑高的贸易
《中部崛起 战略与对策》经济科学文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