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读书笔记
莫言,中国当代的著名作家,他总是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2年其以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对于莫言,正面与负面的评价都有,而他的《红高粱》则是我最回味的一篇。
在当年,我通过互联网得知《红高粱》的发表,反响十分强烈,被读者推选为《人民文学》1986年“我最喜爱的作品”第一名。莫言的写作风格素以大胆见称,小说中总是充满进攻型的语言。下面我想谈谈这本书的内容与特色。
《红高粱》是站在民间立场上讲述的一个抗日故事。这部小说以虚拟家族回忆的形式把全部笔墨都用来描写由土司令余占鳌的民间武装,以及发生在高密东北乡这个乡野世界中的故事。莫言说“《红高粱》是我又爱又恨的产物,我对我的故乡一直持有这种矛盾的态度。我对故乡人的爱、对红高粱的爱转换成批判和赞美,我对故乡人的恨、对红高粱的恨转换成赞美的批判。批判的赞美和赞美的批判是我对人生对作品的态度。这种态度灌注到作品的字里行间中并成为作品的灵魂,所遇,这作品就会出现纷繁多彩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我们只有回到那个年代,才能体会到他的复杂心情。这部小说的情节是由两条故事线索交织而成的,主干部分写民间武装伏击日本汽车队的起因和过程,二是写余占鳌与戴凤莲在抗击日本侵略时期的爱情故事。前一条抗日故事的线索,写戴凤莲家的长工罗汉大爷被日本人残酷的剥皮致死,余占鳌愤而拉起土匪队伍在胶平公路边上伏击日本汽车队伍,发动了一场全部由土匪和村民参加的民间战争。整个战斗过程
体现了一种自然主义式的生成斗争。后一条则是戴凤莲的爱情故事线索,是在那个迷乱的年代对民间世界给与一种直接的观照与自由的表达。《红高粱》在现代历史战争题材的创作中开辟一个鲜活生动的民间世界,在这个意义上说,这部小说的用意并非是历史战争,而是作者对民
《红高粱》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