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则
1、了解并记忆古代文化常识。
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
学习目标:
3、掌握重要文言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4、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孔子(前551~前479),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按时
通“悦”,愉快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怨恨,恼恨
有道德修养的人
却,表转折
表顺接
指学到的知识
复习
从
固定句式: “不亦……乎?”
译作“不也是……吗?”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一起探讨问题),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1、学习之后为什么要复习?为什么会感到愉悦?
2、有朋自远方来,为什么乐?
3、为什么人不知,可是君子却不愠?
(君子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4、此则中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你有什么收获?
深入思考,共同探讨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之)为师矣。”
旧的(知识)
领悟
可以
凭借
(这一点)
做
语气词
了
表顺接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在温故时,孔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要求是什么?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迷惑而无所得
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表转折
孔子说:“死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孔子认为哪二种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什么?
?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教导,教诲
通“汝”,你
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
就是
这
代孔子的话
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代事物
?
这一则孔子又讲了一个什么学习态度?
为什么采用呼告、感叹的句式?
改进学习方法 孔子(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