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开心农场”探寻教育本真
如果把人经历的学校教育比作一条河流的话,小学是教育的上游。对于一条河流来说,上游不能受到污染,这是环保的要求。而对于教育来说,处于上游的小学,就不能让孩子变坏,这是教育的基本要求。把德育放在首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健康的心理,保持上游的“山清水秀”,这就是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
农场中乐学
正确的教育,是找出与众不同的生活之道,让孩子们从心的局限中解放,享受着爱,自由地生长。一个农业大县环境下的校本德育特色可以是什么?我们在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农场教育”之路。
我校是一所私立小学,学生有一千一百多人,以寄宿生为主。对于寄宿的孩子来说,学校既是学习乐园,更是生活家园。怎样做到“让校外的孩子向往,让就读的孩子快乐,让离开的孩子难忘”?针对学校空间狭小、学生课余生活枯燥等问题,“农场教育”的念头在我脑海中浮现了出来。于是,我们决定在校门前的废墟上“垦荒”,清理杂物、平地围栏、建水池、修道路,一块约五亩大小的农场基本完工,然后就是给各班划分土地,学生可以种植蔬菜、水果等作物。同学们给它取名为“开心农场”。
提起农场,我的脑海里闪过了“教育要革命”的口号:“学生要以学为主,兼学别样,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我有过“学农”的劳动体验,现在回想起来,有些酸苦,却不乏有趣。孩子们大多来自农村,却对农场如此陌生,这小小的“开心农场”居然在孩子们心中掀起如此波浪,是我始料未及的。
当初,我们决定开垦农场时,耳边也不乏反对的声音,说我们“不务正业”,我却坚持认为,农场对孩子成长的意义是深远的。当孩子亲手种下西红柿苗,观察着它的生长过程,浇水、施肥,满心欢喜地等待开花、结果,当他们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果实时,劳动的快乐会滋润孩子心田,“热爱劳动”就不再是纸上谈兵。
小农场,大教育。如今,班班有园圃,人人喜种植,“开心农场”成为我校教育理念华丽转身的载体与试验场。当然,目前农场的管理无法达到理想的状态,但至少可以给孩子们带来别样的快乐,这也是教育目的之所在。
教育是慢的艺术
春天到了,“开心农场”第四季又要播种了。各班同学早已在保安的帮助下将自己的“自留地”翻整好。农场是由学校保安兼职管理的,他们当过农民,加上农场离校门很近,也方便指导学生。
开学初,各班同学都陆续到农场播种,唯独不见三(1)班的动静。保安心里着急,担心错过了季节影响收成。于是便主动买来辣椒苗、玉米苗等,替同学们插种到土里。在保安的精心管理下,辣椒苗、玉米苗长势很好。但三(1)班的同学们还是没有兴趣,别人都在忙活着,他们却总是无精打采地应付,少有同学关心种苗的生长情况。
快放假了,农场里一片丰收的景象,辣椒树上吊起了长长的辣椒串,玉米秆也背上了长满“胡须”的玉米棒,大家兴高采烈地摘茄子、剪辣椒、掰玉米,却不见三(1)班同学的踪影。他们是在等待,等待保安帮他们去做。
按理说,保安的主动帮助应该受到表扬,我不但没有表扬,甚至还在会上批评过这种行为。因为,保安的乐于助人实际上却违背了学校开办农场的初衷。我们开办农场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果实,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在劳动中享受快乐,体验劳动的艰辛,每一天都能怀抱希望。学生没有劳动,就不会体验劳动的快乐与艰辛;没
到“开心农场”探寻教育本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