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土换填碎石首项工程施工方案
一、现场及准备情况报告
1、人员及现场的准备
有关特殊路基处理----清除软弱土、换填碎石+土工格栅首件工程试验路段的现场管理人员、路基工程师、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操作手等均已到位。在全面熟悉设计文件的基础上,进行了现场核对和施工调查。选择在地质、地形条件和断面型式均具有代表性且易于开展试验的K91+940-K92+030段作为特殊路基处理----清除软弱土、换填碎石+土工格栅工程的试验路段。
2、驻地建设、临时工程
,我部各路基施工工区的驻地建设已经完成,各种临时配套设施如:施工、生活用房、水管、电线等均已架设安装完毕,能够正常使用。
----清除软弱土、换填碎石+土工格栅工程试验路段的具体实施。路基二队的驻地设置在主线路基K92+400、路线左侧约200米处。距离试验路段较近,方便开展工作。
,宽度6米,并与地方县级路相连,确保施工机械、设备和材料的运输通畅。
、安全、敬告和警告标志。
3、试验段的施工机械设备和仪器
:推土机、挖掘机、自卸运输车、压路机、装载机、空压机、潜孔钻、风钻等成套的土、石方施工机械均已进场,机械运转正常,油料储备充足,可以正常工作。
(经纬仪、水准仪及其配套器件)、试验仪器等也已经进场。
二、首项工程的选择及施工目的
选择K91+940~K92+030段作为挖淤泥换填施工的首项工程。该段长度为90米,表层地质为软弱土,采用换填碎石+土工格栅的处治方式。换填碎石6261方,碎石土783方,土工格栅铺筑面积为10565m2,清除软弱层7044方。在大面积开展特殊路基处理----清除软弱土、换填碎石+土工格栅工程的施工之前,进行特殊路基处理工程的试验。其目的是通过试验路段来确定必要的有关参数,如清除软弱土的厚度、换填碎石的松铺厚度、压实遍数和方法、压实厚度与压路机吨位的对应关系等。通过首项工程施工,验证挖淤泥换填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的合理性,通过现场操作总结经验、优化施工方案、改进施工工艺,指导后续大批量施工。
处理方案图
三、人员、机械、材料的准备情况
1、参与施工的管理人员
技术负责人: 质检员:
试验工程师: 现场技术员:
现场负责人: 安全管理员:
2、到场的施工机械
1、神钢W330挖掘机1部;卡特W320挖掘机1部;
2、D85推土机1部;50装载机一部;
3、YZ21吨压路机1部;
4、自卸汽车4辆;
3、材料要求
(1)碎石土中碎石含量不得低于60%。
(2)碎石
碎石由岩石或砾石轧制而成,应洁净、干燥,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其颗粒形状应具有棱角,不得掺有软质石和其它杂质,粒径宜为20~50mm,含泥量不应大于10%。
(3)土工合成材料
土工合成材料的选用应符合《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 019-98)的规定。并应具有足够的抗拉强度,对土工织物,还应具有较高的刺破强度、顶破强度和握持强度等。土工合成材料的试验项目和方法应符合《公路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J/T 060—98)的标准。
四、放样、试验资料
相关的放样资料、试验检测报告见附表。
五、施工工艺
1、测量放样
按照设计图纸给定的桩号和宽度,用全站仪放出K91+940~K92+030路段的路线中桩,并通过标高测量放出路基用地边桩及水田、池塘的开挖边线用白灰撒出边界线。测量原地面标高,作为挖除深度的初始数据。报请监理工程师复测之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2、开挖截水沟、排水沟
(1)为有效防止坑槽在开挖之后、未填至原地面以上标高之前灌入雨水,不使开挖或尚未开挖的地基受到雨水的浸泡,可在需挖除湿陷性亚粘土地基的纵、横向边缘线之外,开挖临时截水沟和排水沟。
(2)截水沟和排水沟的断面为上宽80厘米、下宽60厘米、深60厘米,并与周围永久排水系统和沟渠相通,确保排水通畅。而且排走的水,不得流入农田、耕地;亦不得引起水沟淤积和路基冲刷。
(3)待挖除、换填工程完毕后对该截水沟和排水沟进行挖除和处理,保证路基范围内临时截水沟和排水沟所处位置的路基基底稳定。
3、清表、挖淤泥
(1)路基范围内杂草、树木等有害于路堤稳定的杂物及有机质全部清除。
(2)采用挖掘机进行开挖,开挖前先在四周开挖边界线位置处挖探坑,探明软弱土底部所在的位置标高。然后据此进行开挖深度的控制。
(3)在开挖坑槽的边缘处适当放坡,防止回填砂砾时边坡坍塌混入回填材料中。
(4)当开挖至基底以上约20厘米时,应改为人工或其它有效措施开挖至施工标高,以避免
软弱土换填碎石首项工程施工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