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红色家书朗诵稿子【13篇】.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红色家书朗诵稿子【13篇】 】是由【min】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红色家书朗诵稿子【13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红色家书朗诵稿子【13篇】
【--范文大全】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红色家书朗诵稿子的文章13篇,欢迎大家参考查阅!
第1篇:红色家书朗诵稿子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由于“左”倾路线的危害,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离开苏区,开始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福建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1934年7月,红七军团进入福建,在闽赣苏区休整补充后率先北上,进入闽浙苏区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团会合后,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皖南地区遭到敌军的疯狂围攻,最终失败,方志敏、刘畴西、等领导人壮烈牺牲。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主力八万多人开始了波澜壮阔的长征。三万多八闽儿女参加这个伟大的历史性壮举。在长达一年多的战略转移过程中,八闽儿女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胜利到达陕北的,已经不足三千。湘江之战,以闽籍指战员为主的红五军团第34师和红三军团第18团承担断后任务,血战十天,以全军覆没的代价掩护党中央和红军主力渡过湘江,7000多人几无所存。在祁连山脚,西路军血洒河西走廊,红五军团悲歌高台城下,数千名历经雪山草地考验的闽籍红军指战员马革裹尸。在遵义城下,在赤水河畔,在金沙江边,在大渡河头,在皑皑雪山,在茫茫草地,在六盘山,在直罗镇,到处都洒下了八闽儿女的鲜血。(这是先遣队在那样的历史大背景前提下而进行的)
一个远离喧嚣的偏僻的小山镇-----赤溪,距城关53公里,四面环山,峰峦叠起,每座山峰都在溪中长出,山清水秀,正因为这样的地理条件,尤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叶,我们的先辈们,没有你们这样的幸运,在头上压着三座沉重的大山剥夺了他们的幸福感,或者说是给生活带来了痛苦。他们为了解脱这些痛苦,就付出了血的代价,为了国家,他们抛投骨,洒热血。
今天你们生长在红旗下,特别在这改革开放的大环境里,你们就很难体味到那时的背景,残忍,是的,现在我就讲讲,我们赤溪镇的一些党史吧。
赤溪是一个小山镇,三十年我们这里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但是,便于革命志士开展活动的好环境,因此,我们全镇上下基本掀起参加革命风,据完全统计有108人参加革命,比霍童镇还多三个,真是一个奇迹啊。
由于这几天我都在忙于陈荣凯副省长要来我们镇里调研工作和《文革宁德知青篇》文稿一书的征稿活动,很多精力都被用在这方面,于是今天就简单地聊聊几点有关我们赤溪镇的党史吧。我们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七军)军团长寻淮洲,政治部主任刘英,政治委员乐少华,参谋长粟裕与闽东工农红军叶飞、叶秀藩、范式人等领导人,于1934年8月21日9点许,在阳谷村会师,先遣队首先传达了党中央重要指示对闽东党政军的建设提出宝贵意见,同时也促进了闽东革命形势发展。这个队伍有6000多人马,拥有大炮、枪支弹药、无线电等设备,当时住杂暴满了夏村、桃源、赤溪三个村庄,并给我们留下50多幅标语在古民居墙壁上(连兴座、巫济业厝),遗憾的是至今已只有三条依稀可见。第二天,凌晨,由我闽东游击队队员引路,从龙案岭出发,途径班竹、社洋,然后又直入福安磻溪、康厝,于下午两点左右攻下福安重镇穆阳镇,最后,当天我闽东游击队员原路返回。今天我们站在这块碑子面前,就足以让我们揭开当时闽东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序幕,开展重温阳谷北上抗日先遣队和闽东红军会师为主题的红色旅游,对宣传革命历史,发扬红军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结束四年游击战后,还根据当时先遣队传达精神要求,闽东特委动员1600多人参军,经过一周后且动员了4000多人,挑选了1500名。经过军事训练后,于1938年开往前线,这支队伍就是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叶飞任团长,阮英平任副团长。解放初期,这些队伍不是牺牲在抗日战线上,还是牺牲在抗美援朝战线上,最后回乡的也只有12个老红军,迄今已全部不在人世了。
第2篇:红色家书朗诵稿子
翻开《红色家书》,一篇篇细细读来,革命年代血与火、生与死交织的战斗场景弥漫心间,革命先辈为了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为了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哪怕付出生命,又有何惧、又有何惜?这一封封家书,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亲情与信仰、坦然与执着、寄托与决别,是何等的动人心魄、何等的震撼灵魂、何等的激昂人心。品读《红色家书》,无异于一次跨越时空、荡涤灵魂的红色精神洗礼,革命先辈们热血与激情、奉献与坚守、使命与担当的初心力量,时刻激励着我们要坚定信仰、永葆忠诚、为民奉献、担当实干,做顶天立地的共产党人。
不忘“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之心指出,在20世纪中国苦难而辉煌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一大批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优秀共产党人。“特殊材料”体现在特殊信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我们的信仰是铁一般的坚硬的”“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夏明翰刘伯坚等革命先辈在被捕后给亲人的家书中,以最直白的话语,述说着最坚定的信仰。黄竞西在给岳舅的遗信中写道:“我为党牺牲,有无上光荣,你们不要为我悲伤。”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正是有无数信仰坚定的共产党员前仆后继,我们党才能带领中华民族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守住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
不忘“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忠诚之心。吴宪猷在给弟弟的信中写道:“我们要牺牲自已的利益,为无产阶级利益而牺牲、而奋斗。我们时时要莫忘掉了为党服务,无条件的为党服务,接受党的指挥和命令。”毛主席的堂妹毛泽建烈士在遗书中写道:“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到那天,我们会在九泉下开欢庆会的。”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革命先辈们毫无畏惧、咬紧铁牙,绝不向敌人吐露党的半点秘密。李大钊、夏明翰、陈毅安……哪个不是笑对屠刀、慷慨赴义?他们用生命捍卫了对党的绝对忠诚指出:“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对党忠诚摆在首位,铭记于心、落实于行,始终做到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就当前来说,最根本的在于坚决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以实际行动践行心中信仰,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
不忘“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之心多次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共产党人永远不变的初心和使命。钟志申在给兄长的遗书中写道:“我牺牲生命,把一切贡献于革命,是为了寻找自由,为了全国人民求得解放。”陈觉就义前给妻子的遗书中写道:“谁无父母,谁无儿女,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王器民临刑前给妻子的遗书中写道:“为求主义实现而奋斗,为谋民众利益而牺牲,又有甚么紧要。”俞秀松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我要救中国最大多数的劳苦群众。做官?我永不曾有这个念头。”正是无数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我们将更加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出行、娱乐等方面的“烦心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答好群众出的每一份考卷,加快建设美丽幸福青山湖。
不忘“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担当之心。杜永瘦就义前给妻子的遗书中写道:“你的前途应当是干!你的责任应当是干!你的命运使得你不得不干!只有干才是你的出路——人类的出路。”王若飞在狱中给兄长的信中写道:“个人生命,早置度外。一息尚存,终将努力奋斗”。刘愿庵在就义前给妻子的遗书中写道:“无产阶级的意识是不能抹杀的,这是中国一线曙光,我们的牺牲总算不是枉然的,因此我心中仍然是很快乐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革命先辈们连死都不怕,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干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身为党员领导干部,我将更加强化“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拿出“舍我其谁、赤膊上阵”的闯劲、干劲、拼劲,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紧紧抓住强产业、兴城市、惠民生、促改革、扩开放、谋创新、重党建等各项任务,着力构建中心城区、高新园区、高铁新区“三区联动”发展新格局,为建设美丽幸福青山湖不懈奋斗。
红色的家书,是鲜血的颜色,书写的是初心、是使命、是奉献、是担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继承先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交上一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合格答卷。
第3篇:红色家书朗诵稿子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下面我为大家演讲的名字叫《鸡毛信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有一天,给八路军当交通员的爸爸,拿出一封信,要海娃马上给八路军送去。这封信上粘着三根鸡毛,海娃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最最紧急的信呀!
海娃揣好信,赶着羊下山了。还没走到山口,就远远地看见来了一队日本兵。”怎么办?信藏在哪儿呢?”他一眼看到了老绵羊的大尾巴,灵机一动,把信拴在羊尾巴下边,大尾巴一盖,什么也看不出来了。海娃刚站起来,鬼子就来到了身边。
“小孩,你的干什么的?实话说,不然杀了你!”
“我是放羊的嘛,呜呜呜,我是放羊的嘛。”海娃故意装作害怕的样子哭起来。

红色家书朗诵稿子【13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in
  • 文件大小56 KB
  • 时间2023-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