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歌舞楼外楼
楼外楼,位于杭州市西湖孤山路30号,它背靠孤山,面朝西湖。从断桥过去,有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从西泠桥过去,是俞楼、西泠印社。楼外楼莱馆始建年代有清道光、同治、光绪三说,一般认为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一说比较可靠。此楼主是一位清朝的落第文人,名叫洪瑞堂。他与妻子陶氏秀英自双亲亡故后由绍兴东湖迁至钱塘,定居在孤山脚下的西泠桥畔,以划船捕鱼谋生。因夫妻双双是从鱼米之乡的绍兴而来,在烹制鲜鱼活虾方面有一技之长。先是捕鱼虾选佳者烹制出售,后来想到西泠桥一带无饮食店,便在略有积蓄之后开了一片规模较小的菜馆,当初仅是一处平房,地处六一泉旁,位于俞楼与西泠印社之间。
菜馆的命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店主从南宋诗人林再《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中得到启发而取为“楼外楼”。另一种说法是因菜馆建在近代著名学者俞曲园先生俞楼前侧,洪瑞堂就到俞楼请先生命名,曲园先生说:”?N‘山外青山楼外楼’的名句,叫做‘楼外楼’吧!”楼外楼是杭州最具特色的著名菜馆之一,被原国内贸易部评定为“中华老字号”。
“以菜名楼,以文兴楼”的楼外楼,先后迎来了不计其数的历史名人,孙中山、鲁迅、郁达夫梅兰芳、徐志摩、竺可桢、马寅初、丰子恺、潘天寿、赵朴初等都曾光临过楼外楼。1937年,蒋经国夫妇从苏联归来,蒋介石夫妇在楼外楼为儿子洗尘,合家欢宴。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周恩来曾先后九次到楼外楼陪外宾和身边工作人员用餐,留下了许多佳话。1957年春,宴请印尼客人时,席间突然听见总理嘴里
“咔嚓”一声,众人大吃一惊,总理却说“没事,没事,一颗小沙子”。可检验的结果却是一块碎牙。负责接待的姜师傅刚好有一块镶牙缺崩,难道是自己的碎牙落到了菜肴里?姜师傅立即把情况向领导作了汇报。总理登机之后才听到秘书汇报此事,总理摸了一下自己的镶牙,却发现少了一小块。于是总理在飞机上立即叫秘书给杭州发了电报澄清情况,回北京又发了第二封。
楼外楼不仅文化氛围浓郁,而且高手云集,名厨迭出。菜肴不仅注重色、香、味、形、质,而且讲究品种多样,除西湖醋鱼。龙井虾仁、叫化童鸡、宋嫂鱼羹、东坡焖肉等传统名莱外,还有一大批风味特色菜。近几年,又烹制出200多种创新菜,如元鱼煨乳鸽、鲍鱼扣肥鸭等。在有关专家指导下,还开发出“乾隆宴”,使古代宴肴重现光彩。楼外楼的点心小吃也名闻遐迩,其中吴山酥油饼、虎跑素火腿、桂花糯米藕还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华名小吃”。
一般来说,在楼外楼用餐,最先端上来的总是“西湖醋鱼”。“西湖醋鱼”又叫“宋嫂鱼”。相传东京汴粱人宋嫂,南渡后随丈夫来到了杭州。丈夫死后,她带着未成年的小叔在西湖边捕鱼为生,勉强度日。有一次,小叔因在湖上受了风寒,病得很厉害。在宋嫂的精心呵护下,小叔渐渐康复了,但就是一点没有胃口,吃什么都不香,身体还是非常虚弱。宋嫂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天,她打来一网鱼,留下一条鲜活的草鱼养在水缸里,然后就像往常一
样把其余的鱼卖了。从集市回来后,宋嫂盘算着换一种做鱼的方法。她把鱼宰杀去鳃去鳞以后,从腹部沿贴着鱼骨,把鱼对劈开来,去骨后成为相连的两片,然后放在滚水里略煮,到了划水鳍竖起,眼珠突出,鱼肉断生,然后捞出装在盘中,再用煮鱼的原汤加糖、姜末、绍兴酒、酱油烧
西湖歌舞楼外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