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都市桃花源
2010上海世博会湖南馆的设计是设计领域内的一次全新挑战。世博会场馆的展示设计是世界公认的一个设计比拼,它代表着一个国家形象,也是对国家文化、人文观念、科学技术的综合展示。上海世博会湖南馆创意总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鲁晓波教授认为,设计世博会湖南馆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世博场馆内部通常被设置成日常生活中无法体验到的、琳琅满目的特色展示空间。参观者可将各国最富魅力的壮观景色尽收眼底,一览无余。同时,世博会不单单是技术和商品的展示,还有着异彩纷呈的音乐和舞蹈表演。早在2000年,鲁老师曾参观了德国汉诺威举办的世博会,并且获得了很深的感触。汉诺威世博会上曾经有一个叫做“一次对未来的考古旅行”的展览,让其印象深刻。从一般意义上和人们固有的概念中,考古是对于过去遗留下的物品探索研究,但那次的展览是对未来的一次考古每一个场景都被布置成考古遗址现场的模样,参观者通过层层发掘和探查,每次都能挖掘出一个关于“未来”的展示品。这种展览方式非常独特,给人以深刻印象和视觉冲击。
世界各国都在世博会的场馆和展示设计上暗自较量。虽然并不是每个国家都会投入与中国一样的资金、力量和时间在世博会上,比如美国认为,运用网络和虚拟空间就可以把世博展览举办得同样精彩。一些发达国家,将自己本国的文化,与对未来发展的一些战略、概念、理念融为一体,将他们所追求的价值观和理念很好地结合起来,以一种新颖的艺术形式,展示在世人面前。在鲁老师看来,中国的设计比起当今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欧美这样具有一定设计文化底蕴的国家,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我们需要利用2010上海世博会湖南馆设计的这一机会一次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机会,展示我们近年来的文化与理念,以及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在文化上的传承与应用。
“任务与挑战”是这次湖南馆设计思考的首要问题。当全球的焦点都注视在这里,各个国家如何演绎这一主题,各个省叉是如何展示自己的特点,是一个需要考虑和权衡的问题。场馆的设计,需要从人文、地理、科技的观念演绎:既要体现2010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叉要避免设计创意上与以往世博场馆雷同。场馆的创新设计需要获得世界足够的关注度,因为展览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人们的了解与关注。即使拥有丰富的资源与内容,但没有展示出一个国家或一个省市自身特点以获得足够的关注,也称不上是好的设计。因此,设计团队的目标是创造出有特色的、能够获得世界足够关注度的设计。从设计策略方面来看,场馆的设计需将展览转换成参观者自身的体验。这种体验和感动深化成一种感悟,即展览传递出的思想观念要触动参观者,使之产生共鸣,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使展览转化为人们的感官体验和心之感动,将感悟与共鸣升华为人们长久的记忆。最后,设计要在遵循世博会规定同时,最大限度宣传湖南,促进文化、经济建设。鲁晓波老师说,作为一名设计工作者,应该承担起宣传国家文化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任务。清华美院的一直有句老话
“我们必须面向国家的重大课题和项目”。
“桃花源里”设计的灵感来源
鲁晓波老师一直对“魔比思环(Mobius strip)”情有独钟。1858年,神奇的“魔比思环”被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奥古斯特?费迪南德?魔比斯发现。人们对它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它给人无穷的想象空间。“魔比思环”是一个拓扑数理的重大发现,用一张纸条,将其
设计都市桃花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