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T来了――BRT变奏曲
未来的交通一定是朝着大容量交通工具的方向发展。大容量交通工具可以更好地满足群众日益扩大的交通需求,并且占用的社会资源更少,更加符合公共利益。
继北京、昆明、重庆等地之后,国内好几个城市开通了BRT(快速公交系统)。市民在多了一项交通选择的同时,也在不断争论BRT的利与弊。
广州BRT,公交优先
广州BRT从宣布开始施工,批评和质疑就不断。BRT是否如同所介绍的那样神奇,是否是医治大城市交通痼疾的灵丹妙药,成为市民心中的悬念。而其中的批评、指责更关乎城市交通的抉择:是选择轻便灵巧的小汽车,还是大运量的交通工具?是让一部分人能更自由地畅行,还是坚持公交优先的原则,照顾更多群众的交通需求?这些选择无疑折射出政府对民生的考量。
记者在岗顶站看到,岗顶站的站台有将近150米长,LED站牌滚动显示下站车距离本站还有多远,当BRT公交车停靠到站,站台上的红外线感应门自动开启。中山大道原来的双向12车道的道路被BRT占据了6个车道,但BRT以外的车道未如此前担心的拥挤。大量交通协管员在BRT公交站台的入口处执勤,对BRT通道进行封路,禁止除公交车之外的其他社会车辆进入。
广州快速公交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的值勤人员王先生表示,交通秩序一直很好,并未出现混乱,以往拥堵的交通情况也得到好转。受访乘客们都对记者反映,乘坐BRT确实比原来的公交要快不少。由于开辟了专用道,公交车不用再和私家车争抢车道。乘客黄伟杰说,以往从上社站到岗顶站要20分钟,现在10分钟就可以到了。乘客欧阳燕燕也说,过去从体育中心到岗顶要大概15分钟,现在时间缩短到10分钟。
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是一种高效率、低能耗、低成本的公共交通方式,建设部2004年发布的《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快速公交系统。北京市建成3条快速公交线路后,极大方便了周边地区居民的出行,提高了出行效率。但国内城市BRT建设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广州市民提出,BRT导致一些公交线路裁并是否会造成乘客不便、BRT占车道是否会导致外部车道更加拥挤、私家车闯入BRT车道怎么办等。甚至有网友把BRT戏称为“不让通”。
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这些问题也确实存在。北京的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在运行中,由于没有条件建成全封闭的线路,因此车辆的运行经常受到干扰,一些社会车辆也存在进入专用道的现象。同时,还有低峰时段客流不能保证,占用道路资源等疑问。
一直关注广州BRT的广东省政协委员孟浩在体验完后说:“比想象中要好。”但他同时表示,春运10天以来,离开广州的已经有上百万人,交通压力比平时要少。BRT是否能有效缓解交通难题,还有待节后上下班高峰的检验。
尽管对广州单条BRT缓解交通拥堵并不乐观,但在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袁奇峰看来,BRT的总体方向是对的,要解决城市里的交通问题,一定要走公交优先的道路。
他介绍,公交优先的选择是西方国家从经历小汽车时代到后汽车时代总结出来的规律。1977年的《马丘比丘宪章》已经明确提出,通过小汽车改善城市交通的努力已宣告失败。一定要在城市中限制小汽车的使用,坚持公交优先的原则,实现城市交通道路分配的公平公正。
袁奇峰认为,政府必须决定,有限的交通空间资源,究竟优先分配给小汽车,还是分配给公交车。
徐建闽教授也
BRT来了――BRT变奏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