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一个让你事半功倍的思维工具
——思维结构化、大脑格式化——思维导图,一个让你事半功倍
的思维工具——
作者:李泽尧
思维导图是一个非常好用的思维模式和实用工具。现在谈谈我的个人体会供你参考:
大约是 1987 年,在我读研究生竞选研究生会主席的时候,我就用到了它:我的施政
纲领,比其他六位竞选者多出了一个关于未来要做事项的“思维导图”,主要包括了校内校
外、男生女生宿舍,分别要做事项、以及保证体系的一个树状结构图,我还叫了一位苏轼故
乡四川眉山的同学用他那优美的钢笔字抄写之后,作为附件放在施政纲领里面。当时并不知
道它就叫“思维导图”,但是效果却是不错的:前一届研究生会副主席欧阳同学告诉我,负
责研究生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给他讲“你这份施政纲领做得最好。”
其实道理很简单:我当时的感觉就是,如果没有一个树状结构——不能系统地呈现出
你要做的一系列事项,那就怎么看也都会是支离破碎的、就似乎是障眼法、一些口号,以及
一些口水话、小说式的啰嗦!
另外,树状结构也非常有效地用在了我的研究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数学力学等课程
的难点也许在于一些关键点的理解上,而专业课程的学习则更主要是条理性、逻辑性——我
相信,人文社会学科的学习最需要的应该也是条理性、逻辑性:一门课无非十来章,我的经
验是一般按照一个章做出一个思维导图,比较复杂的节也可以单独做一个思维导图,把听课
笔记、阅读书籍摘抄等等,都汇总到一个树状结构里面。考试就很轻松了:根本不需要死记
硬背,搞清楚脉络(思维导图)、搞清楚内在联系——在其整理的过程,就已经可以记住它
了!
有一位大学老师、副教授,根据丛书需要承诺别人写的一部书籍,预定全书 10 万字、
时间两个月,可是,时间过去了四个月,才只是写出了约四万字的原稿。简直感到“茫然无
期”、愧对邀请。当我告诉他:直接建立一个 Word 文件,打开“文档结构”功能,首先构
建你的整体章节结构,然后把之前写好的四万字原稿分别放到对应位置上去,再在整体结构
下,缺什么你就写什么。结果他发现:接下来的写作似乎是“势如破竹”“一发不可收”,很
快完成了写作任务。
这里面是怎么回事儿呢?问题出在:他前面的做法是,没有一个整体结构,每次单独、
埋头、看不到方向地去写作,会没有整体感、会很累,而且每一次启动(坐下来写作)似乎
都需要克服很大的心理障碍、需要下很大的决心;而,在有了 Word 文档的“文档结构”—
—也就是跟“思维导图”一样的整体结构之后去写作,每次写作可以一眼看到整体,写文章
的时候,就不会觉得支离破碎;而且更关键的是:在平时休息、或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书籍
的整体框架就在大脑里闪现、似乎就在眼前,大脑就在工作,而坐下来写作,则不过是大脑
的一种需要、一种“发泄”和“释放”,这才是创作的快乐!!
还有,思维导图对于在今天工商时代扮演着弄潮儿角色的老板和经理人们,也是非常
重要而基本的: 项目管理里面的工作分解结构 WBS,是关于项目目标、工作内容的一个树
状结构,本质上也是通过思维导图做出来的,管理者必须拥有它,才能统揽全局、掌控工作
的龙头。项目的范围管理、进度管理、资源管理、成本核算、等等,几乎所有其他管理事项,
都是从 WBS 为起点去展开
思维导图,一个让你事半功倍的思维工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