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婚恋观的局限性.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婚恋观的局限性
摘要:《聊斋志异》里的婚恋作品不仅表现出作者进步的婚恋观,也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作者一定的大男子主义,肯定一夫多妻制,子嗣至上的封建腐朽观念,还有一定的宿命论思想等婚恋观的局限性。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婚恋观;局限性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013-01

清代作家蒲松龄在其作品《聊斋志异》中表现了他独特的婚恋观。作品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作者婚恋观的进步性,比如尚才德、重真情的恋爱择偶标准,男女双方在婚恋中的地位渐趋平等,对人的本性的张扬等。但是作者作为一个古代文人,而且处在封建社会的思想模式下,我们不得不承认其婚恋观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一、爱情婚姻的道德规范及作者理想的婚恋模式
蒲松龄的婚恋观存在的落后观念之一就是女性在爱情婚姻中背负太多负荷,而男子在这其中承担的责任则相当简单,即在女方没有违背妇德的前提下,不可因私欲而抛弃她,并且要给她应得的名分。如在《罗刹海市》中龙女与马骥由于客观原因不能长相厮守,离别前龙女主动提出马骥可以纳妾,不过要把妻子的名分留给她。由此可见,男子纳妾或对女子情爱不专一不算负义。
《聊斋志异》中作者欣赏和追求的一夫多妻的婚恋模式,构成了对纯真爱情的亵渎与背叛。蒲松龄津津乐道于娥皇女瑛共侍一夫的风流韵事。范十一娘直截了当向三娘提出“计不如效英皇”;青梅不敢专宠,一定要和旧主阿喜同侍一夫;悍妇江城“改邪归正”之后做的第一件好事,竟是给丈夫纳妾而且保证不嫉妒;就连《连城》这么经典的爱情故事,作者最后也画蛇添足的设计出一个宾娘。蒲松龄笔下的中下层知识分子经历冒险或奇遇,十之八九获得一妻一妾外加功名利禄的大好结局。这显然违背基本的情节逻辑和人性本身。
在《聊斋志异》中作者心中的理想伴侣形象是贤妻顺妾。作品中典型的贤妻形象是林氏。林氏在战乱中被俘,为免受辱,抽刀自尽,落得残疾,自残疾后“自觉行秽,将为置媵”。在《林氏》篇末蒲松龄借“异史氏曰”吐露了其心声:“古有贤妻,如林氏者,可谓圣矣!”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在封建社会一夫多妻的制度中,有贤妻还要有顺妾。最典型的顺妾形象是《邵九娘》中的邵女。邵女对于金氏的刁难百般顺应,最后终于将金氏感化视其为姊妹。这类女性完全没有自我意识,一切以男性为中心,这实际上是男权意识的反映,是经过作者主观意志过滤按其人生理想进行个人加工,最终扭曲成‘蒲松龄式’女性形态的畸形女性形象。
二、“子嗣至上”:传宗接代思想严重
《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同时也反映出了在封建社会中的蒲松龄,亦未摆脱“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思想。真可谓“美貌诚可贵,情义价更高,若为子嗣故,两者皆可抛”。在《林氏》中,林氏是贤是圣,今日观之实在令人作呕。她使我们看到妇女作为传宗接代工具的悲哀。在婚恋问题上《聊斋志异》所反映的子嗣问题可以说凌架于一切之上,又操纵一切。几篇作品都是如此,《巩仙》的仙人为恋人提供幽会场所,是因
“君祧赖此一线”。侠女与顾生缱绻,为了“君贫,不能婚,为君延一线之续”。阿英与丈夫感情特别好,却因为不能育男女而分离。聂小倩是鬼,却用命中注定有“亢宗子三”,获得宁母的首肯。在《聊斋志异》中,子嗣是如来佛的手心,一切爱情的“孙悟空”均跳不出其五指山。
子嗣至上的思想也是蒲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婚恋观的局限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fjmvg964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7-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