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二篇 原始思维的飞跃.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二篇原始思维的飞跃
从生物进化到人类起源的全景图
现在我们已知道人是从猿演变来的,然而在猿之前生命与智能是如何起源,又是如何演化的呢?这个追根究底的问题就连“进化论之父”达尔文也没能完整地回答出来。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试图绘制出一张从生物进化到人类起源的完整图谱。直到进入21世纪,这个千古谜团才被我国生物学家揭开了。
1991年,古生物学家侯先光等人在澄江动物群中发现一些奇怪的化石,命名为“云南虫”。以后古生物学家又发现海口虫。云南虫、海口虫属脊索动物中的低等动物,即头索动物。这一研究成果将包括人类在内的脊索动物演化历史的起点从寒武纪中期往前推进了至少1500万年,。1999年,罗惠麟等古生物学家又发现无颌类鱼化石昆明鱼和海口鱼。科学家们确认,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脊椎动物,并由此推断,鱼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脊椎动物的远古始祖。然而从脊索动物到脊椎动物,从“虫”到“鱼”,仍缺少进化的中间环节。1997年5月,罗惠麟、陈良忠、胡世学等三位古生物学家在昆明海口地区的耳材村进行田野考察时,意外发现了两块脊索动物的化石标本。经过长达5年多的检测研究,他们终于在2002年年初宣布这两种定名为“海口华夏鱼”和“中新鱼”的小小化石,填补了从“虫”到“鱼”的两个中间缺环。这样,我国古生物学家描绘出如下的生物演进序列:
由头索动物到脊椎动物的演化模式:云南虫——海口虫——华夏鱼—
—中新鱼——昆明鱼——海口鱼
脊椎动物的演化模式:无颌鱼类(昆明鱼、海口鱼)——硬骨鱼类——两栖类——爬行类(一支演化成恐龙,一支演化成鸟类)——原始哺乳类(一支演化为象,一支演化成人类)
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也是神经细胞从无到有、大脑组织从低到高、智力功能从小到大的演进过程。
无脊椎动物(主要包括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五种形态)是动物进化的最低阶段和最低层次,但就是在这个生物系列中完成了神经细胞从无到有的演化过程。其中,最简单的原生动物通体只有一个细胞,它的惟一活动方式就是假足的收缩和伸出。原生动物还没有分化出神经细胞,但它有最原始的生物反应形式——感应性功能。腔肠动物开始发展为多细胞动物,并产生了感觉细胞、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分化和分工。扁形动物的神经细胞聚集成索并布满全身,开始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环节动物由于体节的分化,使神经索的集中也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演化出中枢神经系统。节肢动物已生成庞大的脑神经节,形成了以头部为主导的行为方式。
脊索动物介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它的最大进步就是背神经索在构造上实现了由“实”变“空”、由“索”变“管”的过渡,从而为神经系统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脊椎动物(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人类)把神经指挥中枢——脑组织的演进不 1
断推向新的高度。动物脑组织的进化有三个基本的趋向:一是皮质化
趋向,即从古皮质(鱼类)向旧皮质(鸟类)和新皮质(灵长类)的转化。二是增脑化趋向,即脑重与体重比明显扩展。从爬行类动物到哺乳类动物的脑重增加了3~4倍,从非灵长类动物到灵长类动物的脑重又增大了2倍。三是前脑化趋向,即由于动物的身体多是头部在前的,而前方的信息又是最先感知的,这就会使头部感觉器官特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在人类阶段,大脑神经组织已经分化出了膨大而复杂的前额叶中区皮质结构组织,这对高智能的形成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灵长类、哺乳动物、鸟类的脑重量跟身体重量的比较。远高于一般趋势的圆圈是现代人类。(取自萨根,1977)
从上图可知,人类的大脑不是地球上动物中最大的。如果我们比较动物的脑大小与身体大小的关系,则两者明显相关——较大的动物一般有较大的脑,但是它们并非更有智能。这是因为,较大的动物更多地需要它们的脑力来控制身体的基本功能,而用在思维分析上的则相应减少。但是,作为相对于身体而言有最大的脑的物种,人类的智能显得十分突出,远在动物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之上。原始人类智能的这种质的飞跃,显然用一般的自然进化规律难以解释。于是从本篇开始,我们将把研究的重点移向更高级的社会文化演进规律。
人科成员从信号语言与悟性思维起步
在生物演进与人类起源史的当代研究中,如果说生物进化全图的完成是第一个突破性成果的话,那么区分人兽的直立标准的确立及一系列人科化石的发现则是第二个突破性成果。古希腊有个有名的“柏拉图之鹅”的笑话。有一天,柏拉图在讲课中给“人”下了一个定义:人是无毛的、直立行走的动物。他的一个调皮的学生提了一只拔了毛的鹅来看老师,问他这是人吗
?几千年来“柏拉图之鹅”一直作为人们谈话的笑料,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它却正式被人类学家确定为区分人兽的标准。黑猩猩行为研究表明,制造工具

第二篇 原始思维的飞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4
  • 文件大小58 KB
  • 时间2017-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