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有线电视产业调查报告.doc农村有线电视产业调查报告
春节期间,笔者通过走访乡镇干部、乡镇广播从业人员和农村有线电视用户,对农村有线电视产业的现状有了较为直观的感受,总体看,农村有线电视事业发展速度缓慢,经营效果较差,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化生活需要还有较大差距。
一是有线电视通村入户率较低。目前,全县光纤架设里程为3237公里,杆路建设3022公里,通村3个,通村率94%;有线电视通社1227个,入户20604户,在线用户仅14390户,通社率、入户率、在线使用率分别为24%、10%、719%。绝对数量不及周边县市的五分之一。
二是发展极不平衡。一方面是发展规模不平衡。杨家、诸家等乡镇,用户数均在600户以上;天成、银汉等乡镇,却只有几十户。另一方面是技术力量不平衡。金溪等乡镇拥有技术人员4—名,而向东等乡镇无一名技术人员。
三是网络建设质量普遍较差。由于我县农村广播电视长期实行“县乡共管,以乡为主”的管理体制,作为业务主管部门的县广电局对全县农村广电事业的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政策实施困难,农村广电网络建设的经营方式五花八门,严重失调。不少乡镇在各自利益的驱动下,招引公司、厂家,购置器材、设备随意性很大,导致农村网络建成后,在很短的时间内系统设备就出现大量故障和损坏,难以正常运行,影响用户收视,网络发展出现萎缩。
四是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全县原有广电从业人员14人,2003年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撤销了乡镇广播电视站,与化站等部门合并设立了宣传化中心,裁减广电从业人员6人。留下的98人中,有初中及初中以下化程度的27人,真正懂技术、懂管理、懂经营的不足10人。
五是债务沉重,化解困难。全县因发展有线电视产业而产生的总债务达2000多万元,扣出城网负债,乡镇平均负债30余万元,其中,周口镇、相如办,负债均高达100余万元。
究其原因,我以为主要有四:
1、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一是部分乡镇领导思想认识不够。有的对加快广电事业发展不以为然,其注意力主要放在所谓的政绩工程上;有的认为发展广播电视是广电部门的事,于己无关,甚至干脆撒手不管;有的简单地把发展广电产业视为创收的一个渠道。二是广电从业人员缺乏危机意识。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海外媒体的直接进入和海外化产品的大量涌入,对广播电视行业构成了多渠道、多品种、多层次的渗透和冲击;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信息多元化的局面已形成,各媒体间的融合、渗透、竞争加剧,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地位面临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广播电视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广大广电工作者,尤其是乡镇从业人员对新形势普遍认识不足,固步自封,难以把事业做大做强。三是部分群众认识不到位。在市场经济还不健全的情况下,由于宣传不到位、不深入,部分群众对动员全社会力量办广播电视事业不理解,认为广播电视是一项纯公益性事业,应由政府负责。
2、管理体制上不尽合理。目前,我国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双重管理模式。即人、财、物等方面均以所在乡镇党委政府管理为主,业务上接受主管部门的指导。二是“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模式。即人、财、物以及广播电视业务等方面均以主管部门管理为主,乡镇予以配合。三是组建网络公司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即把行政管理与事业管理分开,实行“行政整合、市场运作”
农村有线电视产业调查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