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并济.doc刚柔并济
刚而不柔,脆也;柔而不刚,弱也;柔而刚,韧也。 人是有两面性,有刚强坚毅,也有温柔。刚如利剑,可以斩断一切的是非,是一种强者的姿态,但是易碎则是的致命缺陷,柔如流水,可以滴水穿石,以柔克刚,但是一味柔顺则丧失自我,是柔的致命缺陷。若二者融为一体,刚柔并济,则所向披靡。
正如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在诗中写道:“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老虎也会有细嗅蔷薇的时候,忙碌而远大的雄心也有温柔的时候,停下脚步,安静欣赏自然赐予它的美好,生活给予它的泰然。猛虎的魄力也可以和蔷薇的细腻和谐一体,再怎样的心坚如石或豪情满怀者,胸中依然有一份清淡灵动,一份安然静默蕴藏其中,依然会有柔弱而美丽花朵启颜开放,随清波婉转,赏风光霁月。人亦是也,应具有猛虎和蔷薇的两面体,若缺少了蔷薇不免莽拙而流于庸俗,缺少了猛虎不免怯弱而失气魄。
过于刚强,锋芒毕露 刚者,强也,硬而易碎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项羽 ,自刎于乌江之畔,放弃“江东 子弟多才俊”的卷土重来,这也不正是刚强易碎么? 假如当时项羽能忍一时之败,能伸能屈,那么就真的是“卷土重来 未可知”了,刘邦 也未必能舒舒服服地端坐在龙椅上了。
过于 柔,步步退让,一味求荣,也会落入倾覆结局,清政府一味卖辱求荣,签订不平等的丧权辱国条约,想换了只换取了短短暂的苟延残喘,最终也只能落得被列强瓜分的下场。便如后来,国民终于觉醒,团结起来奋起抵强外国列强,才有了我们今天独立自主的强大的祖国。
开天辟地,刚之力也;水滴石穿,柔之力也,刚柔相济,亦生存之道也。辟如雪松 ,向来都是刚柔的统一体。雪松有刚,因它可以耐住压力挺直身躯面对恶劣的环境不改本色;雪松亦有柔,因它在雪厚到一定程度可以让枝桠下弯使雪滑落保持自我。雪松的刚柔并济让它既保持了坚韧的品格,又在恶劣的环境中保全了自己。雪松的刚柔并济,使它战胜天灾,走向胜利。
自然世界是如此,便如为人更应如此,古今之贤人中,亦有许多刚柔并济的的明者。唐太宗李世民,若没有刚的品质,能够成为天下之主吗?显然不能。而且他亦有柔的品格。他可以礼贤下士,可以虚心听取魏征的纳谏。他的柔使他稳坐江山。再如蔺相如 ,面对秦王他刚直不屈,不卑不亢,终于保住和氏璧,也挽回祖国的颜面。同时他也是柔的,懂得适当地退让。面对廉颇的“恶言”,他只是适度地回避,他的柔终让赵国更加辉煌强盛。又如康熙既有执法严明的刚毅 ,也有爱民如子,为民着想的柔情;鲁迅既有对敌人“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刚正,也有对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温情 。
心坚如钢便不可摧,意志坚定,勇往无前;心柔软若水则亦然,以柔冶钢,不曾软弱。不要只坚持刚,亦不要只选择柔!学会刚柔并济,才能所向披靡。
不要只坚持刚,亦不要只选择柔!学会刚柔并济,这样,我们才能走向胜利!
过;人心之坚硬,可以是对底线的坚守,对正义的执念,是外力无法摧折的刚劲。是李白挥毫写下“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铁血燕然,落笔成篇;是李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铮铮誓言,回荡天际。那份骨子里的坚韧,早已使他们把刚毅不屈的追求奉为人生信条,时时恪守,刻刻遵循。
然而,坚硬
刚柔并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