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第55部分攀岩场所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6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第55部分攀岩场所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是由【gooddoubi】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第55部分攀岩场所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ICS
Y55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 XX/ XXXXX—XXXX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55部分 攀岩场所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gradeassessmentofworksafety—
Part55: Sport climbingplace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本稿完成日期:)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ﻩ1
3评定内容1
基础管理要求1
3。2场所环境ﻩ1
3。3生产设备设施2
3。4公用辅助用房及设备设施ﻩ5
用电6
3。6消防6
操作人员行为规范ﻩ6
4评定细则ﻩ6
附录A(规范性附录)安全生产等级一级否决条款8
附录B(规范性附录)基础管理要求指标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ﻩ9
附录C(规范性附录)场所环境要素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22
附录D(规范性附录)生产设备设施要素的安全生产评定细则ﻩ24
附录E(规范性附录)公用辅助用房及设备设施要素的安全生产评定细则ﻩ26
附录F(规范性附录)用电要素的安全生产评定细则ﻩ27
附录G(规范性附录)消防要素的安全生产评定细则32
附录H(规范性附录)操作人员行为规范要素的安全生产评定细则ﻩ39
前言
DB11/TXXX《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分为若干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安全生产通用要求;
——第3部分:加油站;
——第4部分:石油库;
--第5部分: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
--第6部分:食品制造企业;
-—第7部分:饮料制造企业;
——第8部分:纺织企业;
……
本部分为DB11/TXXX的第55部分。
本部分按照GB/—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北京市体育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国体科技开发服务中心、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北京市体育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55部分攀岩场所
范围
DB11/TXXXX的本部分规定了攀岩场所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的内容和细则.
本部分适用于攀岩场所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9079。1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第4部分:攀岩场所
GB/T :登山动力绳
DB11410 体育场所安全管理规范
DB11/T××××。1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
DB11/T××××。2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第2部分:安全生产通用要求
评定内容
基础管理要求
应符合DB11/TXXXX。2的规定。
其他
攀岩场所安全运营管理应符合GB19079。4和DB11 410的规定。
攀岩场所及从业人员应证照齐全,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生产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应悬挂在场所醒目处。
场所环境
人工建造攀岩场所应设置岩壁、岩墙、急救室、更衣室、公共卫生间及库房.
岩壁和岩墙应合理布局,相互间的比例适当,符合安全使用的规定。
岩墙应不高于5m,并有一定厚度的海绵垫作为保护.
岩壁应设有顶端保护点,并有海绵垫作为保护。
应配有氧气袋、救护床、急救药品和器材,救护器材应摆放于明显位置,方便取用。
更衣室地面应使用防滑、防渗水、易于清洗的材料建造.
更衣室通道宽敞,保持空气流通。
常年开放的室内攀岩场所宜设有空气调节和换气设备。
应在接待处或入口处等醒目位置公示“攀岩人员须知”。
应在醒目位置公示救护人员、攀岩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姓名、照片、职业资格证书编号等信息。
应在攀岩场所周边醒目位置悬应急救援操作规程和安全事故处理制度。
应建立路线难度警示标识。
应设置醒目的安全要求及警示标识。
攀岩区域照明应不小于100lx。
应有广播、通信设备。
宜在攀岩区域安装公共安全监控摄像系统。
攀岩场所及周边、更衣室、卫生间、过道等公共区域应保持干净整洁。
室内攀岩场所应有符合建筑规范和消防规范的人员出入口和疏散通道,疏散通道应有明显标志.
开放夜场应有应急照明灯.
生产设备设施
带保护点的人工岩壁的安全要求
独立保护点的布局和设置
如果有多个独立保护点,那么第一个保护点的高度应不大于3。1m。
设某保护点高度为h,与下一个保护点之间的最大距离为x(见图1),则x应按公式(1)确定:
(1)
且满足:
当h≦5m时,x应不大于1m;
当h≧5m时,x应不大于2m。
其中:
h表示保护点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从保护点垂直向下测量,单位为m。
或者对角度超过5°的斜面,最大距离x应始终为1m(见图3)。
保护点之间最大距离应从保护点最下面的内点开始测量。
如果安装了固定式快挂,最大距离测量的是两个快挂的下方受力末端之间的距离。固定式快挂只能通过工具从攀岩墙上拆卸下来(见图2)。
保护点的链接螺栓应确保安全,防止变得松动,如通过螺母紧固.
图1 保护点的布局
图2 固定式快挂的设计和布局
图3斜面上的保护点设计和布局
独立顶端保护点的设计
独立顶端保护点应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固定点与结构连接。,抗拉力应不小于其中每个固定点的受力。
规格
除独立顶端保护和集体顶端保护系统以外,其他所有的保护点和保护平台所在点的规格应符合图4的要求。不论是在集体顶端保护系统或是在独立顶端保护点中,用于套绳或穿绳的横杠或设备均应按照图5的要求磨圆.
单位:毫米(mm)
图4独立保护点的设计
单位:毫米(mm)
图5磨圆部分
自由空间
自由空间应能为攀登者安全着陆提供保障。
攀岩表面
,特别是可能与绳子发生摩擦的地方。
标记
所有人工岩壁应在醒目位置做如下标示:
制造商名称或商标;
进口商或供应商名称;
安装日期;
下一次全面检查日期等.
使用手册
全部标记信息;
人工岩壁保护点的位置及其类型;
人工岩壁可同时使用的保护线路最大数量;
特殊使用、维护和检查的要求.
公用辅助用房及设备设施
室内攀岩场所应有通风设施.
室内攀岩场所的疏散通道和出口应有标识并保持畅通.
用电
用电安全应符合DB11/T ,并由主管部门负责评定.
消防
消防安全应符合DB11/,并由主管部门负责评定。
操作人员行为规范
攀岩保护员行为规范
攀岩保护员应按一对一,对攀岩人员进行保护,严格执行轮岗制度,定时换岗和休息。
攀岩保护员应按规定做好保护工作日志。
每场营业前保护员应至少提前10分钟到岗,严格一人一岗。
攀岩保护员上岗应佩戴明显标识。
攀岩保护员上岗前不得饮酒、闲聊。
攀岩保护员上岗时应保持关注攀岩者动态,发现攀岩者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做好防护,并通知医务人员做好救生准备。
应礼貌劝阻攀岩者,佩戴安全带、头盔等保护装置攀岩.
有突发事件发生时,应立即向上级主管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第55部分攀岩场所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gooddoubi
  • 文件大小1.88 MB
  • 时间2023-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