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数字经济行业发展基本情况 】是由【mossentz】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数字经济行业发展基本情况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数字经济行业发展基本情况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
数据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乘数作用不断凸显,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生产要素。数据的爆发增长、海量集聚蕴藏了巨大的价值,为智能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协同推进技术、模式、业态和制度创新,切实用好数据要素,将为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通信新基建提质升级迎新机遇,有望打开市场新空间
(一)5G和千兆光网络服务能力提升,工业互联网应用不断拓展
政策驱动信息基建超前布局,数字经济需求刺激行业快发展。两会强调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数字经济不断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7%以上。二十大报告重点指明我
国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同时,《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持续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数字中国建设有望在2025年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宽带和移动网络。截至2022年底,5G新基站建设方面,我国已经建成了超过234万个5G基站,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0%以上,移动网络保持5G建设全球领先。固定网络逐步实现从百兆向千兆跃升,,光纤接入(FTTH/O)。其中具备千兆服务能力的10GPON端口数达1523万个,较上年末接近翻一番水平,全国110个城市达到千兆城市建设标准。固定宽带网络建设保持平稳向好发展。网络运力不断增强。
5G发展的良好势头有望延续,5G+新应用增强赋能工业制造业。网络基础能力供给持续增强发力,根据两会最新数据,我国2023年有望新建并开通5G基站60万个,5G基站总量将超过290万个。通信服务不断提质升级,逐步提升网络覆盖和服务能力,5G基站有望在城市面覆盖得更好,在工业园区覆盖的更深,并逐步向有条件、有需求的农村地区逐步推进。5G+行动规划持续推进,5G+工业互联网的赋能对制造业跨越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未来我国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建1万个
以上的5G工厂。推进5G规模化应用政策不断落地,通信5G+有望持续开拓新增长曲线。
前瞻布局6G技术标准研发工作,空天一体化通信持续推进。两会强调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在研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提前布局未来产业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实现引领发展的重要抓手。工信部支持产业界组建了IMT2030(6G)工作组,为产业界、研究机构、基础运营商等搭建产学研用平台,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
(二)光纤光缆有望进入需求高景气新周期
新基建建设促进光纤光缆行业快速发展,市场集中度较高。根据网络电信信息研究院数据,全球光纤光缆企业市场份额前十分别为康宁、古河电工、长飞光纤、中天科技、亨通光电等,其中5家为中国公司,整体CR10超过90%。从产业内部技术迭代周期看,光纤工艺不断成熟,有助于更低能耗并提高信息传输可靠性,满足超大体量数据传输需求,行业进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规模化商业阶段,集中度有望提升,未来行业有望持续受益于全球需求端的快速增长带来的新机遇。
光纤光缆进入新一轮高景气周期,国内外需求高涨带动行业量价齐升。光纤光缆行业技术自主性强,受供需关系影响较大。需求侧方
面,自2018-2020年4G建设基本完成,由于5G建设尚未大规模开启、前期扩产潮等因素影响,光纤光缆供需关系失衡,市场价格竞争激烈导致光缆价格接近腰斩。随着目前5G大规模建设、东数西算工程、千兆光网基建等政策不断发力,我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5958万公里,比上年末净增477万公里。流量需求增加促进光纤光缆产品量增,运营商采购规模有望持续增长,同时行业扩产进度微弱,整体来看行业生态趋于修复,供需关系逐步改善。
价格侧方面,运营商集采价格同比进一步提升,考虑散纤市场价格有所攀升,在龙头企业扩产计划不强的情况下,预计未来有望开启新一轮更长的高景气周期。从21年中国移动集采情况来看,龙头公司供应能力和质量优势带来的议价能力有所增强,价格战竞标模式逐步下降,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海外市场方面,全球数字化进程加速,对高速光网络的需求高涨有望助力行业高景气更上一层楼。各国不断强化通信网络基建投资,光纤光缆海外市场持续放量。据统计,海外市场FTTx渗透率不到50%,全球光纤通讯网络增长空间较大,预计到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达近10%,我国作为最大光纤生产国,有望受益全球需求增长。截至2022上半年,,%,长飞光纤、亨通光电等头部企业海外收入均有所突破,有望依靠技术积
累和成本优势,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总体来看,随着全球数字经济底座持续夯实,光纤光缆行业进入新一轮高景气周期,迎来新一轮成长机遇。
(三)全光底座技术再升级,算力网络不断夯实数字经济底座
光通信产业链产能持续推进,光模块市场前景较大。东数西算工程驱动光通信产业链的发展,有效改善时延问题,提高数据传输质量。光通信器件按照物理形态的不同,产业链可以分为光组件、光芯片、光器件(无源和有源)、光模块、光通信设备。而光模块作为光通信产业链的中游,在东数西算工程中承担信号转换任务,可实现光信号的产生、信号调制、探测、光路转换、光电转换等功能。光通信将赋能千行百业,市场前景较大。
我国光模块厂商市占率较高,高速率光模块出货量预计将逐步提升。根据Yole数据,我国光模块厂商全球市占率超过40%,其中上市公司中以中际旭创(电信为主)、光迅科技(数通为主)及新易盛(电信+数通市场)份额居前列;根据Lightcounting数据,预计2022年后,100G光模块虽然仍是需求的主流型号,但随着海外云厂商资本开支的不断提升,200G/400G/800G硅光模块预计将持续进行行业迭代,高速率光模块出货量或将大幅提升。
光芯片核心技术凸显,掌握核心技术企业优先受益。产业链利润率方面看,网络运维等价值量虽然较大,但整体利润率较低;行业主要利润集中于光芯片等科技含量较高的环节中。光电共封装CPO技术带来高算力场景下的低能耗、距离短、低成本等技术优势,有望新基建底座有望不断升级。目前主流的CPO技术方案一是基于VCSEL的多模方案,主要面向超算及AI集群的短距光互联;二是基于硅光集成的单模方案,主要面向大型数据中心内部光互联。传统基建为满足带宽密度高、低碳、容量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升级,带来光网络包括光模块、光纤光缆需求的进一步增长,从而打开ICT设备行业市场新空间,带来相关公司的业绩改善。
着力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体系
(一)增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强化落实网络安全技术措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的要求,确保重要系统和设施安全有序运行。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跨领域网络安全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健全完善网络安全应急事件预警通报机制,提升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威胁发现、应急指挥、协同处置和攻击溯源能力。提升网络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电信、金融、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等重要行业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
全防护能力,支持开展常态化安全风险评估,加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和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支持网络安全保护技术和产品研发应用,推广使用安全可靠的信息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强化针对新技术、新应用的安全研究管理,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加快发展网络安全产业体系,促进拟态防御、数据加密等网络安全技术应用。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和人才培养,支持发展社会化网络安全服务。
(二)提升数据安全保障水平
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研究完善行业数据安全管理政策。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研究推进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规范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共享、销毁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数据使用者落实数据安全保护责任。依法依规做好网络安全审查、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等,有效防范国家安全风险。健全完善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相关制度规范。推动提升重要设施设备的安全可靠水平,增强重点行业数据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强化个人信息保护,规范身份信息、隐私信息、生物特征信息的采集、传输和使用,加强对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安全监管能力。
(三)切实有效防范各类风险
强化数字经济安全风险综合研判,防范各类风险叠加可能引发的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社会稳定问题。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原创性、引领性创新领域,避免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盲目跟风炒作等,支持可持续发展的业态和模式创新。坚持金融活动全部纳入金融监管,加强动态监测,规范数字金融有序创新,严防衍生业务风险。推动关键产品多元化供给,着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引导企业在法律合规、数据管理、新技术应用等领域完善自律机制,防范数字技术应用风险。健全失业保险、社会救助制度,完善灵活就业的工伤保险制度。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制度和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探索建立新业态企业劳动保障信用评价、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等制度。着力推动数字经济普惠共享发展,健全完善针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等各类特殊群体的网络保护机制。
数据中心是数字新基建的基石
(一)数字中国促进IDC产业链新发展
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是数字中国背景下的重点。2021年7月,工信部发布《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新型数据中心聚焦高技术、高算力、高能效和高安全的特征。同时
行动计划也在布局、网络、算力、产业链、绿色低碳及安全等方面,对新型数据中心建设全面指引。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力要素,已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力和驱动力。
数据中心布局与数据处理能力持续优化。东数西算能直接带动数据中心的新一轮建设,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促进东西部算力高效互补和协同联动,改善地域性、上下游供需关系。作为数据信息交换、计算、储存的重要载体,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持续加大数据中心投入,截至2022年底,,。其中,%,,数据中心过度集中在东部的局面有所改善。基础电信企业加大自身算力建设力度,自用数据中心机架数比上年末净增16万个,对外提供的公共基础算力规模超18EFlops(E指千兆兆,Flops指每秒浮点运算次数),着力打造网络、连接、算力、数据、安全等一体化融合服务能力,为提供高质量新型数字化服务奠定基础。
(二)我国IDC市场处于高速发展期
我国数据中心机架规模持续稳步增长,大型以上数据中心规模增长迅速。近年来,我国数据中心机架规模稳步增长,,截止到2021年年底,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达到520
万架,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速超过30%。其中,大型以上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增长更为迅速,,机架规模420万架,占比达到80%。
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增长,中国数据中心市场增速较快。根据信通院最新数据,2021年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超过679亿美元,%。预计2022年市场收入将达到746亿美元,增速总体保持平稳。受新基建、数字化转型及数字中国远景目标等国家政策促进及企业降本增效需求的驱动,%,随着我国各地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我国数据中心市场收入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目前中国IDC市场规模增长速度较快,处于高速发展期。未来,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逐渐落地、互联网和云计算大客户需求的不断扩张及数据中心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数据中心行业将实现高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我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达到5952亿元,发展前景广阔。
交换机持续占据中国网络设备市场的主体份额。根据IDC数据统计,中国交换机、路由器及无线网络设备的市场规模分别为45、、,%、%、%,其中交换机市场规模较大。中国网络设备市场包括企业级市场和电信级市场,我国企业
数字经济行业发展基本情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