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具韵味的平塘风俗与人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前提示:
◆了解平塘地区猴鼓舞、牙舟陶、布依族“六月六”三个重要的文化遗产和风俗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认识猴鼓舞是如何体现出生者对死者的悼念和生者对来年生活的无限希冀;
◆认识到保护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通过政府政策、普及教育、表彰传承人等方式对猴鼓舞及类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水“六月六”■
平塘县塘边镇清水村过六月六①很隆重,称六月六为“补过端午节”。据说当地杨姓祖先杨昌豪,于明洪武某年端午节前夕奉命率师出征,官兵要求过了端午再出发。杨说:“军令如山,不能有违,有心过端午,六月也不迟。”后来队伍凯①[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659.
旋,已是六月初,杨下令六月六补过端午。此后清水一带过六月六便具有双重意义。这一天家家煮粽子,做好饭菜,除在家祭供祖先和养牛老
人外,还到放牛坡祭天地。年轻人则自己找地点对歌。
解放后节日活动已逐渐改变为以青年男女为主的对歌、找对象、观看电影等大规模的联谊活动,祭供仪式从简。每到农历六月六前两天,设摊卖饮食和放映电影的便先期到达。罗甸、惠水、长顺及广西天峨、南丹等邻县的一些男女青年也陆续到达。六月六这一天,乡政府附近村寨几乎家家满客,有的人家接待一二十人,接待多的达五六十人。从乡政府附近的三岔路口到播结寨约两公里的公路上及公路两旁的田埂边和山坡上,到处人声鼎沸,歌声此起彼伏,白天黑夜都十分热闹。
■古朴敦厚的牙舟陶■
牙舟陶瓷生产始于明代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当时,陶瓷生产分布于今牙舟乡高寨、小寨、新寨、冗平和抵楼(长寨)等处。高寨、小寨以生产日用坛子著名,有“高小两寨坛子”②的说法流传。以后,各处生产渐渐衰落,②[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417.
仅冗平日趋发展,延续至今。
牙舟陶主要分为餐具、用具和玩具三大类。餐具如各式壶、盘、杯、碗等;用具如各式坛、罐、烟斗等;玩具如狮、虎、牛、马等。各类陶器,由于造型古朴敦厚,工艺精湛,很具有观赏价值。
陶器以黄、白、绿、紫、棕、褐色为基调色,各色相互配合,形成多种光泽莹润的色调,在烧制中,形成各种和谐的裂纹,犹如蜡染、刺绣中的美丽图画,带有独特的民族和地方特色。陶器无毒,盛放食物不易变味,且经久耐用,物美价廉,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辛亥革命前,牙舟陶器已远销东南亚国家,民国期间牙舟搞陶业的农户最多时发展到100多家,陶窑48座。解放后,牙舟陶得到了新的发展,牙舟陶瓷厂与英、法、德、日、加、澳、美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联系交往。
1980年平塘县牙舟美术陶瓷厂开始筹建新厂,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企业管理不善,盲目扩大规模,技术跟不上,造价成本高,烧制不过关等等原因,最终导致牙舟陶瓷厂走向衰落之路,但民间私人作坊的生产从未停止。
别具韵味的平塘风俗与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