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是由【泰山小桥流水】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1/17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课题

课型讲读课文
讲课
2
课时
时间
,会写“络、锤、凿、焚”
4个生字。
教课
目标
教课
要点
教课
难点

,背诵古诗。默写《竹石》。
、借助说明认识诗歌粗心。
,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背诵古诗。默写《竹石》。
、借助说明认识诗歌粗心。
认识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理想,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17/17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17/17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教课
目标

,背诵《马诗》。
、借助说明认识诗歌粗心。
,认识托物言
志的表达方法。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17/17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教具
准备课件
教课方案设计企图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17/17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一、成语导入,激发兴趣。【出示课件2】
一()当先()到成功老()识途
千军万()万()奔跑快()加鞭
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日行千里是高效的象征,
导入
()负重不言是不骄不躁、吃苦耐劳的象征,平和、
分钟
易凑近是和蔼谦虚的象征,早在太古时代,马就
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人喜爱以“千里马”
喻良才。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绘马的诗,看

兴趣导入,增添讲堂吸引力。学生感想深受世人敬爱的马,在李贺的笔下又是如何呢?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课情境。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17/17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一看唐朝的李贺给予了马如何的形象。【出示课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17/17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件3-5】(板书:马诗)
二、初读诗文,初步感知。
【出示课件6】
自学要求,4分钟
给出自学要求,学
,注意节奏生学会运用说明学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8/17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不理解的词,与同桌谈论后还
不认识的,发问。
?你不

习古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为下文做好准备。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17/17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新课
教课
(
)分钟

理解什么,在这之中你最想知道什么,组织好语
言快速发问,其余同学认真听。
四、大体认识古诗。

一看诗题明对象,
二看作者知背景,
三看诗文解粗心,
四看资料悟诗情,
插图说明也要看,
频频朗读入诗境。
2.【出示课件7】简介作者,酝酿感情。
李贺(790~816),唐朝诗人。字长吉,福昌(今
河南宜阳)人。他是唐朝宗室郑王后代,但家族
已经衰败。他才干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17/17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急迫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由于他的父亲叫李
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
说他应避忌父亲的名讳不举进士,使得他终不得
登第。李贺一世怀才不遇,贫困落魄,27岁时在
愁闷悲苦中逝世。他生不逢时,又不肯媚俗取宠,
因此饱受世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
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增了一层艳丽神奇
的色彩,因此人们称他为“诗鬼”。
经过对李贺平生的阅读你有什么感觉?他像一匹如何的马?
。【出示课件8】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
时。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暴虐为时最久,为
祸最烈的地方。本诗正是当时所写。

学生初步认识古
诗以后,思虑写了哪些
光景,各有什么特点,
发挥自主学习的意识
去发掘诗歌中的意味。
加强学生的诗歌鉴赏
能力。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11/17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出示课件9-12】
大漠:广阔无边的大荒漠。
燕山: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这里借指
边塞。
钩: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
金络脑:用黄金装修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快走:快速地跑,畅快地跑。
清秋:金秋,天气凉快的秋季。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17/17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五、体察诗蕴,品悟诗情。
1、【出示课件13-14】自读第一句,思虑4分钟
1)写了什么光景?各有什么特点?充发散挥你的调换你的全部感觉,想想,这首诗中的光景构成了一幅如何的图画?(光景、色彩、环境、氛围等)
大漠、沙、燕山、月;一、二句显现出一片富于特点的战场风景。
2)这是一句什么描绘?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绘,描绘这幅凄凉肃杀战场风景,也代表有志之士报国的信心。
3)作者为何特地描绘“大漠”“燕山”这些地方?这对表现马有什么特其余意义呢?
“大漠”“燕山”等地方,平沙如雪的战场冷气凛冽,但它是英豪用武之地。也是战马奔驰之地。
赏析前两句的含义,师生共议“沙如雪”“月
似钩”的丰富意蕴,这是一番如何的情形?你的
眼前出现了如何的画面?指引学生睁开想象,肯
定学生富裕创意的个性化理解。(板书:环境沙
如雪月似钩)
诗意:广阔的荒漠在月的照耀下如铺上了一层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13/17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霜雪,燕山之上悬挂着一轮如银钩(兵器)的弯月。
5)师生共同在音乐中想象,感觉“大漠、燕山”空阔寥寂、冷清大气的场面。师相机点拨:这凄凉、冷清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样愤懑的心境。(板书:空阔冷峻)
2、自读第二句,思虑4分钟
比较“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和“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不一样?
联系李贺的平生,你感觉到李贺如何的心境?(板书:痛惜何)
1)“金络脑”是指什么?为何不是铁、木、竹呢?(“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名贵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
2)为何是“踏清秋”?不是“踏春风”?有什么情绪的差异呢?踏之中你能读出什么?用“踩”好不好?为何?(“踏清秋”声调铿锵,词语搭配奇特,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因此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行忽视的成功要素。)
3)你从“快走”读出了作者如何的心境?,“快走”二字,形象地示意出骏马轻盈强壮的风韵。
4)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是一匹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14/17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如何的马?(指引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形象地示意出骏马轻盈强壮的风韵。)表达了诗人如何的心情?(作者希望立功立业而又不被欣赏所发出的嘶鸣。)
诗意: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严的鞍具,在天高气爽的战场上驰骋,建树伟绩呢?
作者多么希望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弃文就武,驰骋疆场,立功立业,为国家的繁华兴隆、国泰
民安献上自己的一点力量。但是昏庸腐败的朝廷不认可他的才干,英豪无用武之地,他没法发挥自己的志向。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忧愁?——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忧愁?——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生气?——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板书:期望、感想、愤懑、矛盾借物喻
人)
六、题目是《马诗》,却不见一个马字,能否离题了?为何?
生:由于诗人是借马来抒发自己的壮志情怀及怀才不遇的痛惜。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15/17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出示课件15】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想象情境,
意会作者想要实现理想的急迫心情。
环境沙如雪月似钩——空阔冷峻
板书
马诗
{
}
借物喻人
内容
痛惜
何——期望、感想、愤懑、矛盾
讲堂作业新设计
阅读下边一首诗,达成第1~2题。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说明】①〔钩〕古代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②〔何当金络脑〕意谓期望把良马看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由哪些事物情形可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哪两句表达更加明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
、燕山、钩、马等情形可看。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表达更加明显。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16/17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17/17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教课
目标
教具
准备

1、有感请地朗诵、背诵《石灰吟》《竹石》。
2、借助说明自主认识诗歌粗心,意会诗人在古诗中表达的理想。
3、分析三首古诗表达方法的共同点,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
法。
课件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18/17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教课方案设计企图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出示课件16】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李贺的《马诗》,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17/17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分


今日我们连续学习《古诗三首》中的《石灰吟》和《竹石》这两首古诗。(板书:石灰吟竹石)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17/17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二、初步感知,理解诗意。
(1)作者简介【出示课件17】
依据上节课教授的
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
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人。明读诗方法,初步感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17/17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新课
教课
(
分钟

朝名臣。
郑板桥(1693-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
)
柔,号理庵,又号板桥,郑板桥一世只画兰、竹、石,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朝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2)初步感知粗心:以自学、报告为主
①《石灰吟》【出示课件18】

知,理解诗意,自
主学习,贯穿交融。
加强诗歌鉴赏能力。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17/17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石灰吟:歌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逐句理解: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燃烧若等闲。”:“千锤万凿:指用铁锤击,用钢钎凿。千、万:虚词,形容好多。
若等闲:忧如很平时。
(诗意: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对待烈火燃烧、磨炼看作很平时的事。)
“南征北战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南征北战”指石灰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
浑不怕:一点也不怕。浑:全,全然。清白:
指崇高的节操。
(诗意:即使南征北战也绝不害怕,宁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人间。)
整体认识:用自己的话,谈谈这首诗的意思。②《竹石》【出示课件19】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作者是有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出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逐句理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比喻

从不一样的诗歌意愿分析不一样的精神质量,从而引出“托物言志”。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23/17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相同。
破岩:破碎的岩石。
这句诗的意思是:紧紧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碎的山岩之中。(意会竹子坚毅不拔的性格)
“精益求精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寒风。”
磨:伤害。
“坚劲”:坚定强烈。(重申jing四声读音)
任:任凭。尔:你。
这句诗的意思是:遇到无数劫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秀;不论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寒风,都不可以把它吹倒,不让它服气。
整体理解: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诗歌的意思。三、感悟诗歌,意会感情。①初步感知诗歌感情:
这两首诗,分别描绘的是石灰与竹子,说一说,石灰与竹子给你分别留下如何的印象?(板书:石灰竹子)
石灰:开采石灰时特别艰辛,烧制石灰时面对严重的考验。
朗诵,读出石灰的面对各样考验泰然自
若。
竹子:长在巅峰岩石中的竹子。它高大挺秀,扎根困难与坚强。
看图,感觉竹子的坚毅。
朗诵,读出长在岩石中的竹子在那种困难、恶劣的环境中坚毅不拔、坚强不屈的精神。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24/17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