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大方县油桐种植技术 】是由【lu2yuwb】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大方县油桐种植技术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大方县千年油桐栽培技术
油桐是油桐属(Vernicia)植物的统称,是重要的工业油料树种。从油桐种子榨取或提取的油称之为桐油,是世界上最优质的干性油,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渔业、建筑、交通运输、印刷、国防等行业。
油桐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远在唐代陈藏器所著《本草拾遗》中就有“罂子桐生山中,树似梧桐”及其它关于油桐栽培和利用的历史记载。唐宋以后,油桐在我国南方山区广为栽培,桐油主要用于照明、涂抹农家具和船舶、治疗疥疮肿毒。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世界涂料(油漆)工业快速发展,而桐油又是最好的油漆原料,各国相继从我国进口桐油,成为我国大宗的出口贸易商品。出口量的增加也大大地刺激了我国的油桐生产,至20世纪80年代,全国油桐栽培面积达180万hm2。
国外从中国引种油桐最早的是美国(1968年),后来有原苏联、日本、印度、英国、法国等40多个国家,但真正成为油桐种植和产油出口国的只有位于南美洲的阿根廷、巴拉圭和巴西。
油桐属植物共3个物种。油桐(VerniciafordiiHemsley),又名三年桐,原产中国;千年桐(),又名皱桐,木油树,原产中国,现南美洲有栽培;日本油桐(),原产日本中部。油桐和千年桐在我国都有大面积栽培。
由广西林科所于1975年育成。具有结实早、产量高、适应广、抗性强等特点。成年树高7-8m,主枝4-5轮。树冠广卵型或伞型,冠幅5-7m。圆锥状聚伞花序,,有雌花20-30朵,果实丛生,通常每序4-8果。单果重54g,含种子3粒。在广西南部,萌动期3月5-10日,盛花期4月25-30日,果实成熟期10月20日-11月5日,落叶盛期11月20日—12月5日。种后第2年开花结实,5-6年进入盛果期,可持续15-20年。盛果期年产桐油300-450kg·h㎡。,%,籽重3g,%,%,,。属雌雄异株类型。适合纯林经营和桐农混种。
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与浙江永嘉林业局于1987年合作选育而成。,冠幅5-6m,主枝4-5轮;圆锥花序至总状花序,每花序有花20-30朵。果型三角状近球型,3纵棱。,种子3粒。·h㎡。在浙江永嘉,萌动期3月8-16日,盛花期5月10-15日,果实成熟期11月10-20日,落叶盛期11月30日-12月7日。种后第2年开花结实,5-6年进入盛果期。盛果期年产桐油300-450kg·h㎡。,%,,%,%,,。属雌雄异株类型。适合于千年桐北缘地区种植。
根据千年油桐的主要适生立地因子进行选地。
编号
立地因子
适生条件
1
地貌
低山、丘陵
2
母岩母质
板岩、页岩、石灰岩
3
土壤类型
黑色石灰土、山地黄壤、紫色土、红壤
4
海拨高度
1400m以下
5
坡度
缓坡
6
坡向
东、南、西、东南、西南
7
坡位
中、下、谷
8
腐殖质层厚度
厚、中
9
土壤厚度
厚、中
10
土壤质地
沙壤土、轻壤土、中壤土
11
土壤酸碱度
6-7
12
极端最低温度
-6℃
油桐中心产区是油桐生态最适区域,气候条件一般都能满足油桐生长发育的要求,其林地选择主要注意坡向、坡位、坡度和土质情况,在油桐的北缘和南缘产区则要注意根据小地形、小气候来选择适宜的造林地。宜选择阳坡和半阳坡、坡度在40℃以下、海拔高度1400m以下的山谷、山腹和山腰为油桐造林地。山顶、山脊、亢阳和土壤干燥的地方不适合种植油桐。油桐适合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壤反应为中性或微酸性,有机质含量丰富,含适量的N、P、K、Ca、Mn、Mg的土壤上生长,一般以板岩、页岩发育的褐色土、黄壤、红黄壤、紫色土为宜,西部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发育的土壤也非常合适油桐的生长。低丘红壤地区种植油桐时要注意多施有机肥,并适量施用石灰。
油桐整地分为全垦整地和局部整地。全垦整地适合与坡度较小(一般小于10o),立地条件好及进行桐农混种、纯林经营的地域。全垦整地分为三个步骤,即清表、深翻和造林前的林地整理。
在坡度大于10度,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域适合局部整地。局部整地有梯土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梯状整地是最好的水土保持整地方式,适合于坡度在20度以下的地域,先按等高线放样,按样线开梯。一般采用半挖半填的方式,把坡面一次性造成水平台阶。梯面宽度因林地坡度和栽培品种不同而异。坡度越大,梯面越窄。一般每梯种植一行油桐。
带状整地适合于坡度在20-30度之间的地域,一般采用等高带状整地。沿等高线按一定宽度开垦,在开垦带种植油桐,带与带之间不开垦,留作生土。
块状整地适合于坡度在25度以上的石质区、土壤疏松的喀斯特地域,在种植点周围整地。整地深度要求达40-60cm,一般种植穴大小要求达60cm×60cm×40cm。农家肥、复合肥等基肥施于栽植穴内。
油桐造林密度的确定因树种长势、立地条件、经营方式及经营水平不同而略有差异。具体而言,树种长势高大的宜稀,矮小的宜密;经营水平高的宜稀,经营水平低的宜密;立地条件好的宜稀,立地条件差宜稀;平地宜稀,坡地可稍密;南坡,西坡宜稀,东坡,北坡可稍密;土层深厚宜稀,土层浅薄宜密;土壤肥沃宜稀,土壤贫瘠宜密;石灰岩区宜稀,页岩区宜密;行距宜稀,株距宜密;桐农混种宜稀,纯林经营宜密。
千年桐栽植密度:土壤肥沃的23株/亩,株行距5mX6m;土壤贫瘠的42株/亩,株行距4mX4m。
无论是植树造林还是直播造林,一般都是选择春季油桐萌动前,植树造林和直播造林同时进行。具体而言是在1月中下旬至2月底期间进行。
油桐造林方法为直播造林和植播造林同时进行,即每一个穴内种一株苗的同时播一粒种子。
造林前定点挖穴,每穴施腐熟的土杂肥10Kg,,,上覆表土。填坑与施基肥必须在造林前15-20天完成,以免发酵烧死苗木。栽植时,将坑内的肥料与泥土拌均匀,将油桐根部和茎部放入穴中,使根自然舒展,将细泥填入穴中,填至一半时,将树苗稍稍用力提起,然后将其它土填入穴中,一边填一边踩实。填完后浇3-5Kg压根水,再覆3-5cm的松土和稻草,一保持土壤的湿润。
一年生油桐一般树高60-80cm,第2年开始分枝,主枝为轮生,然后1年1层。油桐顶端优势明显,具有自然的中央领导枝,通过整形修剪能够培养成理想的3-4层中央主干型树冠。
油桐顶端优势明显,但顶端优势一去除,其潜伏芽萌芽能力很强。若幼树高达1m以上还不分枝,需要剪去顶芽促进分枝。待长出4-6个主枝后,将最上面的一个枝扶为主干,其余作为第一轮主枝。以此方法,可以控制干预各轮侧枝生长。当一轮分枝达6-10个时,可根据空间的均匀分布,疏去弱枝和密枝,以形成良好的树冠。
幼树的整形修剪一般在生长季节进行,而成年树的修剪一般是在冬季或休眠期进行。主要剪去弱枝、干枯枝、病虫枝、过密枝、交叉枝和重叠枝。
为促进油桐幼林的营养生长应以施氮肥为主,辅以少量的磷肥和钾肥。造林前要施足基肥,造林后第二年追肥以氮肥和钾肥为主。4月下旬至五月初施氮肥,每株施尿素25g,或硫酸铵50g,7月下旬至8月上旬除施用氮肥外,还需要适量钾肥,%水溶液喷施,以促进枝条的木质化,11月下旬至12月,采用沟状施农家肥并深埋。第3年追肥与第2年的时间、次数、肥料种类都相同,施用量可增加50%。
油桐进入结果期以后,每年开花结实需消耗大量的养分,而且被果实带走,对肥料需要量及需肥时间与幼树存在差异,因此油桐成林的施肥与幼林有所不同。成林的施肥一般分为基肥与追肥。一般来说基肥施用要早、追肥施用要巧。基肥宜施有机肥,一般为堆肥、厩肥、土杂肥等,让其逐渐分解,长期供油桐吸收利用,通常在冬季结合土壤垦复时施用。具体方法是油桐树周围挖沟、埋入土中。追肥需要很快吸收,一般使用化肥。花前施肥为促进开花,以施氮肥为主,适当辅以磷肥。果实膨大期,追施方法一般为沟施,也可进行叶面喷施,特别是缺少某种元素时宜用喷施,施肥量应根据立地条件树龄而定。
冬垦。垦复是油桐栽培最重要的技术措施。油桐极不耐荒芜。桐农有谚语:“一年不垦叶发黄,二年不垦减产量,三年不垦树死光”。垦复能显著改善油桐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桐林对土壤养分的吸收状况,还有利于消灭在土壤中化蛹的害虫。垦复一般在冬季进行,深翻20-25cm。用旋耕机垦复办法可大幅提高工效,垦复效果好。横耕有利于保土、蓄水,一般从山脚开始,由下而下犁耕。
夏铲。夏季杂草生长旺盛,与油桐争夺养分和水分。中耕松土有利于铲除杂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强土壤通透性和蓄水保肥能力,促进油桐生长。松土深度一般为10cm左右。铲下的杂草埋在桐树周围,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改善土壤条件。
油桐病害共有10余种,最常见的病害主要有:油桐枯萎病、油桐黑斑病、油桐根腐病。
油桐黑斑病又称黑疤病,角斑病。主要危害油桐的叶和果实,引起早期落叶、落果,降低油桐产量。在我国油桐产区都有发生。叶片和果实染病初期出现褐色小斑,慢慢扩展为褐色角斑或褐色硬疤。后期病斑长有病菌子实体。病原菌为真菌——油桐尾孢菌(Cercosporaalearitids)。病菌在病叶、病果内越冬,翌年春季形成子囊腔,子囊腔孢子成熟后借气流传播,从气孔侵入新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侵染果实后形成病疤。黑斑病在8-10月最为严重,引起落叶落果。防治措施:①结合桐林抚育管理,清除病叶、病果;②化学防治,染病前喷施波尔多液。
病株先是须根腐烂,后是侧根和主根腐烂,叶失水萎焉,枯黄脱落,最后全株干枯死亡。该病多在8-9月发生,幼树和成年树都可染病,潮湿或水淹过的油桐地容易发生根腐病,造成大面积桐树死亡。病原菌可能是镰刀菌。防治措施:①避免积水,深翻土壤,保持土壤勇气良好;②清除病株,石灰消毒病土;③药剂防治,70%敌克松粉剂700倍液或甲醛溶液200倍液浇灌病株。
危害油桐的害虫种类比较多,最为常见和严重的主要有:油桐尺蛾、油桐蓑蛾、丽绿剌蛾、六斑始叶螨、桑白蚧等。
油桐尺蛾(Buzurauppressaria)属鳞翅目,尺蛾科。是我国南方油桐、油茶、茶树的重要害虫,我国各产区均有发生。危害方式是幼虫啃食油桐叶片,叶片食光后,还取食树下杂草灌木。湖南、浙江一年发生2~3代。以蛹在树干中越冬。次年4月羽化,5~6月为第一代幼虫发生期,7月化蛹,7月下旬羽化产卵,8~9月中旬为第二代幼虫发生期。9月中旬开始化蛹越冬。油桐尺蛾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夏季高温干旱,土壤干燥,常使蛹大量死亡,第一代羽化率低,第二代成虫密度也大为下降。在油桐与其它杂草、灌木块状混交时虫害发生率低。天敌对控制虫口密度有一定的作用。防治措施:
①垦复灭蛹,人工拾蛹;②拍蛾刮卵;③保护天敌;④释放赤眼蜂;⑤苏云金杆菌喷杀2~5龄幼虫;⑥药物防治,90%敌百虫800-1000倍液,20%速灭杀丁4000-6000倍液消灭4龄前幼虫。
油桐蓑蛾(Chalialarminati)属鳞翅目,蓑蛾科。分布于福建、湖南、浙江等省,以幼虫取食油桐叶片和果实,且以护囊上部的柔丝缢束枝条,使缢束枝条处上端枝条死亡。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囊中过冬。成虫4月中、下旬羽化,5月中、下旬新幼虫开始危害。雄幼虫7龄,雌幼虫8龄,3龄以后幼虫危害严重。防治措施:①摘除蓑囊;②喷洒苏云金杆菌,杀螟杆菌液;③喷洒多角病毒;④化学防治。在幼龄期用95%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洒。
丽绿剌蛾(Latoialepida)属鳞翅目,刺蛾科。危害油桐、乌桕、茶树、咖啡、柿树、悬铃木等树。以幼虫大量取食叶片。危害油桐生长结实,江西、浙江年发生2~3代。幼虫在茧中越冬,在茧中化蛹。6月下旬为第一代幼虫盛期,危害最重。8月中旬为第二代幼虫盛期,第三代幼虫在9月中旬。防治方法:①摘除虫叶;②消灭虫茧;③灯光诱杀;④释放赤眼蜂;⑤喷洒苏云金杆菌;⑥喷洒多角体病毒;⑦保护天敌;⑧化学防治。90%敌百虫1000-2000倍液等喷洒。
六斑始叶螨(Eotetrangchussexmaculus)属蜱螨目,叶螨科。俗称油桐黄蜘蛛,是油桐的主要害虫。在四川年发生15~19代。以成虫及卵在芽鳞间过冬,少数在树干裂缝中越冬。4月份油桐展叶,越冬虫就迁移到新叶上危害,取食叶片。幼虫活动能力弱,爬行慢。若虫子、成虫活动能力强。成虫和若虫具负趋光性,多在避光的叶片背危害。该虫繁殖快,世代重叠。其增殖速度与食物、气候条件关系密切。5月下旬至於6月中旬,气温适宜,虫口增殖快,6~7月虫口密度最大,危害最烈;8~9月气温高,桐叶老化,虫口密度减少。防治方法:①加强桐林管理,提高抗虫力;②保护天敌;③摘除虫叶;④化学防治,40%乐果乳剂3000倍液喷洒。
桑白蚧(Pseudaulaeaspispentagona)属同翅目,盾介科。为世界性害虫。是油桐、桑、桃的重要害虫,还危害茶、梅、杏、李等。长江中下游年发生1~3代。以受精雌虫在枝条上越冬。雌虫产卵40~200粒于介壳下,初孵幼虫从母虫介壳下爬出,成群固定在2~3年生枝条或幼树树干上。以口器刺入树皮,不再移动,分泌蜡质逐渐形成介壳,被害树干如涂了一层白色粉未。天气和天敌是影响桑白蚧发生的2个主要因素。天气潮湿、林分荫蔽容易发生,夏季高温抑制其发生且有利于寄生蜂繁殖,危害较小。防治方法:①合理密植,注意林内通风透光,修剪虫枝;②用麻布擦死树干上的介壳虫;③保护天敌;④药剂防治: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喷洒。
油桐大绵蚧(Megapulvinariamatima)属同翅目,预介科。是油桐的毁灭性害虫。1年2代,以若虫在枝条上越冬,次年4月下旬变成成虫。每个雌虫可产卵1000~2000粒。5月中旬第一代若虫孵化,初孵若虫在嫩枝上爬行固定后,吸取汁液。多集中在1~2年生枝条上,4~5年生幼树主干上便有寄生。被害树轻者生长衰弱,枝梢干枯,重者全株死亡。虫体排泄大量蜜露还容易招致煤污病。防治方法:①保护天敌,主要是瓢虫;②成虫产卵和若虫孵化后半个月,可用50%马拉硫磷1000倍液等喷洒;③人工刮去成虫及卵囊,摘除虫叶,冬前剪去越冬虫枝。
、加工、利用
10月中下旬,当果实呈深红色或红褐色时,从种子园或优树上采集成熟果实,堆置在阴凉通风处,上覆稻草,喷洒适量的水防止果实干燥,待种皮腐烂后,检出种子,选取饱满种子晾干后贮藏。贮藏方法有袋藏、窖藏、沙藏和库藏等。在油桐中心产区,种子不多时,一般采用袋藏。即把风干的油桐种子装入布袋中,于干燥、避风的室内贮藏。大量种子适合库藏,库藏适宜温度为4℃,适宜湿度为30-40%。
桐油提取方法有两种,即机械榨取和浸出法制油。
机械榨油又可分为人工木榨和榨油机机榨。人工木榨为我国传统的榨油方式,一台旧式榨油坊需5人操作,日加工油桐种子约200kg,出油率为20-25%,桐饼残油率为10-15%。榨油机有液压式榨油机和螺旋式榨油机二种。平均每人每天可以加工桐籽250kg,桐籽出油率可达25-30%。-%。
利用有机溶剂将桐籽中的油脂浸出,然后利用油脂与有机溶剂的沸点不同而将两者分离,最终得到纯净桐油的制油方法。该方法出油率高、残油率低,工业化生产程度高。
桐油传统用途最大的是油漆工业。桐油的干燥性能优于亚麻油,可用于研制系列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涂料,如水性涂料、无溶剂涂料、辐射固化涂料、防火涂料等。新型桐油船舶涂料具有更强的抗海水腐蚀及减少海洋生物附着、长年浸泡不脱落的特性。以桐油、甘油、苯酐等原料制成的桐油醇酸树脂涂料在我国已批量生产。13类合成树脂涂料和环氧树脂、聚脂树脂等都是以桐油为原料,经桐油改性后的树脂涂料,性能得到很大改善,柔韧性、干燥性、粘附性、绝缘性及耐腐蚀性大幅度提高。此外还可制成桐油水性涂料、食品罐内壁涂料,也可作涂料的辅助材料。
桐油第二大传统用途是作油墨,是高级油墨生产的主要原料。用桐油与马来酸酐制成的马来化桐油是制成水基油墨的基本原料。这种油墨具有无味、无毒、无着火危险、成本低(溶剂为水)等特点,印刷中不粘结、印刷性能好、印刷速度快。环戊二烯(石油加工副产品)制成的涂料膜质脆,用桐油改性后制成的油墨具有干燥快、性能稳定、成膜强度高、光泽度好的特点。用桐油还可制成具有节能、无公害、成膜性好、光泽度高、耐摩擦、抗化学腐蚀的光敏性固化油墨,柔性薄膜用油墨、静电复印油墨等。
除传统的两大用途外,近来还开发了一系列其它用途。
桐油可用于合成各类树脂。如合成桐油不饱和树脂,合成桐油、松香改性不饱和树脂、合成桐油改性酚醛树脂等等。
桐油可代替环氧树脂,用于合成各类粘合剂。如桐油耐水粘合剂、光固化密封胶、高温导电胶、桐油高聚粘合剂、桐油乳胶、防裂剂等。
以桐油、磷、卤素等化合物为原料,可制备用于塑料、橡胶及各种树脂的阻燃剂和阻燃树脂的反应中间体,具有优良的阻燃性。制备各种化工产品,如塑料、橡胶的增塑剂、表面活性剂、分散剂、乳化剂、涂料用的固化剂、触变剂、抗静电剂、纸张上胶剂等等。
%,%,%,%。100kg桐饼相当于20kg硫酸胺,10kg过磷酸钙,2kg氯化钾,是水稻、蔬菜、果树和经济林木的优质有机肥料。油饼含有毒物质,脱毒后可用于生产饲料。
桐壳占整个果实的2/3-3/4。桐壳中含丰富的钾,将桐壳烧成灰后,钾以碳酸钾形式留在灰分中,水渍溶解钾,经过滤蒸发,得固体土碱,精制后与工业磷酸中和制成磷酸二氢钾,作化肥使用。
桐壳中还含有丰富的糠醛(10%以上),通过氧化、氢化、硝化、氮化等工序可制取大量衍生物。
大方县油桐种植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