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新厌旧心理学论文
人为什么会喜新厌旧?
“女人的衣柜里永远少一件衣服”这话说的一点儿也没错,即使拥有满满一柜子的衣服,许多女人还是喜欢往里添新衣服,整理的时候才发现许多衣服都是多余的,一时的头脑发热造成了太多的浪费。明明家里有很多的衣服,可是面对服装店里光鲜亮丽的衣服,还是忍不住跑进去看了又看,有时候逛街一走就是半天,这家店逛了看那家,衣服一件件地试穿,乐此不疲,从来都没有厌烦的感觉。
可就算买的衣服再多,每次到了换季的时候,许多女生就开始抱怨:“哎呀,我又没衣服穿了,看来得赶紧去买了!”看着满柜子的衣服,每次出门时却不知道该穿什么,发呆了老半天还没想好要挑哪件,总是觉得没有衣服穿。女人似乎对衣服都有一种喜新厌旧的心理,忍痛花钱刚买到手的时候爱不释手,可是看到另一件漂亮的衣服,又见异思迁了。那么,人为什么会喜新厌旧呢?说到这,不得不提起“贝勃定律”,贝勃定律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效应,说的是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再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就心理感受来说,第一次大刺激能冲淡第二次的小刺激。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女人第二次穿同一件衣服的时候,没有第一次那么喜爱了,久而久之,我们以后可能都忘了自己把曾经最爱的衣服扔去哪里了。推而广之,男人的见异思迁其实也是喜新厌旧的一种表现。对此,张爱玲书里曾有段对男人最写实精辟的描写:“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
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1
“古烈治效应”正好反映了这一现象。古烈治是一位西方国家的元首,一日他和夫人参观一家养鸡舍,夫人看见公鸡在母鸡身上,突发奇想问陪同的农场主说:“你能否告诉我公鸡一天在母鸡身上尽多少次“丈夫”的责任?”答:“时时尽责一日十余次。”夫人说:“请把结论告诉总统。”农场主过去给总统刚一说完,总统问道:“每次都在同一只母鸡身上尽责任吗?”答:“次次更换伴侣。”总统说:“请把结论转告夫人。”
古烈治效应说明了男女思维的差异,男女都有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后来它就成了男人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的著名心理学效应了。古烈治效应的见异思迁
喜新厌旧心理学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