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要有“四心”
在激烈的竞争中,媒体只有从制度、管理、节目、技术、经营等全方位创新,才能可持续健康发展。创新需要创意。无论是媒体的领导者,还是普通员工时常感到创新不易。创意是稀有资源,应该从哪几方面来修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呢?我们认为特别需要修炼“四心”,即“童心”、“闲心”、“花心”和“凡心”。
“童心”
何谓童心?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童心说》中写道:“夫童心者,真心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举凡大发明家、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往往保持着强烈的童心。
童心的一个重要特质是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创新的关键在于将各种事物有机地联系起来,有想象才有创新,创意来自想象力。2006年,北京的“创意产业发展论坛”上,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提出:“创意是人的本性,用大脑发挥想象就能产生好的创意。”“创意经济的基础是善于幻想的人,是那些使用自己的想象力、梦想和幻想的人。”
童心的另一个重要特质是好奇心。好奇心、求知欲引领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大众媒体是满足人们好奇心、求知欲的最佳媒介,而人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又进一步推动媒体从报道内容到报道方式的创新变革。被称为
“本土最红综艺节目”的广东电视台《五年级插班生》开播以来,成为该频道收视率最高的一档节目,就是深度挖掘受众好奇心、求知欲的节目创新典范。这样一档专门用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的题目来考成人的益智节目,开播以来考倒了不少成年人。节目的知识性、参赛者的成人身份与低年级题目反常倒挂的新奇性,产生了一种特别有趣的审美娱乐感受。节目类型创新者以童心观照成人世界,引发了更多的童心呼应,人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推高了这档节目的收视率,创造了节目前所未有的成功。
“闲心”
“闲心”是切实地把玩的哲理融入工作及生活的艺术中去的休闲,而不仅仅是快节奏紧张工作后的放松。
适度的休闲玩耍有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创意的酝酿孵化,有利于创造力的发挥。教育家陶行知呼吁:“解放嘴,使大家可以享受言论自由,摆龙门阵、谈天、谈心,谈出真理来;解放空间,把人民与小孩从文化鸟笼里解放出来,飞进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丰富的粮食;解放时间,把人民与小孩,从劳碌中解放出来,使大家有点空闲,想想问题,谈谈国事,看看书,干点与老百姓有益的事,还要有空玩玩,才算是有点做人的味道。”有了这些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发挥出来。”
一些创意企业,如谷歌、百度,深谙培育创新种子的精髓,它们着意营造一种宽松自由快乐的氛围。谷歌的一位投资者说:“Google根本不像是一个处于激烈竞争的世界级公司,而更像是一群小孩在玩沙盘。”谷歌公司里有宠物、有各种玩具。Google创造的这种天真、自由、快乐的氛围,激发了员工的想象力、创造力,激发了员工的“头脑风暴”。
媒体属于文化创意企业,媒体从业者在高效率的工作之余,不妨“三闲”。一是“读点闲书”。天文地理、社会百科,多一点知识,多一分思考。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二是“外出闲游”。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井底之蛙断然不会有什么创新之念,开阔眼界自然萌发新鲜的灵感和想法。三是“与人闲谈”。创意往往在思想碰撞的火花中不期而遇,思路常常在与社会各界交往中茅塞顿开。
创新要有“四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