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关于泰安的民俗.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于泰安的民俗.doc中





班级:10环境艺术设计一班
姓名:姜萌萌
学号:101250221
泰山香社石刻与民俗文化
研究中国传统社会与文化,特别是研究中国古代的民间风俗和草根社会的生活,民间结社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剖析层面。为此,本节首先将以数量众多的泰山香社石刻为切入点,本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运用系列理论,探讨问题。
(一)泰山香社与泰山香社石刻
关于泰山香客和香社,目前记载较多的是其在明清时期的状况,主要来自这一时期的史志小说和游记,如《醒世姻缘传》、《金瓶梅》、《岱史》、《岱志》等。但事实上,泰山香社在此之前就已经存在。
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尊崇佛教,各地纷纷广建庙宇。受此渲染和影响,泰山神灵信仰也获得发展空间,到泰山进香者纷至沓来,由此带动了以香客为主要客源的旅店业的发展。作为主脉的泰山,香客朝山进香的场面,当更为壮观。
至两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辽、西夏和金等民族政权严重威胁两宋政权。面对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宋皇朝束手无策。但随着宋真宗在泰山的封禅,直接提升了泰山娘娘在神界的影响力,其在世俗的影响力也相应扩大,从而吸引更多的香客结社朝山进香。进香队伍的膨胀直接导致泰山香客店的进一步发展。有元一代,泰山香客继续增多,香客店也得到迅猛发展。
明清时期,泰山香社进入发展的全盛时期。
纵观泰山香社的历史发展大致进程,不难发现它的发展脉络与中国宗教发展的脉络密切相关。二者都与不同历史时期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在内的整个社会背景密不可分。比较而言,统治者的意志是决定其兴衰的主要因素。
值得关注的是,对泰山信仰所做的数次田野调查,发现近些年泰山结社朝山进香现象呈增多之势,对路途遥远的香客更是如此。

据以往辑录,目前泰山上下现存石刻中,绝大多数保存较为完好,也不乏少数剥蚀、残缺者,如灵应宫有的碑仅存“历城县”三字,有的碑则只可辨清立碑的时间。此外,灵应宫残碑数量惊人,有的被垒进墙里,有的被铺作地面,碑文多被铲毁。
考察香社碑的地理分布,不难发现香社信仰与泰山的主体信仰即东岳大帝、碧霞元君是一致的。灵应宫和红门宫两处的香社石碑最为集中,而在传统的泰山信仰体系中,上述两处分别被视为碧霞元君的下庙和中庙的象征空间,后石坞也被视为碧霞元君的成仙之处,而岱庙则是东岳大帝的下庙。
可以看出,泰山朝山进香者遍及今辽宁、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安徽等,对此,各地地方志均有大量记载。
(二)泰山香社石刻与民俗文化
作为香社成员共同活动的群体,香社当然属于社会组织,它表现为具有一定的组织水平,开展着具有自身特点的活动。但是它与一般的正式组织又有所区别。毕竟,它是传统社会人们的共同体,与现代社会标准化的社会组织有所差距。

任何组织的建立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特定目标。组织目标对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具有主要的意义。正是它泯灭了不同个体的差异并把他们黏合在一起。组织目标的确立有其存在的社会基础,一方面它必须满足组成成员的需要;另一方面,它又要受外部环境的制约。也就是说,组织目标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制约。其中,社会文化环境便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作为传统社会人们的共同体。泰山香社结社的目标自然也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文化氛围。
我国自古就是以农业立国,强调以农为本,官方也一直采取重农政策。农业丰收遂成为上自国家下至草根社会的首要大事,由于农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不可预测性,所谓“靠天吃饭”。
如上述,祈福禳灾是一般香社结社的目的。善男信女通过献媚、取悦信仰客体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一般说来,这种理想与现实有较大的差距,通常是俗民在现实生活无法或不容易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理想具有与现实生活抗争的色彩。这些愿望都具有强烈的女权意识
事实上,组织系统内部目标具有多重性,换言之,香社成员向神灵祈求的可以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所有无法控制、不能轻易实现的一切。其中可以是上述诸如此类的美好意愿,也不乏诅咒、毒誓之类。需要指出的是,香社是强烈关心个人的团体,成员的个人目标才是最主要的,成员关注更多的是个人欲求的满足。所谓的整体组织目标显得意义不大,因此,它对整个社会的渗透程度和推动力量较小。

前面提到香社是基于共同信仰组成的社区组织。它的规模大小不一。规模大的香社通常由数个村落(一般相互比邻)跨社区组成,其成员几十人、数百人甚至上千人不等。如“合山会”碑,便是由来自泰安县城东9个村庄的信仰者构成,人数达到1400人;遥参亭泰邑合山会姓氏碑香社成员约计1600人,分布在泰安县城附近约70个村庄,基本覆盖了除县城外的泰安所有村庄。
从碑刻中的姓氏推测,不少香社成员都来自同一家庭、家族。如前面灵应宫康熙三十年碑,成员绝大多数为

关于泰安的民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精品库
  • 文件大小53 KB
  • 时间2017-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