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
师说
韩愈
滕州一中语文组马永龙
【学习目标】
1、积累基础知识,特别是文言虚词“其”“之”
2、积累写作素材
【走进作者】
1、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他既立业又立言,大力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功绩光耀千古。
2、精彩语录
1、“唯陈言之务去。2、“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3、“师古圣贤人,师其意不师其辞。”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6、“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7、“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趣闻轶事】
(一)韩愈走马牵山
韩愈原在朝廷做大官,因写了一篇奏章劝皇帝不要迎佛骨,以免劳民伤财,荒废朝政,皇帝看后很生气,就把他从京城贬到潮州来做刺史。
韩愈上任时,正逢潮州大雨成灾,洪水泛滥,田园一片白茫茫。他到城外巡视,只见北面山洪汹涌而来,心想这山洪如果不堵住,百姓难免受害惨重。于是他骑着马,走到城北,先看了水势,又看了地形,便吩咐随从张千和李万紧随他的马后,凡马走过的地方都插上竹竿,作为堤线的标志。
韩愈插好了堤线,就通知百姓,按着竿标筑堤。百姓听了十分高兴,纷纷赶来,岂料一到城北,就见那些插下竹竿的地方已拱出了一条山脉,堵住了北来的洪水。
从此,这里不再患水灾了。百姓纷纷传说:“韩文公过马牵山。”这座山,后来就叫做“竹竿山”。
(二)韩愈勇于改错
韩愈是唐代著名诗人,才华横溢,才名四播,但有一个明显的毛病,就是不能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而且生活不检点,喜欢赌博。张籍结识韩愈后,发现了他的这一毛病,就一再写信给他,直言不讳地提出忠告和批评,最终促使韩愈认识并改正了自己的毛病。
韩愈在给张籍的回信中表示:“当更思而悔之耳”,“敢不承教?”他们的友谊并没有因为开展批评而断送,反而在这种批评中得以不断地加深。
【读准字音】
句读( ) 或不焉( )经传( ) 从师( ) 传道( )从容( )
聃( ) 蟠( ) 苌弘( )
近谀( ) 须臾( ) 冉( )
潘( ) 长幼( ) 怡( ) 贻( )
【背课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理解性默写】
1、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_________, ________。
2、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
5、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__ ,____,_______。
6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7、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广泛学习,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的语句是: _________ , _________ 。
8、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_________ ,_________ 。
【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第一自然段
之师所以其乎是故
重点句子: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高三一轮复习《师说》知识点梳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