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走向工业化的道路上,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提高,基本建设的任务正在不断扩大。为了要迅速地
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建筑工程的施工必须逐步走向工业化的方向,这是肯定的。因为工业化的施工方法能够大
大地减轻以至消灭体力劳动,提高建筑工人的生产效率,加快工程建设的速度,所以它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建设的
一部分。手工化的施工非但已经不能适应需要,并且也是与我们走向社会主义的总方向背道而驰的。这个道理简
单明了,人所共知,提它似乎多余,但是当前的经验证明:工业化施工的优越性还不算发挥无遗,尤其在保证建
筑质量和降低建筑造价方面并不尽如人意。
建筑的质量不好,狭义的是指工程质量的低下,例如:开裂、沉陷、脱落、粗糙、倾斜、翻浆等等。又有一
些人埋怨不能再多用点他们喜爱的“高贵”材料,例如:大理石、面砖、磁砖等等;不能再多加点他们喜爱的“丰
富”的花纹,这就更把建筑质量的定义限于极其狭隘的圈子内了。其实建筑质量的不好,最重要的是指设计的公
式化,是把建筑设计的主要任务看作专为施工服务,当然不能配合施工的设计是设计水平差,不符合实用要求的
更差,服务了施工而宁愿牺牲了实用和经济的就更加差了。
在工业化施工中,建筑造价如果不能显著降低,一般都在工程的材料、设备及工资等费用中,或组织管理及
计划等项目中追寻原因。这些固然是影响造价的直接原因,但是必须指出,由于工业化施工所引起的对设计的影
响,尤其是对设计者的影响,亦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例如,设计中采用统一模数化是为了装配式工业化施工创
造条件的一种良好制度,但它应当是建筑设计的工具而不是绊脚石。然而,有些设计者不看具体条件,即使是在
手工化施工的房屋设计中也照样把装配式大型板材建筑中适用的扩大模数死抱住不放。例如:设计一幢手工化施
工的三层砖木居住建筑扶梯间的开间时非要米不可,问其原因,是为了结合模数式。其实,在我国目前情况
下,三层居住建筑楼梯间的开间只要米,甚至米,也已经足够。这样一来,原来只能造座楼梯,现
在却可以造座了。
有些施工单位死抱住固定的定额不放,不能创造新的条件。例如:有一个设计单位建造一座试验馆,采用了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的设计,但同三个施工单位联系,都认为采用了薄壳结构实际使用的钢筋混凝土体积
太少,照定额计算非但要亏本,而且劳动竞赛也要落空,自己又定不出新的定额,因而不肯承包。如此,则先进
的结构形式就永远没有发展的可能了。
工业化施工方法在本世纪中已开始有了发展,尤其是在战后的年代里有了显著的提高。目前正按着两个主要
方向发展着:一个方向是施工现场的高度机械化;另一个方向是争取建筑构件高度的预制化,而在现场只不过是
机械化的装配工作和修饰工作。
施工现场的高度机械化,是把各种建筑机械集中在施工现场,运用活动模板,机械拌和,机械焊接,机械垂
直及水平运输等等设备促使操作过程尽量机械化。合理的使用建筑材料,合理进行建筑的结构设计,适当的组织
施工及集中使用机械也可以达到很高的工业化程度。这样来达到工业化的方法,不单是使材料运输工作较为方便,
同时亦使建筑或结构设计有了很大的灵活性,给建筑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很有利的条件。
但是,现场的机械化也带来了一定的缺点:例如,不便于采用蒸汽养护、震动台等来提高质量,不能多次重
复使用模板,同时,一般地还增加了现场的施工期限。
由于以上的原因,现场工业化的建筑物一般适合于形体庞大者,如水坝、桥梁等;适合于形体较复杂者,如
水池、薄壳、悬吊式屋顶等;也适合于不是大量性重复建筑的建筑物,如特种仓库、剧院、体育馆等。
预制装配化的施工方法,目前基本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把建筑构件在预制工厂中大量机械化生产后再运到
现场装配;另一种就是在施工现场预制后再进行装配。
构件工厂化的预制可以使用固定的设备,如蒸汽养护、震动台等,因此能提高构件的质量,并且提高模板的
使用率,从而可以降低成本。每个厂的服务范围亦可以适当扩大,例如,在有些国家认为用汽车运输者以公
里为限,用铁路运输者以公里为限。同时,为了降低成本,对工厂化来说,制造大量类型不多的构件,才是
最有利的。这就必须在设计上是由建筑标准化及构件定型化和统一化来满足它。工厂化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大部
分工人能够享受城市化的生活。
现场预制使预制设备及机械时常移动,所以有些国家把这些设备装在汽车或火车上。构件现场预制对运输来
讲是有利的,因为运到工地的只是原材料和轻便构件,可以不采用大型运输工具,大型而笨重的构件只要在场内
运送即可,同时,现场预制也有利于制造一些特殊的构件。
预制装配化战后有了空前的发展,首先是在苏联,大型砌块、大型板材及有框架大型板材等各式的装配式方
式:在工业建筑和大量性民
建筑弦柱-生活科学技术文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