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厨房安全知识厨房消防安全知识.pdf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厨房安全知识厨房消防安全知识 】是由【我是开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厨房安全知识厨房消防安全知识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厨房安全知识厨房消防安全知识
厨房安全知识1、电饭煲、电炒锅、电磁炉等可移动的电器,用完
后除关掉开关,还应把插头拨下,以防开关失灵。
因为长时间通电会损坏电器,造成火灾。
2、厨房里许多地方要考虑到防止孩子发生危险。
各种洗涤制品应放在矮柜下(洗涤池)专门的柜子,尖刀等器具应摆
在有安全开启的抽屉里。
3、安全起见,设计厨房是要小心尖锐的突出角,在头顶上的器具、
脱排油烟机等。
可以把这些角弄成圆的,或者用玻璃纸包住它们,或者买一些塑
料的用来包住角的小套子,能用便贴纸粘住的那种。
4、厨房里最好避免用垫子、席子,以免拿盘子和装沸水的茶壶时
滑倒烫伤人。
5、保持厨房清洁。
烹饪用具、刀叉餐具等都应用干净的布抹干擦净。
每块抹布的使用时间不应超过一天,下次使用前把抹布放在沸水
中煮一下。
不应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滋生细菌的地方:接触食物的衣物应该定
期更换,在下次使用前应高温消毒。
6、饮水用水及准备做仪器时用的水应纯洁干净。
如果对水质有所怀疑,最好把水烧开,然后在饮用或制成冰块。:.
7、食品特别是家禽、肉类、和牛奶等,必须彻底煮熟才能食用。
所谓彻底煮熟是指龠食物的所有部位的温度至少达到70度。
8、食物煮好后常常难以一次全部吃完。
如果需要把食物存放4、5小时,应在高温(接近或高于60度加热
后食用)或低温(接近或低于10度)的条件下保存。
儿童食品不宜存放。
常见的错误是:把大量的、尚未冷却的食物放在冰箱里,因为食
物来不及很快降温、散热。
9、不要让昆虫、鼠和其他动物接触食品。
动物通常都带有致病的微生物。
最好的办法是用封闭的容器装食物。
10、食品一旦煮好应立即吃掉。
食物冷却至室温后容易滋生细菌,食用在常温下已存放四五小时
的煮过的食物最危险,而且食物在室温下存放的时间越长,危险性越
大。
一、炒菜锅内积聚烧焦的油垢很难刷洗干净,用新鲜梨皮放在锅
里用水煮一下,锅垢很快就脱落。
二、不锈钢丝清洗球刷油垢之后会变得很脏,再洗别的餐具就很
难洗干净。
若将钢丝球放在火上烧一烧,让钢丝球自然冷却后抖落灰烬,就
会变得清洁如新。:.
三、碗碟茶杯有了积垢,可用食盐、残茶或醋擦洗。
四、新买的铁锅上锈迹斑斑,可在锅内加满水,然后放在炉火上
煮10分钟,再端下锅,待水凉后刷洗好即可除锈。
五、装过牛奶、面糊、鸡蛋的食具,用冷水浸泡后再用热水清洗,
很容易洗干净。
六、砧板有了腥味,可浸在淘米水里,用少许食盐洗擦再用热水
洗净,便可除味。
七、铝锅烧焦了,不要用钢刷使劲刷,以免破坏氧化铝的保护膜,
只要将苹果片放锅内加水煮,锅的焦黑可除去。
八、搪瓷器皿上的陈年积垢,可用牙膏擦洗。
1、如何使佐料最入味:在长时间的煮炖食品时,应该将佐料汁分
为两份,在刚开始炖时倒入一半,等到味道变浓时,在把剩下的一半
全部倒入,这样才会使调料最入味。
2、剩馒头如何处理:吃剩下的馒头存放的时间长,容易变硬变脆
不好吃。
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现介绍一种办法就是:剩馒头在加热前先在
水中稍浸一下,再加热时,不仅省时间,而且也好吃。
此外,还可以把剩馒头剁成碎屑,加些肉馅、葱、姜等调料拌匀,
做成丸子,摆放在盘中,和粥食用。
3、洗大肠的妙法:爱吃大肠的人对于洗大肠无不伤透脑筋,如何
洗去大肠的异味是洗大肠关键,这里教你一个小窍门:把肥肠放入淘:.
米水中搓洗前,将半罐可乐放入,腌半小时再细,能迅速洗去大肠的
异味。
4、快速发面法:想吃馒头,又未发面,怎么办?有个办法可以一
试:按500克面粉加50毫升醋、350毫升温水的比例,把面和好,饧
10分钟,再加5克小苏打或碱面,使劲揉,直到没有酸味为止,这样
蒸出的馒头照样松软。

煤、柴炉灶还设有烟囱。
炊事是指人们利用炉灶等加热设备进行做饭、炒菜、烘烤、蒸煮
等作业,与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由于家庭炉灶的使用和炊事用火涉及千家万户,而发生在这些方
面的火灾事故占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必须重视家庭炉灶及炊事的防火。
一、煤、柴炉灶1、火灾危险性(1)炉盖、炉筒。
炉体表面的辐射热或窜出的火焰、火星引燃附近可燃物。
(2)建筑物的可燃构件、可燃物质与炉筒或烟囱靠得太近,而被炽
热的烟道烤着或烟道裂缝窜出的火焰引燃。
(3)炉膛内燃烧的煤。
柴碎块迸溅出来,落在周围可燃物上起火。
(4)在炉旁烘烤衣物或用易燃液体点火发生燃烧或爆炸。
(5)将未熄灭的炉灰倒在可燃物上或被风刮到可燃物上起火。
2、防火措施(1)炉灶和烟囱与可燃构件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一般情况下,金属炉体、炉筒与周围可燃物构件的距离应为70一
100厘米;砖砌炉灶的门与可燃构件的距离应为37厘米;火墙为30一37
厘米。
如达不到要求,可用石棉瓦、砖墙。
金属板等不燃材料隔开,在木质地板上设置火炉时,必须用砖坯
铺成厚度不小于14厘米的隔热炉垫,并在炉门前用70厘米x50厘米
的不燃材料覆盖地板。
(2)砌筑炉灶、烟囱等,要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
一般在粘土内掺入适量的砂子,可防止因高温引起开裂。
(3)烟囱在闷顶内穿过保温层时,在其周围50厘米内应用难燃或不
燃材料做隔热层,并高出保温层60厘米以上。
保温层上部应盖上炉灰,严禁在闷顶内开设烟囱清扫孔,烟囱表
面应刷成白色,高出屋脊。
(4)修建烟道时,分烟道与主烟道交接不要直接串通,人口之间差
距不小于75厘米(5)炉灶周围不要堆放可燃物,不得在炉筒上烘烤衣
物。
使用炉灶时,严禁用汽油、煤油等易燃可燃液体点火。
扒出的炉灰,要用水将余火浇灭或降温后才可倒至安全地带。
(6)发现炉灶、烟囱损坏、裂缝等,要及时修理。
(7)在柴草较多、居住密集的城镇和村寨,以及靠近林区的地方,
应在烟囱上或炉膛眼上加防火帽或挡板,以防炉灶、烟囱逸出火星,:.
产生飞火。
(8)金属炉筒与墙内烟囱连接时,插入的深度不应小于10厘米。
两节炉筒套接时,接驳的长度不应小于其半径,接痕应抹泥封闭。
(9)使用炉灶时,要始终有人看管,并做到人离火灭。
二、(1)液化气本身的性质和火灾危险性
可参照本辑中“城市煤气、液化气生产和输配机构的防火的相关内容。
(2)因钢瓶。
管道腐蚀或连接导管老化破裂,以及炉灶、钢瓶的附属配件不合
格或损坏失灵,造成液化气泄漏而引发火灾。
(3)钢瓶与热源大近或充气过量,可导致瓶体破裂引发爆炸。
(4)不按规定要求,私自灌气或随意倾倒液化气残液,挥发的气体
遇明火造成事故。
搬运移动气瓶过猛,撞击产生火花导致爆炸。
(5)在使用炉灶时,违反正确的操作程序或私自拆卸钢瓶部件以及
倒(卧)放置钢瓶等都可引发事故。
(1)装有液化气的钢瓶,不得存放在居室、公共场所,
并严防高温及日光照射,其环境温度不得大于35°C。
钢瓶与灶具之间要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室内不得同时布置
其他炉灶(火源),通风条件应保持良好。
(2)钢瓶与炉具都不得有漏气现象,可用涂肥皂水的方法试漏,但
严禁使用明火试漏。:.
(3)液化气炉灶点火时,有自动点火装置的可先开气阀,然后采用
炉具上的点火开关;对无自动点火装置的,应先开气阀,然后划火柴从
侧面接近炉盘火孔,再开启炉具开关。
如一次未点着,可先关闭炉具开关,过一会再按顺序重新点火。
使用完毕,应先关气阀,再关炉具开关。
(4)使用炉灶时应有人照看,锅。
壶等不宜盛水过满,以免溢出熄灭火焰。
(5)钢瓶要防止碰撞。
敲打。
倾倒或倒置,不得接近火源、热源。
钢瓶不得与化学危险物品混放,严禁私自灌气。
(6)液化气用完后,瓶内残液应由充装单位统一回收,用户不得擅
自处理,更不得用残液生火或擦洗机械配件等。
炉灶各部位要经常检查,发现异常问题,应及时处理。
三、(1)煤气本身的性质和火灾危险性可参
照本辑中“城市煤气、液化气生产和输配机构的防火的相关内容。
(2)煤气管道、炉灶安置不当、受腐蚀发生泄漏,遇火源(或用明火
试漏)可引发火灾或爆炸。
(3)可燃物与炉灶相距过近而被烤着。
(4)由于停气。
回火或风吹,以及使用锅。:.
壶烧水时,因水太满沸腾溢出等导致火焰熄灭而没有及时关闭阀
门,使逸出的气体在第二次点火时引起爆燃。
(5)点火时,违反正确的操作程序而引发事故。
(1)室内煤气管道要使用镀锌钢管,必要时应加保护套,
一般应采用明设,如果必须设在地下室、楼梯间或有腐蚀介质的室内,
要保证便于检修和采取防腐措施。
但煤气炉灶用具不得设在地下室或卧室内。
煤气计量表具宜安装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严禁安装在卧室、浴室
和有化学危险物品与可燃物的地方。
(2)灶具与管道的连接胶管最长不得超过2米,两端必须扎牢,用
后要将阀门关紧(3)煤气管线、阀门、计量表具等,严禁私自拆卸,需
更换维修或迁移时,应由供气单位进行,之后还要通过试压、试漏等
检查。
(4)各种灶具的制造,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并经煤气主管部门认可。
在使用时,应严格按照厂家说明书操作程序进行。
如一次未点着时,需立即关闭用具开关,稍停片刻再按要求重新
点火。
大型煤气炉灶,应设固定点火装置。
(5)发现漏气,应立即关闭开关,采取通风措施,熄灭火源,禁止
开、关电气设备,并通知供气部门检修。
任何情况下,都不准使用明火试漏。:.
四、(1)地下管道受腐蚀。
震动等破损漏气,通过上层或下水管道窜入室内,接触明火而引
发火灾。
(2)管道阀门质量不合格或关闭不严,阀杆、丝扣等损坏失灵,操
作时误开阀门等都会发生火灾危险。
(3)由于可燃建筑构件、可燃物与金属炉灶或炉筒距离过近而被烤
燃。
(4)炉火被风吹灭或被水淋熄,未及时关闭阀门使室内空间布满气
体而引发火灾。
(1)管道最好采用架空或在地面上敷设。
管道的专用针型阀门必须完整良好,各部位不得泄漏。
(2)用耐油、耐压的夹线胶管与管道相连接时,接口处必须牢固紧
密。
(3)应设置相应的油水分离器,并定期排放被分离出来的轻质油和
水。
(4)要经常检查管道,发现漏气时,严禁动用明火或开、关电气开
关,并打开门窗通风,另外还应立即通知供气部门。
(5)使用时突然熄灭,应关闭阀门,稍等片刻再重新按要求点火。
金属烟筒口距可燃物构件应不小于1米,并应装拐脖,防止倒风
吹熄炉火。
(6)供气管道需进行维修时,必须先全面停气,停气、送气时应事:.
先通告用户。
新安装的管道应经试压、试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五、(1)进行点火试验,检查沼气池能否产
生沼气时动作不合规定要求,会因池内有氧气或产生负压而使火焰窜
入池内引发爆炸。
(2)沼气池在大进料、加水或试压灌水时,因操作过猛,产生过大
压力或大进料时造成负压,都会导致沼气池爆炸。
(3)沼气池被雨水冲击或被淹,会发生池内超压爆破危险。
(4)检修沼气池时未做好防护措施发生中毒事件。
(5)随意向池内投放易燃易爆物品等,发生爆炸和产生毒气。
(6)输气管道泄漏及使用炉灶违反操作程序,也会引发火灾危险。
(1)点火试验要在输气管安装的沼气炉上进行,点火时
应小心,严防产生负压。
(2)在沼气池作业,使用各种器具时,操作宜柔缓,不可过于猛烈,
并要打开导气管,排气泄压。
在大型沼气池盖上和储气缸上,应当装有安全阀或防爆安全薄膜,
在池的周围则要修筑排水沟。
(3)进行池内检修时,应先用鼓风机通风换气,并将小动物送到池
内进行实验,确认安全后,人员方可进入,但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照
明。
(4)火源与沼气池进料口、出料口及池盖位置,应保持一定的安全:.
距离,并不得向池内投入任何无关的杂物。
(5)输气管道各连接部位应严密紧固,对于变质的塑料(胶)管应及
时更换。
管道系统,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装设必要的总开关、分开关和水封
式回火防止器。
(6)应用肥皂水或碱式醋酸铅试纸做试漏试验,发现问题要及时排
除。
(7)使用炉灶时,应先点火后拧开关。
炉灶与可燃物及可燃构件之间应保持:米以上。
六、(1)煤油是可燃液体,当煤油炉被碰翻遇
明火时会起火。
(2)向正使用着的炉内加油,油蒸气遇高热或火焰而起火。
或煤油内掺入了汽油,加快了油液的蒸发速度而产生危险。
(3)汽化炉的油管破裂使油外溢,油未完全气化使弯头内存油过多,
油气化后未关闭阀门使大量油气逸出,遇火源均会引起燃烧或爆炸。
(4)煤油炉用完后尚未冷却即装入可燃的箱、盒内而起火。
(1)煤油炉应放置在不易受到碰撞的地方,附近不得存
放可燃物。
(2)加注煤油必须在炉火熄灭时进行,洒在炉体上或溢流到外面的
油,要及时擦试干净。
汽油不得掺人煤油内混烧,也不准用汽油或其他闪点在28℃以下的:.
易燃液体做煤油炉的燃料。
(3)捻芯炉在更换捻芯时,要使用与原带粗细相同的棉纱。
(4)气化炉的储油灌装油不得超过四分之三,打气不宜过多。
当油气化后,先点火,而后打开阀门放气。
要经常检查油管,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5)使用煤油炉时,要有专人照看,不准小孩、弱智者玩耍或摆弄。
(6)煤油炉使用完毕必须经充分冷却,才能装人箱、盒内存放。
七、(1)在炉灶上偎、炖、煮各种食品时,
浮在上面的油质溢出锅外,遇火燃烧。
(2)使用火锅时,溢出的油质易引燃附近可燃物或可燃桌板。
(3)油炸食品时,油过多及油锅搁置不稳食油溢出遇火燃烧,或油
锅加热时间过长,油温超过油的自燃点起火。
(1)偎、炖、煮各种食品、汤类时,应有人看管,汤不
宜过满,在沸腾时应降低炉温或打开锅盖,以防外溢。
(2)火锅在使用时,应远离可燃物,井使用不燃材料制作的桌板。
若使用可燃材料桌板时,应在锅底铺设不燃材料制作的垫板。
(3)油炸食品时,油不能放得过满,油锅搁置要平稳,应控制油的
温度。
起油锅时,人不能离开,油温达到适当高度,应即放入菜肴、食
品。
遇油锅起火时,特别注意不可向锅内浇水灭火。:.
(4)炉灶排风罩上的油垢要定时清除。
看了厨房安全知识的人还看了:

厨房安全知识厨房消防安全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我是开始
  • 文件大小572 KB
  • 时间2023-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