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叶蝉
可以实行人工、药物捕杀,或利用其趋光性将其诱杀。形态特征
成虫:-,-;-,-。头部正面淡褐色,两颊微青,在颊区近唇基缝处左右各有1小黑斑;触角窝上方、两单眼之间有1对黑斑。复眼绿色。前胸背板淡黄绿色,后半部深青绿色。小盾片淡黄绿色,中间横刻痕较短,不伸达边缘。前翅绿色带有青蓝色泽,前缘淡白,端部透明,翅脉为青黄色,具有狭窄的淡黑色边缘。后翅烟黑色,半透明。腹部背面蓝黑色,两侧及末节淡为橙黄带有烟黑色,胸、腹部腹面及足为橙黄色,附爪及后足腔节内侧细条纹、刺列的每一刻基部为黑色。
卵:为白色微黄,长卵圆形,,,中间微弯曲,一端稍细,表面光滑。
若虫:初孵化时为白色,微带黄绿。头大腹小。复眼红色。2-6小时后,体色渐变淡黄、浅灰或灰黑色。3龄后出现翅芽。老熟若虫体长6-7mm,头冠部有2个黑斑,胸背及两侧有4条褐色纵纹直达腹端。
生活习性
各地的世代有差异,从吉林的年生2代而至江西的年生5代。[4]
] 刚羽化的成虫体色较淡,约经5个小时,体色变为正常,行动也就活泼了,遇惊如若虫一样斜行或横行逃避,如惊动过大,便跃足振翅而飞。飞翔能力较弱,以中午或午后气候温和、目光强烈时,活动较盛,飞翔也多。成虫趋光性很强,100瓦电灯,一天最多诱虫2000多头,在北京灯诱
成虫以6月中旬、7月底至8月初、9月下旬最多。成虫喜潮湿背风处,多集中在生长茂密,嫩绿多汁的杂草与农作物上昼夜刺吸危害。经过1个多月的补充营养后才交尾产卵。交尾产卵均在白天进行,雌成虫交尾后1天即可产卵。产卵时,雌成虫先用锯状
产卵器刺破寄主植物表皮形成月牙形产卵痕,再将卵成排产于表皮下。每块卵2-15粒。每头雌虫产卵3-10块。夏季卵多产于芦苇、野燕麦、早熟禾、拂子茅、小麦、玉米、高粱等禾本科植物的茎秆和叶鞘上;越冬卵产于林、果树木幼嫩光滑的枝条和主干上,以直径
-5cm的枝条着卵密度最大。在1-2年生苗木及幼树上,卵块多集中于0-100cm高的主干上、越靠近地面卵块密度越大,在3-4年生幼树上,-,以低层侧枝上卵块密度最大。夏、秋季卵期9-15天,越冬卵期则长达5个危害特点
生物学特性
北方年生3代,以卵于树木枝条表皮下越冬。4月孵化,于杂草、农作物及蔬菜上为害,若虫期30~50天,第1代成虫发生期为5月下旬~7月上旬。各代发生期大体为:第1代4月上旬~7月上旬,成虫5月下旬开始出现;第2代6月上旬~8月中旬,成虫7月开始
大青叶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